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乒坛皇后邓亚萍
10960200000028

第28章  巅峰之战

屏幕上,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讲完了。按照程序,下面就该投票了。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

这时,大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整个大厅里异常安静。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越来越严肃,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讲台。几年前的一幕继续上演。

投票终于开始了。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负责计票的塞内加尔委员姆巴依出场,他是个大法官,是何振梁多年的好朋友,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他就非常支持中国。这时场上一片安静,大家紧紧地看着他的每个动作,只见姆巴依认真核对后,拿起一张纸——第一轮投票结果,站起来,走向主持人,把那张纸送给主持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主持人拿到纸片,看了一眼,表情凝重地宣布伊斯坦布尔被淘汰。大家舒了口气,这是预料之中的,伊斯坦布尔确实在实力上不敌另外几个城市。

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投票。这时场上一片安静,大家又继续等待。

第二轮投票结束了,亚萍两眼紧盯着姆巴依,刚刚用来陈述的讲稿没有来得及放好,在手心都被攥的湿湿的。

他反复进行核对。

然后,他拿起一个信封……

啊,看到了,亚萍的心动了一下。亚萍突然之间不可抑制的颤抖,她看到姆巴依把一张纸——肯定是第二轮投票的结果,装进信封……啊!他把信封封上了……

“我们成功了!”亚萍心底有了一个声音。

中国已经成功了!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她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她,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计算。

“我们成功了!”有人小声说。

但是亚萍一动没动,两眼直视前方。这时,姆巴依站起身来,拿着信封,走向萨马兰奇,把信封交给萨马兰奇。

这才是让全世界屏住呼吸的时刻,整个大厅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都很响,亚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萨马兰奇带着他那一贯稳重的表情,慢慢地拿过信封,慢慢地拆开信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把这张纸打开,用眼睛看了一眼。然后,这位瘦瘦的、慈祥的西班牙老人开始慢慢地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

整个大礼堂沸腾了!整个大使馆沸腾了!整个中国沸腾了!

亚萍一下子跳了起来,狂喊了一声,与身边的人拥抱。随即邓亚萍又哭了。这样又哭又笑的,像个孩子一样,“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奥运冠军都激动。”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本来他们约好了到时候要一起做一个庆祝动作,结果他们都忘了,站起来后就开始拥抱,不管是谁,见人就抱。千言万语都化作一掬泪花。

美国委员德弗朗兹走过去对何振梁说:“你们的话都说到我的心坎里了。”爱开玩笑的德国委员巴赫对振梁说:“你们是杰出的演员,好莱坞应该与你签约。”振梁回答说:“我们不是在表演,我们只是说出我心里的话。”

尤其是当中国台北委员吴经国含着泪水走过来与何振梁拥抱,并说“中国人最高兴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时,台上何振梁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而台下的中国人们早已哭成一片。那天晚上,不眠夜属于中国,属于俄罗斯大使馆。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像在国内一样的沸腾了。大使馆里的每个人,都在尽情地发泄自己。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激动的空气,到处是中国国旗,到处都是一片红……无论是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界人员;无论是体育明星、文艺明星,还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相互祝贺、拥抱、喊的、叫的、哭的、笑的、蹦的、跳的、互相拍照的。亚萍端着酒杯与身边的人敬酒,与身边的人一起狂欢,跟人们一起,暂时忘记了这是在哪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困难,忘记了一切!

可是忘得掉吗?亚萍想起了8年前的蒙特卡罗之夜,眼中浮现了8年前澳大利亚的黄色,如今已变成满目的中国红。也许当年的惨痛记忆就是为了今天的沸腾而存在。而这次,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上次去摩纳哥的几个人因为一瓶意味深长的葡萄酒,重新回味了那段岁月。

这是八年前在摩纳哥,北京奥申委体育部副部长张秋平在当地买了一瓶上好的法国葡萄酒,本想那次申奥成功后,在摩纳哥庆祝喝的,没想到那次没成功就一直没喝,那瓶酒一直存在家中,这次申奥,他把这瓶酒带到莫斯科来了。狂欢的时候,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总体部部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大光跟他商量要几个参加过两次申奥的人们聚一下。

邓亚萍接到口信之后走了过去,笑着问:“孙老师,听说有好酒喝,是吗?”

孙大光说:“是啊,但这可不是普通的酒,而且只有一瓶,每人只能喝一点点。”

“什么酒呀这么高级?”亚萍很好奇。

孙大光逗她:“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一会儿,当年在摩纳哥流过泪的人们都聚了过来。大家互相看看对方,一切了然于心,原来是这样的一种聚会,为了一个忘不了的日子和一个永远想忘记的日子。

大家看着那深红的酒慢慢地往杯里倒,都默不作声。倒酒的人生怕倒在外面,每个杯里只能倒一点点,想让更多的人尝尝这不寻常的、五味俱全的、充满酸甜苦辣的酒,持杯的人也小心翼翼,觉得这酒仿佛融进了人的心血。

孙大光端起酒杯大声说:“朋友们,这杯酒我们整整等了八年啊!还记得八年前那个摩纳哥的夜晚吗?还记得第一次申奥那九百多个日日夜夜吗?还记得摩纳哥体育馆里中国人悲痛的表情吗?经历过八年前摩纳哥那个悲痛夜晚的人,更能体味到今夜莫斯科的美丽!没有第一次申奥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成功!让我们为冲刷八年前摩纳哥那个夜晚的悲痛,为今夜北京的辉煌和莫斯科夜晚的美丽,更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干杯!”

“干杯!”孙大光的一席话扫除大家心里的辛酸情愫,大家激动地举起酒杯,齐喊着:“干杯!”一饮而尽!

所有的人都面带笑容,眼里却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有的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邓亚萍用手抹了一下眼睛,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后来何振梁给亚萍他们讲,有天,萨马兰奇先生突然造访他,说自己的中文发音不够准确,希望何先生给他传真经。熟悉多国语言的何振梁意识到,萨马兰奇是在为宣布结果作准备,他便立即用萨马兰奇先生祖国语言西班牙文按“北京”的发音标明字母,并当场给他示范,让萨马兰奇重复,萨翁依样学起,果然地道。后来萨翁在宣布2008年奥运举办权投票结果时,“北京”两个字读得果然字正腔圆、中气饱满。

亚萍说:“那一刻,真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单词!”

北京申办成功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办宴请会,很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都来祝贺,他们见到亚萍,都亲切地问候她。北京对2008年的申奥过程中,亚萍爽朗、大气的谈吐也让他们见识了中国人的礼度,也使他们与亚萍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大有肝胆相照的情义,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与亚萍分享喜悦,就连亚萍一直认为是钢铁堡垒的苏珊·奥尼尔也来到了宴请会,两人一照面,亚萍跟她极有默契地相视而笑,心理暗自高兴:“如果她没有支持中国,怎么会来呢?”

§§第六章 亚萍VS奥运命题之二——萨翁和我在一起

在邓亚萍的冠军生涯里,有个人看着她成长,装点她的成功,璀璨她的光芒。无关权贵、金钱,无关阶级、性别,弥漫其中的,是一种极致的宠爱。他就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安东尼奥·萨马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