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青年医师张晓妮,坚持岗位学雷锋,多次凭奉献精神和精湛医术使患者和婴儿绝处逢生,被人们誉为“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
张晓妮1987年从革命圣地的延安医学院毕业后,来铁二十局中心医院当了一名妇产科医生。1992年,她被组织选送到第四军医大学深造,进修期满后,她谢绝了四医大的挽留,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单位。几年来,她努力实践着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去年11月,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刘金娥妊娠8个月住进医院,当时心肝功能衰竭,全身浮肿,脸色发青,呼吸困难。这之前她已去过几家大医院,都因病情危重、无法手术而未被收治。张晓妮接诊后,不但收下了她,而且精心设计治疗方案,亲手主刀给患者做了剖腹产手术,使42岁的刘金娥转危为安。
铁二十局医院位于咸阳北郊,时常有郊区村民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前来求诊,有些产妇中途生产致使新生儿严重窒息。每当这时,她常常伏下身子嘴对嘴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吸出口腔内的羊水、痰液、胎便等物,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小生命,感动得孕妇及亲属们直流泪。
这些年,张晓妮治愈的危难病人和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人们以为她发了大财。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对患者财物,一不索要,二不收取。也有些人说她犯“傻”,认为搞市场经济能捞就捞。对此张医生说:“医生只有救死扶伤的义务,哪有收受病人好处费的权利?不讲医德医风,没有过硬的医术和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就不是一个好医生。”
(载1994年5月13日《工人日报》)
评述
张晓妮,1987年从延安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二十局中心医院妇产科工作,后来到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张晓妮为二十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她医疗技术高明,医德高尚,深受患者爱戴,经她治愈的病人和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被人们誉为“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
这篇通讯是作者与张晓妮闲谈之中采写到的。《工人日报》当时有个“职业女性”栏目,于是就瞄准这个栏目投寄过去,不久真的在这个栏目上发表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日报》1994年5月7日一版显著位置“红十字下”栏目也发表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播种生机的人》,同时还发表了铁十三局李仕兵、陈树青同志拍摄的医院两名护士的工作照片。时任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韩恭成特意从北京向作者打电话祝贺,他说:“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经济日报》发表了你采写的文章,还加了框,影响很大,为总公司争得了荣誉。”
这篇文章还发表了几家报纸,如:1994年4月13日《中国铁道建筑报》以《再造人生的白衣天使》为题发表,1994年6月25日《陕西日报》以《播种生机的人》为题发表,1994年8月2日《人民铁道》报以《播种生机》为题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