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076

第76章 项目潜力有多大?

项目潜力,是指一个工程项目潜在的尚未发挥出来的力量。

项目潜力有多大?项目潜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我们基建施工企业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那么,衡量一个项目潜力发挥程度如何,是最佳、是中等,还是一般,甚或极差?标准是什么?如何评判?如何规范?怎样激励?奖惩尺度如何把握?等等。这些重要的、现实的问题解决好了,其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

评判工程项目的标准诸多,但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三是队伍全面建设。

工程项目是我们的主要产业,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支撑企业大厦的基石,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广大职工的人生舞台和主战场。工程项目优劣,事关企业兴衰与发展速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体现着一个企业对项目的管理水平。

盈利是第一位的。不盈利不行,盈利不高也不行。那种“不惜血本”、打“政治仗”的做法,应审慎抉择,一般而言,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是不适时宜的,也是不足取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盈利水平。就是说项目盈利的空间最大拓宽,盈利的环境最大优化,盈利的潜能最大发挥,从而产生出高额利润,即利润最大化。

项目效益能否最大化?项目潜力有多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看项目班子,更看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多高,能力有多大。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又说,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思路一变天地宽。人云:敢拼才能赢。我看还应有一句,敢想才能赢,你对那个问题连想都没有想到,又何谈“赢”呢?!

二十局集团六公司太长高速公路项目经理蒙涛有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项目像海绵,只要挤就有水;只要有缝隙就能钻进去;不但要吃肉,还要把骨髓吸干净。挤海绵,钻缝隙,吸骨髓,可谓至理名言,在实现项目高额利润上,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与思考。

有的测算亏损的项目最终取得了好的效益,有的铁路项目盈利达30%以上,有的公路项目达25%以上,还有的高达40%以上,有的子公司项目平均盈利达12%以上。当然,也有一些项目盈利水平低,甚或干亏了的,有相当一些项目该多盈的没多盈,该拿回来的没拿回来。这一盈一亏,一高一低,一反一正,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市场是公平的,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在于自身,在于素质,具体说来在于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在于责任心,在于对人生价值追求期望的大与小,目标的高与低。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犹如并蒂莲,通常是结伴而行,并行不悖,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生孩子需要起个好名,生产产品需要精美包装,企业需要良好形象。项目是社会的窗口,社会从这里了解企业,企业从这里走向市场,拓展市场。

一个工程项目,代表的是一个企业,是企业形象的化身。社会各界、建设单位等都是通过项目看企业,通过项目认识企业,评判企业。项目无形之中充当了“桥梁”、“纽带”、“试金石”和“敲门砖”的作用。项目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常说“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创一方信誉,占领一片市场”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离开工程项目,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项目干得好,信誉好,形象好,对实现项目滚动发展影响极大。二十局集团一公司苏州项目部、西安项目部,二公司新郑项目部、路面工程公司,四公司西北项目部、天水项目部,六公司太长项目部、新原项目部等,都是集团公司实现项目滚动发展的典范,也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典范。

仅举一例,笔者前不久去二十局集团一公司西安高架快速干道工程项目部采访,感触颇深。这个项目部先是承建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接着承建西安高架快速干道东段工程,之后又承建快速干道西段最大的后围寨立交工程,目前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从2001年算起,几乎是一年干一项大工程,一年上交1000万元,项目发展全面、健康,势头强劲。建设单位(甲方)检查评比,他们多居第一,最差也是第二名,在省市建设部门、建设单位颇具影响,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项目经理王作举获得“陕西省重点建设立功竞赛先进个人”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

企业的腾飞,必须有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一大批攻克高、难、精、险的项目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优秀项目经理们,他们是企业的精英,企业的脊梁,企业的宝贵财富!

队伍全面建设,在项目上至关重要,也是评价项目优劣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项目是效益的源泉,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广大员工的家园。

由于基建企业性质决定,我们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工作、生活在施工第一线,有的终生与桥梁、隧道和钢筋水泥为伴。把“家园”建设好,使职工尽情享受“家”的温暖;把队伍管理好,使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把队伍带好,使其成为一支素质好,政治强,技术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钢铁队伍,是项目上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任务。

众所周知,我们这支队伍堪称一支特殊队伍,她有着军人的经历,继承和发扬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处处体现着军人的作风、军人的气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搏击市场,攻难克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向社会展示了新时代中央企业员工的伟大风范。在项目上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还是自己的队伍好,关键时刻能拿得起,放得下,冲得上去!

诚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队伍中兵改工过来的人,已不再具备年龄的优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岁月无情企业有情,项目有情,我们不会“过河拆桥”,因为他们是功臣,企业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前不久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二十局集团公司董事长余文忠庄严承诺:绝不能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绝不能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绝不能让一名职工生活在当地的贫困线以下。

事实上,如何对待和解决老职工工作、生活的问题,已悄然摆在了各级领导的面前,成为当今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二十局集团党委书记周玉成多次在会上讲到四公司崇遵项目部的例子。该项目根据职工自身特点,走出去,请进来,在施工现场举办培训班,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培训内容分三大块,一块是培训管理人才,一块是技术骨干人才,一块是附属性工作岗位人才。通过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类人才必备的素质和专业技术,从而使其从支付体力劳动的岗位上退出来,各就各位,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各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崇遵项目部的做法值得借鉴,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很强的操作性。

关爱职工,以人为本,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向更高、更新目标攀升的征途中,充分调动方方面面人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载2004年5月18日《中国铁道建筑报》)

评述

项目潜力问题,一直是企业领导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施工企业说到底不就是靠项目盈利吗?二十局集团公司100多个项目,盈利水平高高低低,大不相同。项目潜力的问题不可小视,值得好好研究研究。作者历时20多天,调研了10多个项目,对项目潜力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篇评论在2004年5月18日《中国铁道建筑报》二版发表,并被评为该报2004年度优秀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