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10954100000026

第26章 穷怕了的奕劻

袁世凯现在的靠山是荣禄。荣中堂是老佛爷最信任的人,一手遮天势力没得说,但一来袁世凯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何况荣禄身体每况愈下,天知道还能活多久?二来荣禄爱才,对盛宣怀印象相当好。于是袁世凯就打上了瞿鸿禨的主意。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袁世凯找来了杨士骧商量这件大事。

杨士骧生于1860年,安徽泗县人,小袁世凯1岁。他出生于一个高官家庭,家道中落后,于16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是徐世昌的同榜,和徐世昌一样,入翰林院,受职编修。就在杨士骧前途一片光明之时,很不巧,母亲去世了。这当然得回籍守制。守制期满,杨士骧被李鸿章的大哥、时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延入幕府,颇受信任,其弟杨士琦因此也投了过来。兄弟俩追随李瀚章,直到庚子年李鸿章东山再起出任两广总督。因为以前的幕僚风流云散,李瀚章为了让弟弟更好地开展工作,就把对广东情形非常熟悉的杨氏兄弟介绍过来,一解李鸿章的燃眉之急。

杨士骧这个人兴趣广泛,爱吃喝、爱放风筝,尤其爱戏曲,虽然也爱美女,但他怕老婆,只能逢场作戏。所有这些李鸿章都无所谓,李鸿章看重的,是他的足智多谋。

杨士骧确实是个得力的助手,渐渐就被誉为继薛福成之后李鸿章手下的“小诸葛”。李鸿章在受命进京议和的时候,特意带上了他,因为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重要的奏章都由他誊写。不仅如此,他更参与机密,献计献策,在议和中出力颇多,得到了李鸿章“文字机变能应,卒莫如杨君者”的高度赞誉。很快他就被李鸿章保荐为直隶通永道,随后升为直隶按察使,到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后,杨士骧立即成为其第一号智囊。袁世凯对其评价极高,曾说过:“天下多不通之翰林,翰林真能通者,我眼中只有三个半人,张幼樵(张佩纶)、徐菊人(徐世昌)、杨莲府(杨士骧),算三个全人,张季直(张謇)算半个而己。”

杨士骧的意见和袁世凯一致,认为朝中有人好做官,袁宫保若想飞黄腾达,荣禄之外,必须拉拢势力蒸蒸日上的瞿鸿禨。

袁世凯想到就干,打算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尊,拜师瞿鸿禨,求得一个门生的地位,图的是一旦达成所愿,自当为所欲为——这世界上,哪儿有老师不照顾自己学生的?疆臣领袖拜门,这对任何一个大臣来说,都属于可遇不可求的荣耀,谁料瞿大军机婉言谢绝了袁世凯的美意,不收这个学生,搞得袁世凯好生无趣。

可生活还是要继续,瞿鸿禨不识抬举,庆王奕劻就成了不错的人选,尤其是,礼王世铎退休、庄王载勋赐死、端王载漪流放之后,亲贵中急需一个够分量的人物上位,奕劻的行情自然极为看好。正好此时,庆王爷要来保定接驾,袁世凯岂肯放过这个机会?

奕劻这个人,我们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现在必需得仔细说一说了。

奕劻生于1838年,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自幼被过继给庆郡王绵慜为嗣子。绵慜作为疏宗,因远离权力中心,家境早已败落,所以奕劻虽然13岁就袭封辅国将军,生活却相当困窘,好在他天资聪颖,学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擅长山水画,在满族亲贵中享有盛誉,凭此特长也多少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对此《泰晤士报》曾有报道,说奕劻“早年甚贫乏,以其为中国绘画山水之能手,兼擅长书法,尝为人教读,且资书画以糊口,藉以略增其所入”。

奕劻后来得以平步青云,除了一技之长,更在于他有个好邻居——他住在著名的方家园,隔壁就是慈禧的娘家。慈禧的弟弟桂祥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不学无术而好游戏人生,虽然没得官当,但在大清朝有他独特的影响力。这个纨绔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逍遥自在,但是他不爱读书,更不爱写字,却不得不时常给姐姐写信,汇报家里的情况兼问候饮食起居,这在他来说是一件麻烦事,经常为此而苦恼。

