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
机遇,是指在一定时势中出现的能够为一定事物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时机、事件和环境等。其既有客观性,又有非确定的可变性和非常在的时限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告诫全党:“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业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全局干部职工议论的热门话题。
前不久,局党委书记周玉成在党校、机关、基层和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反复强调抓机遇求发展的问题(其内容见1997年11月13日《开路先锋报》),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操作性。
当今,我们正处在千年一遇、世纪之交的重要年代,国内外形势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主要表现在:其一,全局职工在学习十五大精神热潮中,进一步冲破了姓“社”姓“私”的困扰和束缚,激发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高涨热情。人们的精神面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人心思定,人心思改,人心思上已成为全局的主流,这为全局振兴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二,今年全局在承揽上有新突破,到手工程总额达15.8亿元以上。既有“八五”、“九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铁路工程(西康、朔黄铁路),又有投资上亿元的公路工程(洛三、湘耒、铜黄公路);既有堰岭、吕河、华蓥山等十几座隧道工程,又有大渡河、青秋浦等数十座桥梁工程;还有电力、引水、市政工程,高尖难项目多,上亿元大工程多,隧道、公路工程多,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抓好承揽,干好在建,乘势而上,滚动发展,全面振兴,已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热切愿望。其三,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改工十几年,我们这支队伍一直在市场的汪洋大海里扑腾,锻炼了人,培养了人,改造了人,应该说我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游泳”的本领,摸透了市场的脉搏,适应了市场的要求,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基地”,懂得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可以说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关键是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寻求新的突破点,实现新的大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要有使命感。我们各级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背负着职工群众的厚望。第一位的责任就是把生产经营搞上去,让职工生活好起来。“强处富工”的口号喊了多少年,究竟有哪个处能在市场上冒尖?能在总公司靠前?究竟有多少职工真正富裕起来?同在蓝天下,同是“铁军”人,同在一个起跑线上,为啥却在一次次的发展高潮中不断掉队?落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屈辱和苦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没有这个最基本的觉悟,就会坐失良机,就会对迅速到来的发展机遇麻木不仁。因此,没有一个使命感,再好的机遇也会擦肩而过。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还要有紧迫感。机遇,不是经常有的,有时是多年不遇的。平心而论,兵改工以来,我们年年有进步,年年上台阶,完成年产值由改工初期的不足亿元上升到现在的逾10亿元,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跻身全国同行业前40强之列,入选陕西建筑企业20强,荣获“陕西经济明星”称号。但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家底薄,基础差,管理弱,效益低。同时也一定要看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兄弟局的兴起,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人才的竞争,如此等等。时间和形势都十分紧迫!机遇不会像“僧敲月下门”那样自动找上门来。坐待机遇,只能丧失机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面对机遇也会失之交臂。要看到机遇不是谁的专利,机遇是公平,机遇也是竞争。我们在争取发展机遇,人家也在争取发展机遇。只要稍有犹豫,机遇就会流失。时来易失,赴机在速。久之不取,失之千里。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警觉。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要有责任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仅一般的口号不行,还要有真抓实干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发端于自强不息的雄心壮志,来源于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取决于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局、处、公司(项目部)、队,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实际,各有各的发展目标,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抓住机遇,取得大发展者表彰重用,对坐失机遇贻误战机者处罚降免。从而形成一个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使我局早日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载1997年12月18日《开路先锋报》)
评述
机遇与发展,乃一个企业之灵魂所在。多少年来,我们丧失了多少机遇?丢失了多少市场?流失了多少效益?教训是多么的沉痛,多么的刻骨铭心,多么的发人深省!只是认识到了还不够,关键还在于要拿出百倍的勇气,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做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这方面,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