书城军事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11097700000009

第9章 核航弹

概念

核航弹是一种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炸弹内部装有核装置称为核航弹。这种航弹通常由战略轰炸机或战术轰炸机运抵目标上空投掷。

介绍

现代核航弹一般有降落伞。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2颗原子弹,是最早使用的核航弹。美国目前装备有5种类型核航弹,核航弹是美国核武库中的重要武器,占有重要作用。首次袭击就是从核航弹开始的。

中国的核航弹试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后,核装置与运载工具结合、形成有实战威力的核武器的任务,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美国人说中国在5年内解决不了运载的问题,西方记者也说中国人“有弹无枪”。

其实,核武器研究所早在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装置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机载核航弹的问题。朱光亚主持制定的核武器研究所1960年科学研究计划中,安排了航弹气动外形、弹体结构和引爆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项目。

1962年,朱光亚参与起草的“两年规划”和由他主持制定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中,也对核航弹做出了安排。朱光亚与郭永怀、龙文光等一起组织科技人员与航空部、电子部、国防部五院(航天部)等部门协作,开展核航弹的研制工作。

到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时,航弹气动外形、结构和总体布局以及引爆控制系统设计都已确定,运载航弹的飞机也已改装完成。随后,他们又在首次核试验的基础上,对核装置的理论模型和结构做了设计改进,最终完成了首颗核航弹的研制。

1965年5月14日,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为了表彰和鼓励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人员,5月30日,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参加首次原子弹爆炸和核航弹空爆试验研制人员和有关部门代表,朱光亚作为科学家和部门代表之一受到了亲切接见。

种类

MK-28核航弹与W-28核弹头

MK-28系列最早于1958年进入服役,它可以以五种不同的配置进行部署。最初,MK-28的外形分成内挂型、外挂型以及减速外挂型。MK-28核航弹最终于1991年才退出现役。除了在博物馆中的空空的外壳以外,再也没有MK-28存在了。MK-28是美国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核武器,同时也是产量第二大的核武器。

MK-28IN主要挂载于弹仓中,包括F-105的弹仓,而MK-28EX则设计用于所有的轰炸机以及战斗轰炸机,这两者都是用于进行战略打击。而MK-28RE则是在MK-28EX基础上增加了减速伞。

在这些类型之后,还出现了Full Fuzing Internal型,用于60年代出现的新的低空轰炸方式,可以空爆、地爆或者延迟引爆。Retarded Internal型,是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变形,它采用一种不同的、更大的减速伞装置,以适应低空投掷。

MK-28核航弹直径50.8或者55.8厘米,长243~431厘米,重771~1052千克,威力110万、35万、7万或者145万吨。在1958年1~3月以及8月到1966年5月之间制造,共制作了4500枚。Y4型则是一种纯裂变弹,威力20000吨级。MK-28总共有20种改型与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