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10954100000027

第27章 中国第一支巡警部队

第二天太后召见,说到袁世凯,奕劻少不了极尽溢美之词。与此同时,袁世凯终于和百忙中的李莲英碰了个头,老朋友之间推心置腹没什么废话,李莲英特意强调了老佛爷近来对西洋的新鲜玩意很感兴趣,让袁世凯不妨多加留意。

1902年1月7日,慈禧一行终于踏上了返京的火车,并于当天回到了紫禁城。送走太后、皇上,袁世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着手练兵事宜——就在前一天,慈禧已正式任命他为练兵大臣,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荣禄的武卫军早已七零八落,真正剩下的只有武卫右军,袁世凯奏请在此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得到允许之后,他立即紧锣密鼓地操办起来。

北洋常备军及北洋军政大本营的最高指挥机构为军政司,袁世凯亲任督办,王英楷担任总参议。下设3个处:兵备处负责考功、执法、粮饷、医务等,总办先是刘永庆,后为王士珍;参谋处负责谋略、调派、测绘等,总办段祺瑞;教练处负责军事教育,总办冯国璋,日后的保定将弁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武师学堂及测绘学堂等,都由他一手创办。

清朝施行的是募兵制,直到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乃至武卫右军亦是如此。这一次,袁世凯完全参照西方的制度,改为征兵制,设立了常备、续备、后备三种性质、任务都有不同的军种。应征者条件是:“实系土著良民,年在十八九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素无嗜好,不带暗疾。”这是新军军制的一大改革。

袁世凯专门编制的“募练新军章程”共分11条,对应募壮丁的标准及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官兵的待遇都不低,比如班长饷银每月5两,士兵4两2钱,每月班长扣1两5钱,士兵扣1两,直接发给家属,每半年发放一次。另外,袁世凯还奏请朝廷,要求地方官保护士兵家属,不得放任土豪地痞欺负,军属家庭如有诉讼,地方官应该优待;每名士兵准许免掉30亩差徭,以示体恤。所有这些,都大大地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

1902年2月,袁世凯派王英楷、王士珍等人前往正定、大名、广平、冀州、赵州等地,会同地方州县官员,精挑细选出6000名壮丁,带回训练。至于练兵的经费,正式经慈禧批准后,直接从李鸿章办的顺直赈捐中支出100万两银子,很富裕了。

按袁世凯的设计,常备军平时的编制为每镇(师)辖步兵2协(旅),每协2标(团),每标3营,每营4队(连);骑兵1标,每标3营,每营4队;炮兵1标,每标3营,每营3队;工程兵1营,每营4队;辎重兵1营,每营4队。步、炮、工程3个兵种,每队3排,每排3棚(班);骑兵每队2排,每排2棚;辎重兵每队2排,每排3棚。各兵种每棚14名士兵。总计全镇官长及司书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12513名。两镇为一军,袁世凯的计划是,先练一个军出来,练成的第一个镇,他定名为左镇。

首先练成的是王英楷、王士珍的那6000人,编为北洋常备军左镇第一协,王士珍经考试后出任协统;不久第二协练成,冯国璋同样经考试后出任协统。

这个考试是袁世凯定下的军规,即每有高新职位出现,将组织所有将领参加考试,由成绩最好者出任该职,为的是“唯才是用”。王士珍、冯国璋担当大任,袁世凯对此相当满意,但他也有自己的忧虑,那就是段祺瑞这人样样都好,就是考试不行,而袁世凯希望的是北洋三杰能够齐头并进,以便相互制约,如果真有一个掉队了,那该如何是好?

不用担心,因为袁世凯根本就不是死守规定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立的规矩,破坏起来也在所不惜,只不过要干得不露痕迹而已。这事发生在右镇第一协即第三协练成之际,为了怕段祺瑞再次名落孙山,考试前袁世凯悄悄把试题透露给了他,段祺瑞这才一试而中,高就协统。

这事袁世凯守口如瓶,段祺瑞却时不时拿出来说道,炫耀之外,也是表示感恩。这是后话,就此打住。

就在王士珍就任协统的时候,捷报传来,段祺瑞、倪嗣冲打了一个大胜仗,活捉了景廷宾。

景廷宾是河北邢台人,武举人出身,为人慷慨仗义。清政府背上4.5亿两银子的赔款后,惹不起洋人,不敢不赔,便全部摊派到百姓头上,而地方官更是进一步加大摊派力度,以趁机大发国难财。当年3月,景廷宾两次聚众抗议之后,打出“官逼民反”、“扫清灭洋”的大旗,以义和团的名义起义造反,自称“龙团大元帅”,到4月间已经聚集了3万多人。随即他们攻占了威县,并杀死法国神甫罗泽溥,然后迅速和附近各县及河南、山东边界残余的义和团力量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支横跨3省23县、16万人的农民起义大军。

