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底捞内部讲话:关键时,张勇说了什么
10993100000030

第30章 开多少店要看训练出多少合格的人

拿钱拼店数,是品牌的最快死法。

现在时机未到,在没能拥有足够满足扩张需要的合格员工之前,拿钱拼店数,可能是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

我们不多开店,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缺少合格的人。大街上招来的人,要经过培训,才有可能成为符合海底捞标准的人。海底捞的火锅店必须由符合海底捞标准的人管,才能有这样高的回报。我们每年开多少店,首先是看能训练出多少合格的干部和骨干员工,然后才看手里有多少可开新店的钱;这么多年我们手里的钱总是绰绰有余。

——张勇谈海底捞开店问题

【背景分析】

“滚雪球式”的加盟发展模式,略知财经知识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众多的大公司都曾经走过这条路。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优势相当明显:在企业初期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就像吹气球,过分膨胀的结局就是气球爆炸。

张勇在创立海底捞时,从未想过走规模化的道路,只是个小本买卖的生意人,本本分分地做着手头的火锅店。到后来,海底捞因其优质的服务声名鹊起,张勇才感受到开店的压力:一面是催促他多开店的声音,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国内外投行以及海底捞自身的管理层,都希望海底捞能借着名声,快速在全国各大城市开满分店,甚至张勇本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丝心动,哪个生意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名利双收呢?

不过,张勇还是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在海底捞成立之后的15年里,他只开了33家分店。为何这么保守?原因是缺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有钱难道还招不到员工吗?有多少人在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做过暑期临时工,培训几小时就可以直接上岗,海底捞虽然比快餐厅的服务要求多,但培训一个星期足以上岗了吧?

事实上,一名业务成熟的海底捞服务员,除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还需要在门迎组、上菜房、服务组、传菜组、油碟房、配料房、保洁组、凉菜房、库房等所有部门轮流工作,在历经考核之后,才能成为一名业务熟练的海底捞一线员工。培养一名合格的海底捞员工,平均下来需要至少一两年的时间,更不用说大堂经理、店长、小区经理等管理层,其耗费时间更多。如此慢的人才成长速度,自然跟不上滚雪球式的开店速度,这也是张勇说缺人的原因。

而且张勇为了保证各个分店的高水准服务质量,规定新开分店必须有80%是老员工,否则新手太多,水平参差不齐,岂不是自砸招牌?所以在现阶段员工成长跟不上的情况下,张勇为了保护好海底捞这块品牌,必须放慢扩张速度,否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拓展透析】

企业的发展和人的行走一样,走得太快容易摔倒,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成长过快绝对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危机。任何组织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了一倍或者两倍,这种扩张速度很可能就超过了组织原本使用的企业认知的限度。

企业在创建以后,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然而过分追求成长的速度无异于自寻死路。很多企业管理者从来没有想到过,成长过快会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而当自己因此遭遇失败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企业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行为的艺术性正体现于此,动态的平衡将提供企业经营成长的动力。

五谷道场于2005年11月面市,2006年全国销售额便迅速做到5亿多人民币,荣登当年年底“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但可惜的是,其成长犹如涨潮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深陷困局,难逃被人收购的命运。反观五谷道场从快速增长到快速衰落的发展轨迹,我们在扼腕的同时,更应该引以为戒。

20世纪末,河北邢台人王中旺先生在家乡隆尧县创业,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也就是中旺集团的前身。2004年年中,王中旺决定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以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的扩张和延伸,当年10月,五谷道场注册成立。

2005年年初,为了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同时也为了有别于康师傅等方便面巨头,五谷道场在品牌价值上出奇制胜,“拒绝油炸、留住健康”“非油炸、更健康”等概念被迅速推出。由于当时油炸食品致癌风波闹得正欢,消费者颇感恐慌,所以五谷道场的横空出世可谓恰逢其时,自然而然地在市场上引起了强大的震动。

似乎一夜之间,陈宝国《大宅门》中白七爷扮相的五谷道场“非油炸”广告开始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及各类平面媒体上狂轰滥炸,仅上市前3个月,五谷道场就在各城市选择高档社区、写字楼、学校、车站码头、交通要道进行大规模免费派送。五谷道场由此迅速红遍中国,上市当月即获得600万元的销售额,之后一路增长。市场一天比一天好,半年后,五谷道场在全国铺开,每月回款达3000万元左右,公司上下无不陶醉在差异化的胜利之中。

对于五谷道场的快速发展,许多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用一个简简单单的“非”字将庞大的方便面市场硬生生地劈成了两半,五谷道场由此轻而易举地占据半壁江山。业内专家评价:“五谷道场的市场开拓期,在产品定位、品牌区隔、传播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可以称得上是策划史上的经典案例。”

在五谷道场的强烈攻势下,2006年方便面行业销售下挫60亿元,之前销售淡季行业开机率为75%,而2006年2月后开机率仅为45%。面对大好形势,五谷道场不断扩大销售队伍,增加产能,加大广告投入,并且同时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半年内员工数量一度扩展到2000多人。在北京,原本仅有几十个人的北京本部,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销售团队。

但这时的五谷道场已经埋藏着隐患。中旺集团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五谷道场的财务控制过于粗放,严重透支了企业资源。“我们是中型企业在做大型企业的事情。”就连掌舵人王中旺也曾对媒体承认,“目前我们已经投资了4.7亿元,仅广告费就支出1.7亿元”,真正形成现金流的只有3亿元,这使得五谷道场的现金流开始吃紧。2007年中期开始,五谷道场在全国各地超市相继出现了断货现象,五谷道场这个品牌逐步退出市场,中旺集团只好吞下失败的苦水。

物极必反,成长过快,失败也快。企业成长过快,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环境给予机会,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欲速则不达”,很多企业因为急于扩张或谋求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资金链断裂,结果如意算盘没打成,还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导致了企业的崩溃。

企业的发展仅靠规模扩张是行不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应放慢发展速度,使企业有个喘息的机会——这是客观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必然。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把好两个关:

一是企业发展速度要与企业管理水平相适应。企业发展速度太快而相应的企业管理水平未能提高、人才培养等跟不上,就有可能造成管理滑坡,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发展速度与企业资金的调转速度相适应。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将因为发展过快而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