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底捞内部讲话:关键时,张勇说了什么
10993100000053

第53章 卖火锅只是幌子

海底捞是改变命运的平台

因为他们的定位错了,他们目标是赚多少钱,你们都是给我打工的。我如果是这种定位也不会给员工那么多权力。但是如果将企业定位成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通过劳动改变命运,那么我们对一些别人看来很严重的事情就会觉得无所谓,对一些别人看来无所谓的事情我们会看来很严重。

因为我们的重点不一样。我的重点是,能够在海底捞塑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有能力把勤奋、诚实、善良、肯干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

——张勇回应“甩手掌柜”一说

【背景分析】

海底捞对于张勇来说,到底算什么?是热爱的事业吗?张勇说:“我在好多城市开火锅店,如果我要是喜欢这个东西的话,我就会忙得每天晚上睡不着觉了。”是赚钱的工具?早年肯定是,因为张勇期盼卖火锅能给他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改善;可如今海底捞已经成为业内第一,一心赚钱的张勇大可以快速开分店,也没必要给海底捞的员工行业内较高的薪资福利,尽量压低人力成本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更不会给员工那么大的权力。

想了解张勇真正的想法,观其言行是最好的办法。在海底捞走上成熟正轨之后,张勇基本退出了海底捞的日常事务管理,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家庭生活上,但唯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张勇不放手。张勇亲自担任海底捞人力资源部部长,一方面防止用人不当的情况出现,更重要的是将勤劳、诚实的员工逐渐培养为领导,让这些人从此摆脱贫穷。

海底捞绝大多数员工都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很多人从出生就面临饥饿与贫穷。经济压力和教育资源匮乏,更是让他们多数只念过小学、初中。难道出身不好、学历低的他们注定一辈子贫穷吗?不甘心的他们来到大城市,选择在海底捞打拼,张勇认为他对这些员工们有责任。上帝是公平的,虽然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但他们拥有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

人人都知道海底捞的员工工作辛苦,可为什么他们不离开海底捞?原因就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换言之就是在海底捞奋斗有奔头。为什么可以那么确信这个奔头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张勇画的一张饼?因为有榜样,有制度。海底捞到了今天,管理层从杨小丽、袁华强、林忆到谢英,哪个不是农村出来的?海底捞更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员工体系,从一线服务员、领班、大堂经理、店长,一直到高层,只要够努力,人人都有晋升的机会,这也正是张勇对于海底捞真正的定位,海底捞不是热爱的事业,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张勇为贫苦的海底捞员工设立的跳跃平台,就像龙门,足够努力的海底捞人可以通过平台,摆脱贫穷,安身立命。

可回过头来想想,张勇不是慈善家,他何苦不聘用外面的高学历人才,辛辛苦苦地等着这些农村来的员工慢慢成长?可能是由于岗位特殊性,一般人吃不了这份工作的苦;也可能是因为海底捞的管理层需要对一线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不能从外面空降。其实理由多种多样,说一千道一万,真正的原因必然是张勇这个人的人文关怀。张勇看着这一群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勤劳、善良的农村人,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卑微地用自己的双手,寻求人生的梦想,怎能不动容,不想起曾经?

张勇将海底捞定位成农村人实现“城市梦”的舞台,不以金钱为第一,“以真心换真心”,无私的张勇也获得了海底捞员工的信任。

【拓展透析】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员工通常能够信任他们的同事,他们也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他们并不信任他们的企业——他们并不认为这些企业的决策和组织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

当谈及那些有关员工自身利益的相关决策时,情况尤其如此。对企业来说,员工不信任企业,会给企业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多麻烦,在诸多麻烦当中,两个最大的问题密切相关——业绩和利润。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成了自私的最好借口。一个人可以自己做到不自私,但无法让别人不自私。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多少也是如此,企业要是没有得到员工的信任,就不会取得最佳的业绩。要是员工并不相信企业能维护好他们的最佳利益,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这个时候,他们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并做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他们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对于生产、质量以及创造力思之甚少。对此,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提高业绩,但是,有一点却无须怀疑——你保证不了员工会按照你的方式去执行。

现在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单纯追求私利,无法获得员工的信任。于是,一些企业开始推行一种年度的“总额奖励计划”,以此和每一个员工的报酬进行沟通,包括工资、体检和伤残福利、退休金等。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推行这种计划的企业大幅度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这些企业的员工认为管理层对他们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及支持并为他们做了很多工作。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化分工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有关员工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体系也日趋完善,但大多数企业出于直观利益的考虑,单纯追求私利,不太关注员工的利益,这样企业就没办法获得员工的信任。一个没办法获得员工信任的企业将无法获得持续的长足的发展。

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个人的需求,也就是私利。这个私利不但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动力,而且是唯一的动力,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其他动力。私利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动力,自然催生了生产的积极性。这个生产积极性是劳动者最基本的生产积极性。劳动者还可以产生其他的生产积极性。

在稻盛先生看来,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同时,企业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追求私利天经地义,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企业或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人们追求利益的结果,所以企业要想追求利益就得权衡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能单纯追求私利,在追求企业利益的时候,要兼顾员工的利益,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