再苦恼也要写,毕竟这是他荣华富贵的源泉。只是桂祥字写得实在太烂,少不了要被姐姐批评。大少爷是个爱面子的人,为了争口气,就找到奕劻代为捉刀。

慈禧打死也不相信这么漂亮的字是弟弟脱胎换骨所写,派人一打听,了解到原来是出于奕劻之手,而这个奕劻居然也姓爱新觉罗,属于皇族,不由得就对他刮目相看起来。于是,先封贝子再封贝勒,奕劻的春天就在前方不远处,已经闻得到花香了。

奕劻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加上穷了太多年,眼看幸福就在眼前,更加不敢大意,当即就把女儿嫁给桂祥的儿子,一举抢下了有利地形。

机会确实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884年慈禧以中法战争处理不当为由罢免了恭王奕及其在军机处、总理衙门的全部班底,一番大洗牌下来,奕劻当上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从此走上外交舞台,并被晋封为郡王。

通往春天的路从此一马平川,第二年朝廷设立海军衙门,奕劻被任命为会办大臣,和李鸿章一起协助醇亲王的工作。因为工作上没有大的疏漏,到了1894年,奕劻如愿晋封亲王,位极人臣。

庚子之乱后,奕劻和李鸿章主持议和,成功说服了洋人不追究慈禧的责任,慈禧对此极为领情。整个议和几乎完全是李鸿章在操持,但奕劻贵为亲王,名义上是他领衔,再说李鸿章不久即去世,慈禧的一片感恩之心,便只能寄托在奕劻身上了。因此外务部一成立,慈禧立即任命他为总理大臣,连老牌军机大臣王文韶都只能当他的助手,至于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就更等而下之了。

当然,不入军机便算不上宰相,虽说有督办政务大臣之名,实际权力上,奕劻较之荣禄、瞿鸿禨仍然稍逊一筹,但是天知道他的未来会有多大的潜力!

奕劻是个穷怕了的人,对于钱,有种无法抑制的冲动,虽然大清朝无官不贪,但奕劻贪得过于赤裸裸而毫无风度,实在是有辱斯文,最终成了大家私底下嘲笑的对象。

这样的人,袁世凯一向极为鄙视,同时也非常喜欢——因为容易收服控制。他知道此前奕劻曾有抱怨:“袁慰庭只认得荣仲华,瞧不起咱们的。”却丝毫没有担心,而是坚信火到猪头烂,不信搞不定这个爱钱之人。

这一次袁世凯做了精心准备,在奕劻的专车抵达保定车站时,组织了一次极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亲自穿着军装前往迎接,执礼甚恭——穿军装而不穿总督官服,按当时的礼仪,这是自贬身份而抬高对方。奕劻不由得极为得意,也极为感动,对袁世凯的观感立时就变了。到了行邸一看,不是一般的富丽堂皇,迎来送往无不极尽排场,这令奕劻更为心有所感,两人说起话来,就已经完全是亲友间的感觉。

例行的恭维之后,再几句话把公事谈完,袁世凯立即单刀直入进入主题,开口就是:“王爷挑着督办政务大臣的担子,眼看许多新政将要开办,王爷只会更忙,世凯想起来都在为您老人家发愁呢!”奕劻这人性子直,脱口就问:“慰庭你不妨直说,替我愁些什么?”“还不是工作繁忙应酬多,别的且不管,单说太后皇上三天两头颁下赏赐,王爷光打发颁赏太监的花销就不是小数啊!”

一说到钱奕劻立马来了精神,尤其是袁世凯这句话真正是触到了他的痛处,忍不住就开始大倒苦水,说是这些年管理总理衙门,累受了不少,钱根本没捞着什么。“总理衙门是有好处,比如像借外债、买军火之类的照例都有回扣,可是这些好处,全让李少荃(李鸿章)、张樵野(张荫桓)这些老家伙抢去了,哪里还轮得到我?”所以啊,赏赐太监或者其他人,奕劻坦言有时候确实有力不从心之感。这哪里是一个肩负重任的亲王该说的话?不过袁世凯却闻言大喜,心想看起来这厮竟然比传说中的还要贪婪且无顾忌,那么事情就更加好办了,于是当场装出一副同情的表情,表态说:“王爷如不见外的话,从今往后,王爷府上的一切开支,通通都归北洋负责,世凯将按月致送!”一面说,一面掏出一个红包,上面写着“足纹一万两”,恭恭敬敬递过去,只说:“这个,请王爷留着打赏!”奕劻感动得都快哭了,说出话来完全语无伦次,袁世凯只听清了其中一句话——“慰庭,有我就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