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10960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思维有了限制,也就有了死角

对于极为少见的事情我们往往记忆深刻,对每日常见的事情反而容易视而不见。就好像我们经常感叹的那样,“得不到的东西最珍贵,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很容易被舍弃”,“只有失去了才会觉得可惜”。我们的记忆和思维,容易偏爱尚未实现的目标,注重有特色的难以获得与理解的因素,但容易忽略普通的、常规的重要性。这样的结果就是,最重要的细节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关键的部分往往最容易成为死角,只因为它们最普遍与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

对于人们来说,死角是习惯的力量,是经验的教训,是用固有的标准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是有些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实质性东西。但人的思维被自己主观固有的东西限制了,或者受制于客观上的不足,死角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死角其实不仅仅是问题的一个点,更是导致死角出现的整个问题本身。

因此,从根本上讲,死角的出现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思维所依据的信息不充分,所运用知识有欠缺,所能运用的手段有不足。

比如,《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一般来看是讽刺了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的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青蛙受到井口大小的客观限制,只有这样的知识和条件,青蛙当然就只能有这样的眼界和认识了。

但是,坐井观天这样的思维死角,同样存在主观原因,就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之所以韩愈在《原道》里说:“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就是青蛙受到井口大小的客观限制之后,自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天空,相信自己拥有的就是整个天空,认为井里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不会怀疑,没有突破空间限制的创新眼光和思维。

我们可以说,坐井观天的青蛙很浅薄,但毕竟它还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自己生活的圈子就只有那么大,眼界就是那么宽,它怎么能脱离开自己的眼界来思维呢?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只青蛙听了别的动物的话之后就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难能可贵。

更严重的死角不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明明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宽的人却总以为自己眼睛里的那片天地才是世界的全部,而且还振振有词、不知悔改的人,才是更应该讽刺的对象。有了宽广的眼界,没有客观的限制,却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认为自己一切都对,都是最好的,这样的人才是可悲的,他们已经陷入更大更深的死角之中了。因为,坐井观天的青蛙愿意突破死角,而现实中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

坐井观天是死角、夜郎自大是死角、盲目自信是死角、妄自尊大是死角、教条僵化是死角、片面乐观是死角……但是,主观思维造成的死角总比客观的更不可原谅,被平路上的石头绊倒更加愚蠢。

总之,本书重点阐述的死角不是一些极少存在、凭借一般只是难以觉察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因为日常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知识局限、战略缺失、眼光短浅带来的死角。

参与本书编写创作,为本书作出贡献的人员主要有:胡开学、严谨道、常鸣、展靖康、李松明、程思、任冀湘、张峰、陈可人、赵展空、张克复、杨新风、丁斯在、金剑锋、李思威、张勃、董新华、李建强、郭思嘉、战沧浪、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