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11097700000007

第7章 子母弹

子母弹分为子母炮弹和子母炸弹。子母炮弹重点是用来对付远距离的敌方坦克群。子母炮弹用大口径火炮、火箭炮或战术导弹都能发射。子母炸弹是当今各国重点发展的一种子母弹。也称“集束炸弹”。

介绍

子母弹分为子母炮弹和子母炸弹。子母炮弹重点是用来对付远距离的敌方坦克群。具有“分身术”的子母弹炮弹是大面积击毁坦克的有效武器之一。当母弹被送到坦克群上空爆炸后,事先装好的许多子弹会倾泻飞出,扑向坦克,给予坦克致命的打击。

这种子母炮弹用大口径火炮、火箭炮或战术导弹都能发射。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可以把它射到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目标上空去。战术导弹可以把它送到上百公里外的敌人后方,打击敌军纵深内集结的或行进间的坦克。在射程很远的战术导弹上配置反坦克子母弹战斗部更为有效。例如,“长矛”战术导弹射程为8~112公里。它所配用的反坦克子母弹内装836颗半公斤重的子弹,专门用来对付远距离的坦克群。只要命中,就能穿透装甲和杀伤车内人员。

还有一种能自动寻找目标的反坦克子母弹,也叫做遥感反坦克炮弹。它内装好几个小破甲弹,每个小弹上有一个小降落伞和一个接收信号的装置与电源等。用火炮发射到坦克群上方时,空炸引信起爆放出子弹。子弹出来后,降落伞随即张开。子弹一面旋转,一面在降落伞支持下慢慢降落。此时,弹上的电源开始接通,并发出一种毫米波信号来搜寻目标。弹上的接收装置收到返回的信号后,立即起爆弹丸,弹丸就会打出高速的金属破片,径直向目标飞去,可以击穿六七十毫米的坦克装甲。

子母炸弹是当今各国重点发展的一种子母弹。它相对于子母炮弹来说,作战威力更加强大。在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首次使用了装有3700多个金属穿透杆、装有风修正制导组件的CBU-107制导子母炸弹。在CBU-107中,共装有350个360毫米的金属杆、1000个180毫米的金属杆和2400个51毫米的金属杆,真可谓是“弹如雨下”。在伊拉克战争中,F-16、F-15E和B-52都使用了这种炸弹。美国空军对这种炸弹使用效果非常“满意”。

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是将小型炸弹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弹的型态,利用数量的特性增加涵盖面积和杀伤范围,每个小型炸弹又称为子炸弹,破坏威力较低,许多设计是以软性目标,如人体、没有装甲的车辆或器材为主要目标。

集束炸弹是在与一般炸弹同样大小的弹体中,装入由数个到数百个的子炸弹,子炸弹每颗约网球般大小的球体。由飞行器空投之后,在空中分解,借由散布子炸弹到广泛的地面造成区域性杀伤。且时常发生在地面未爆裂的子炸弹对不知情平民造成伤害事件。其中约10%~30%的子炸弹不会爆炸,未爆弹的清除相当不易。而分散在平民区中的未爆弹相当危险。

越战期间,美国于老挝大量投入此炸弹,造成老挝成为全球轰炸最严重的国家,战争结束后的今天,约莫30多年,老挝依然深受这些遗留弹困扰,持续有居民因误触未爆弹而伤亡,多数以孩童为主,这些子炸弹遍布在居民工作的农田,随时都可以找到。每个老挝的村民,必须随时冒着生命危险而生存下去,此炸弹造成国家的贫穷,造成土地的污染。目前老挝的未爆弹问题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多到连政府都帮不了多少忙,老挝居民必须自己随时面对这些威胁。

近年在伊拉克战争与2006年以黎冲突中,美国与以色列大量使用集束炸弹,平民居住区内因而被散布了大量的未爆子炸弹。

子母弹抛射方式

在抛射步骤上可以分为一次抛射和两次(多次)抛射。由于两次抛射机构复杂,而且有效容积不能充分使用,携带子弹数量少等原因,因而在一次抛射可满足使用要求时,一般不采用两次抛射。目前常用的抛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母弹高速旋转下的离心抛射

这种抛射方式,对于一切旋转的母弹,不论转速的高低,均能起到使子弹飞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火炮子母弹丸转速高达每分钟数千转,以至上万转时,均起到主要的以至全部的抛射作用。

机械式分离抛射

这种抛射方式是在子弹被抛出过程中,通过导向杆或拨簧等机构的作用,赋予子弹沿战斗部径向分离的分力。导向杆机构已经成功地使用在122毫米火箭子母弹上,狭缝摄影表明,5串子弹越过导向杆后,呈花瓣状分开。

燃气侧向活塞抛射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子弹直径大,母弹中只能装一串子弹的情况,如美国的MLRS火箭末端敏感字母战斗部所用的抛射机构。前后相接的一对末敏子弹,在侧向活塞的推动下,垂直弹轴沿相反方向抛出(互成180)。每一对子弹的抛射方向又有变化,对整个战斗部而言,子弹向四周各方向均有抛出。

燃气囊抛射

使用这种抛射结构的典型产品是英国的BL755航空字母炸弹。共携带小炸弹147颗,分装在7个隔舱中。小炸弹外缘用钢带束住,小炸弹内侧配有气囊。当燃气囊充气时,子弹顶紧钢带,使其从薄弱点断裂,解除约束。在燃气囊弹力的作用下,147颗小炸弹从不同方向以两种不同的名义速度抛出,以保证子弹散布均匀。

子弹气动力抛射

通过改变子弹气动力参数,使子弹之间空气阻力有差异,以达到使子弹飞散的目的。这种方式已经在国外的一些产品中使用。如在国外的炮射子母弹上,就有意地装入两种不同长度尾带的子弹;在航空杀伤子母弹中,采用铝瓦稳定的改制手榴弹制作的小杀伤弹,抛射后靠铝瓦稳定方位的随机性,从而使子弹达到均匀散开的目的。

中心药管式抛射

使用成功的典型结构式美国MLRS火箭子母弹战斗部。每发火箭携带子弹644枚。一般子弹排列不多于两圈。圆柱部外圈排14枚,内圈排7枚。子弹串之间用聚碳酸酯塑料固定并隔离。战斗部中心部位装有药管。时间引信作用,引起中心药柱爆燃后,冲击波既使得壳体沿全长开裂,又将子弹向四周抛出。

微机控制程序抛射

应用于大型导弹子母弹上。由单片机控制开舱与抛射的全过程,子弹按既定程序分期分批以不同速度抛出,以得到预期的抛射效果。

基本要求

满足合理的撒布范围

根据毁伤目标的要求和战斗部携带子弹的总数量,从战术使用上提出合理的子弹散布范围,以保证子弹抛出能覆盖一定大小的面积。但在试验时还应注意到,实际子弹抛射范围的大小,还与开舱的高度有关。

达到合理的散布密度

在子弹散布范围内,子弹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至少不能出现明显的子弹堆积现象。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对集群装甲目标的命中概率。

子弹相互间易于分离

在抛射过程中,要求子弹能相互顺利分开,不允许出现重叠现象。如果子弹分离不开,尾带张不开,子弹引信就解脱不了保险,将导致子弹失效。

子弹作用性能不受影响

抛射过程中,子弹不得有明显变形,更不能出现殉爆现象,力求避免子弹间相互碰撞。此外,还要求子弹引信解脱保险可靠,发火率正常,子弹起爆完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