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写作中,常常把一些废稿往纸篓里扔,用他的话说就是:“写一遍,尽管不成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这种勤奋写作,不惧失败的精神,令人感叹不已。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刚起步写作的同行们,不少在为自己写稿不中而苦恼。有的自卑,说自己不是那“块料”;有的怨恨,嫌编辑睁眼不“识货”;也有的赌气,从此洗手不干了。
诚然,稿子投发后,关心的就是能否被采用。其实,采用与不采用,主要看质量,质量上不去,编辑也无能为力,况且各系统各单位写稿的人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自然优胜劣汰。作为通讯员和报道骨干,既想使自己稿件见报,就要在如何才能使稿件见报上下功夫,做到多动腿,勤用脑,善采写,乐吃苦,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作战没有常胜将军,投稿也不会百发百中。老舍可谓名人,况且有失败,何况我们这无名之辈呢?那种遇到失败就打退堂鼓,甚至怨天尤人,退避三舍的态度是不足取的。这里关键是要学习老舍的“纸篓子”精神,不惧失败,辛勤耕耘,相信收获的季节一定会来临的!
(载1992年2月《新闻三昧》杂志)
评述
在一本有关新闻写作的杂志里,看到了老舍对待写作的态度,非常感动。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青华秋实》、《女店员》,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等,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老舍在写作中,常常把一些废稿往纸篓里扔,他说:“写一遍尽管不成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这种勤奋写作,不怕失败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由老舍的写作之路,联想自己,联想诸多从事新闻写作的同行们。看一看,学一学,大有启发,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