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人民铁道》报和中国记协国内部联办“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为短新闻唱主角鼓风扬帆鸣锣开道。这如同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兴奋之余,不禁联想到:新闻在短,公文是否也应提倡短呢?
这些年来,长而空的公文之风在一些机关盛行。文件,不上数千字,不足以有分量;报告,不上数万字,不足以有水平。为了迎合某些领导的心理,“笔杆子”们只好硬着头皮、煞费苦心地往长里写。如果碰上开个什么大点的会议,这个总结、那个报告的一大串,又限定某日某时以前打印好,那更是不寒而栗。怎么办?拼吧,这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嘛!这么没黑没白地拼下来,就像是得了一场大病。讲稿本来就够长的,可一些领导作起报告来再“借题发挥”一番,那才够味哩!难怪一些职工群众说:“品着茶,抽着烟,一讲就是大半天,坐在那里混时间。”
《朱元璋传》载,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书中涉及的五件事有500字就可以讲清楚,却用了1.7万字。朱元璋因此将茹太素打了一顿,并规定:“若官民有言者,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失者问之。”
明太祖朱元璋当时旗帜鲜明地反对繁文,可谓明智之举。时至今日,空洞冗长的公文风竟泛滥成灾,着实令人痛惜!试看今朝,改革洪流滚滚向前,快节奏,高效率,乃现代文明和进步的要求;反繁文,刹长风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说是这么说,但真正革除公文长风也绝非一件容易之事。这里面有观念更新、方式改变、制度确立与落实问题,可谓荆棘丛生,举步艰难。忍痛割长,不下决心采取措施,是难以奏效的。
(载1990年12月12日《人民铁道》报)
评述
新闻一要真实,二要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新闻为什么要短呢?其一,现代社会讲究快节奏和高效率,一般来说长新闻人们没有大块头时间看;其二,读者需要获取足够的信息量,拖沓冗长的新闻不受欢迎;其三,新闻媒体版面有限,长大新闻难以容下;其四,写作时耗费过多精力,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故新闻要短。但短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关键是形式要服从内容,新闻要短,但新闻也并非短了就好,越短越好,在内容上还要求丰富精深。但无论怎么说,提倡写短新闻,无论从新闻写作要求,还是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无疑都是正确的,是受人们欢迎的。
由新闻短,作者联想到办文是否也要短呢?诸如铺天盖地的文件,大小领导的讲话等等。于是斗胆写下“文件也应短”这篇小言论,但愿能给人们带来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