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11097700000006

第6章 核水雷

冲击波弹

一种以冲击波效应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性能氢弹。其确切名称是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简称RRR弹。

1980年,美国宣布已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并称这种弹的放射性沉降要比同威力纯裂变武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光辐射破坏效应也显著减少。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坚固的军事目标,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爆后不久,己方部队即可进入爆区。因此,比较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感生放射性弹

利用核爆炸释放的中子照射某些添加的核素(如钴-59,或锌-64),感生大量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增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行动。1~2万吨的核水雷爆炸能使700~1400米处的舰船遭到中度损伤。

核鱼雷

简介

指战斗部足够搭载核弹头的鱼雷,爆炸当量不大,一般在几千吨左右。核鱼雷在五大国是很常见的武器,但是,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只有美国和苏联,主要的攻击目标是航母和核潜艇。

战绩

1970年1月,苏联情报部门的潜艇在那不勒斯海湾的水底放置了10枚以上的核鱼雷,3个月后这些苏联潜艇再次投下一批相同的鱼雷。对米特罗可辛档案进行研究的意大利专家称,这样在意大利海岸线的海底现在大约有10颗核弹。

中国装备

中国目前装备的核弹有十多种,东风-2/2甲的核弹头、初期空投原子弹和少数核地雷已经退役/战略核武器方面中国最早,分为导弹核弹头和航空核炸弹,后者随着中国空军战略突破能力不佳和战略导弹的进步日渐淘汰,21世纪初会完全汰除。2010年前新装备的核弹头有东风-31和东风-41战略导弹的分导式多弹头,超音速隐身战略巡航导弹的弹头,当量为30~50万吨TNT,性能与美军现役核弹头相当。

战术核武器除了导弹弹头和核航弹外,在70年代装备了核地雷,80年代初又装备了核深水炸弹、反舰导弹核弹头,但数量少同时已届淘汰。生命力较强的有152、155毫米核炮弹,分别在80年代和90年代服役,M族导弹核弹头也是同期列装,这种武器亦陆续配备中子弹头。冷战结束后,东风-3/3甲大部分换装常规弹头,以适应局部战争所需。随着东风-21、东风-21甲、M-9Ⅱ导弹大量服役,东风-3系列到2005年将功成身退,库存的配套核弹头同时销毁。未来得以保留的将只有核炮弹和战术导弹核弹头,当量大都在1万吨TNT以下。现役战略导弹的主力为导弹弹头,航空核炸弹已经逐年递减以至汰除。这些第一代单一核弹头分为20~30万吨当量、40~50万吨当量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