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认识的杜润生
10955500000055

第55章 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促进“三农”快速发展

/赵黎明

“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十二五”,我国的“三农”问题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一系列制约“三农”发展的矛盾和瓶颈亟须破解,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口。

围绕这些思考,近日拜读《杜润生文集》,受益匪浅。早在1999年杜老就敏锐地指出:“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考察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杜老的论述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更加坚定了我对怎样抓准、抓住“三农”问题的根源,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来推进“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对“三农”快速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什么是农产品综合生产力

农产品综合生产力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引,实现农产品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整体带动效应。综合杜老在文集中反复强调的“应重视农产品加工工业”,“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调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因由”等论述,我认为通过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健康快速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更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而农产品综合生产力通常包含生产和流通两类要素。生产是广义的大生产,既包括依靠自然资源投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的初级生产,也包括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其中农产品大生产中的加工环节对农产品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加工环节既是初级农产品价值增值的必经步骤,也是控制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口。流通是广义的大流通,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的全过程、全环节,包括流通的主体、流通的客体、流通的载体、流通的渠道、流通的管理组织、流通的管理手段等,正如杜老所指出的,是“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是集农产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系统。

二、为什么要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

由于农产品综合生产力在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概念内涵,微观层面体现了农田地块的投入产出效率;中观层面体现出农业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宏观层面体现的是农业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因此,中观层面农业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决定着微观层面农田地块最终产值的实现程度,更是宏观层面作用发挥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当把农产品综合生产力的根本点落脚于宏观层面,即农业对社会整体经济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农产品综合生产力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能更好地解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下的问题,最终实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农业产业健康运行机制并形成顺畅的农业购销体制;农产品综合生产力提高了,就能形成稳定、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保障社会民生;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就能持续增加,农村的经济基础才能更牢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民生事业、社会管理事业就能更好地推进。

三、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的关键

1997年杜老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组织亿万农民进入市场,减少风险和交易费用;并增加一批新的法人投资主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使农业由弱质低利产业,变为可盈利,可创汇,可持续发展的强质量产业”。根据杜老的远见卓识,要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一个核心

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依靠健全、高效的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换价值,使单位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比实现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需要通过两条主线来实现。

(二)两条主线

第一,信息传递。充分发挥流通环节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农产品生产的引导作用,避免农业资源的无效浪费。这条主线的实现有赖于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对称性和畅通性,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准确、完整、快捷地传递给农产品生产者,促使生产方真正实现以销定产。

第二,价值转化。充分发挥流通环节对生产的市场价值转化作用,实现农业资源投入的市场收益最大化。这条主线的实现有赖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物流硬件设施,保证生产者能获得最大化的市场价值分配比例,保证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安全、稳定供给,获得消费福利最大化。

(三)三个抓手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形成、传递体系。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渠道还不够畅通,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较大。由于具有价格形成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体系缺位,而传统落后的对手交易价格信息往往滞后,政府网站信息又过于宏观,缺少与生产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已导致多起人所共知的供需失衡事件发生,使农民蒙受了惨重损失。因此,要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农产品价格及行业信息形成传递机制。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程度,逐步推行拍卖机制,为形成科学的价格信息形成和传递机制提供有利条件,切实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降低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信息缺失成本。

第二,建设完善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数字平台。建立基于物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数字平台,不仅利于确保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同时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义重大,对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这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数字平台,是以食品安全追溯为主线,集农产品生产管理、收购、运输、仓储保管、交易、配送于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依靠各个环节中的智能信息节点,应用电子标签技术、无线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采用智能交易器,将各个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无线传感网络、3G网络、有线宽带网络与中央数据库相连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包装、检测和卫生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追溯,进而建立起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养殖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全方位、可溯源的数字化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起集生产管理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资金结算平台和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

第三,完善的物流硬件设施。除了以上两点,还必须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物流体系建设,以作为农产品流通环节中质量技术支撑。必须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布局规划,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重温杜老在《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意见》中提到的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最大的制约是人多地少”。因此,“为减轻耕地的人口压力,打破二元结构,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应发展工业化,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分两步走转移两亿农民到农外就业。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这一教导,今天仍然感到格外亲切。结合这些年我从工作实践中对怎样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力的认识积累和思考,深感杜老不愧为我国农业战线上一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老前辈,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敬仰的好领导!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