这是在直隶地盘上,袁世凯守土有责,立即派段祺瑞带领军队开赴前线,在八国联军中德、法、日部分军队的协助下,段祺瑞势如破竹,抓获了景廷宾。袁世凯下令将之押解回威县,凌迟处死。

袁世凯快刀斩乱麻,迅速扫平了这一波起义,因此得到慈禧更进一步的赏识,加上奕劻不遗余力敲边鼓,1902年6月9日,袁世凯被实授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督抚。

人生一顺百顺,喜事接二连三,紧接着经过不算艰难的谈判,由各国所组成的天津临时政府就和直隶当局达成了归还天津的协议,条件相当宽松,袁世凯及朝廷对此都非常满意,最后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8月15日,临时政府将在这一天,将天津移交给袁世凯。

上至慈禧下自袁世凯都很开心,但这涉及一个问题,按照《辛丑条约》规定,天津回归之后,租界周边20公里范围内清政府不得驻扎军队。天津租界本就地处市中心,那会儿北京城区尚在二环之内,天津城可想而知也不大,租界之外20公里的范围,已将整个天津都划在了其中。那么天津的治安该如何维护?莫非还得依靠联军不成?纵然如此,那么首都又该如何卫戍?更何况,这更涉及国家主权。

别担心,袁世凯有办法,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对西洋的各项制度相当了解,知道西洋各国有警察这个东西,跟军队不一样,不会被《辛丑条约》所限制。

事实上袁世凯早已想到了这个问题,早早从军队里拨出3000人,交给了赵秉钧,让他参照西洋各国的方式训练成警察,以备后用——没错,中国的警察,最早由袁世凯所创建,亲历亲为者则是赵秉钧。

赵秉钧字智庵,河南汝州人,与袁世凯同岁。他最早在老家某官宦人家做书童,因聪明而有胆识,很得主人欢心,获得了一些学习的机会。1878年县试未中没考上秀才,投入左宗棠部从军,随左宗棠征战新疆,作战极其勇敢,曾被埋在雪中三昼夜,侥幸未死,却被冻成了太监。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左宗棠因为西征而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巅峰,而像赵秉钧这样的小人物,即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也依然无人过问,不得已他在1889年30岁时,捐了个典史的小官,被分发到直隶,并于1891年补上实缺,就任新乐县典史,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吧!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赵秉钧被推荐去随军学习,在军营学校专攻侦探、警察两门。后来袁世凯巡抚山东,赵秉钧则进入了直隶巡防营,在打击京津一带义和团时立下战功,升任直隶保甲局总办兼统帅边防营,因“长于缉捕”而闻名远近,连远在山东的袁世凯都有所耳闻,因此袁世凯刚一上任直隶总督,就把赵调到身边,以便随时委以重任。后来袁世凯未雨绸缪,决定创建警察队伍,首先想到的就是赵秉钧,当即任命他为保定巡警局总办,并奏保其为知府加盐运使衔。

赵秉钧的确能干,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等到袁世凯和天津临时政府把一切谈好时,他的巡警队伍也已经训练完毕,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警察队伍就此诞生。

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在保定任上又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所创办的直隶农务学堂(即现在的河北农业大学),创办了我国的第一份校报《农务官报》。

直隶农务学堂创建于1902年6月,是袁世凯新设的直隶农务局的附属学校,也是直隶省最早的农业专科学校。

袁世凯极为重视新式教育,上任直隶总督后不久,就在保定设立了直隶学校司,特命胡景桂为督办,下设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编译3个处,大力倡导建立新式学校。仅在1902年8月搬往天津之前,即已在保定建立起了一大批学校,比如保定府官立第一、二、三、四初等小学堂及直隶高等学堂、直隶法律学堂、保定医学堂,另外还有军事方面的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和练官营、参谋学堂、测绘学堂各一所。9个月不到的时间,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袁世凯的改革决心,真不是喊两句口号那么简单。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在保定待的时间太短,更多的新政来不及充分展开,很多只是刚开了个头,但是等他到了天津之后,这一切都将开花结果,直隶最终将变成中国的一个模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