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008

第8章 铁二十局建工处

机关干部争去一线是取是舍基层拍板

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建工处为一线服务重在务实,向基层放权不打折扣,他们继工资、奖金、住房等分配政策向一线倾斜等重大举措出台后,又对要求下一线的机关干部实行基层一票否决制。过去上级硬性向基层指派干部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党的十四大后,担负着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兰新铁路复线区段施工任务的二十局建工处转变经营机制,实行从施工资金、人力、物力全方位向一线倾斜的政策,使基层充满活力。同时,这些政策对机关干部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目前,160名机关干部,半数以上的人已报名申请到一线工作。

这个处的领导针对以往硬性向基层安排干部易挫伤一线职工积极性等弊端,要求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名义硬性向基层指派干部,而是采取个人申请,部门推荐、处领导和基层按标准考核人选,并实行基层一票否决制。即在安排下基层人选时,最终由基层拍板定夺,对不合格的人选基层可行使否决权。从而保证了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肯吃苦、受基层欢迎的人到一线切实发挥作用。对入选人员,打破现任职务界限,一律根据本人特长、能力、工作态度和实际需要重新安排工作。在最近入选的20人中,技术干部庄遂生,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被聘为基层项目部总工程师;行政办公室主任刘先茂懂经营,善做思想政治工作,被聘为政治教导员。而长期蹲机关,对经济工作不太熟悉的无一人入选。此举使落选者受到强烈震动,纷纷表示要尽快适应市场需要,学习技术,熟悉管理,早当内行。

当选者下到基层后,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刘贤文原是武装科副科长,这次被选中后负责一个后进工程队工作,报到第二天,他就把铺盖搬进工地,和职工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了全队职工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一个月后,这个队的工程进度、质量一跃成为全线排头兵。

(载1992年12月28日《工人日报》)

评述

这篇稿子发表在《工人日报》二版头条位置上。

先看新闻背景:举世瞩目的兰新铁路即将上马,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韩杼滨下达了兰新复线1992年9月28日开工的命令。铁二十局承担了甘肃境内东段芨岭至许三湾231公里的建设任务,任务分配以切“蛋糕”的方式进行,局属各单位各有一份。于是,层层召开动员大会,鼓励精兵强将上一线,这是其一。其二,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分配向一线倾斜。基层段队级单位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工效挂钩,自主分配,取消固定工资制,实行全浮动的分配方式。这样以来,就吸引了机关人员争着下基层的新局面。前些年基层人员闹着进机关,如今机关人员争着下基层,可谓改革之年带来的新变化。

稿子写好寄出后,《工人日报》编辑周毅立女士就稿子存在问题专门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报社准备用这篇稿子,要求尽快补充素材,充实内容。作者收信后立即进行再采访、再充实。之后,连夜修改,一遍又一遍,推敲再推敲,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天亮。当完稿从四楼办公室走出来时,天已大亮,那天雾很大、很大,作者回家洗了把脸,骑上自行车去邮局,特意用“挂号信”的形式将稿子发出去了。

功夫不负人。稿子寄出后,很快在《工人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出来了。《中国铁道建筑报》发一版,引题改为“二十局建工处冒出新鲜事”。《人民铁道》报发在二版上,《中国建设报》发在了二版头条位置,《陕西工人报》和《劳动周报》发在一版上。

这篇稿子发了两个头条,被5家报社采用,作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要使稿子突破一般,跃上一个新的高度,必须做到立意要新,新闻价值要大,角度要选准、选好。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尽力往深处挖掘。这样才能写出叫得响的稿子出来。

第二,稿子是改出来的,尤其是写一篇有深度的重大稿件。对标题制作要舍得下工夫,要做到新鲜、生动,引人注目。“题好文一半”,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好标题,就能把一篇文章撑起来。导语也是如此,导语要充分体现主题思想,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内容最精彩的部分呈献在读者面前,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是一篇文章的主体,要厚实、丰满。对采访来的素材要精心取舍,好好掂量,合理选用,使之恰到好处。成稿后不可急于出手,冷一冷,再改一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了再发出去。

第三,感谢报社编辑。是他们无私地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甘做“嫁衣”,才使得文章能见诸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