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本质上是财产组合的一种形式,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它虽然产于资本主义社会,却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的体现,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明的那样:“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因此,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一、如何认识股份制企业的性质
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其所组合财产的成分及其组合方式,取决于谁控制着组合后的财产。当所组合的财产是劳动者所有的财产,当所组合的财产是由集体或国家而不是由私人家庭控制时,这种股份制就具有公有性。根据我国目前股份制企业的股权构成,大体可分为五种:其一,企业通过互相参股而组建的新的股份制企业;其二,企业吸收部分职工股、社会个人股或法人股而改组成新的股份制企业;其三,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由职工个人集资改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其四,中外合资形成的股份制企业;其五,私人资本集结组成的股份制企业。
我们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要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结合的问题,这种改革不是要改变所有制的性质,而是要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企业改组、改造、兼并、联合、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都是手段,当然也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如何认识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融资,它是资本聚集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手段,其最大优势是融资速度快、规模大、成本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以满足其扩大规模和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且无须承担像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利息负担。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之二是产权清晰。股份公司对投资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完全的财产权,而投资者(包括国家投资)仅享有股权。股份制企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实行自主经营,政企分开。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之三是管理科学。股份制企业内部的股东会,是企业决策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管理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股东会和监事会形成一种权力分工与制衡的合理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权力,又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特点与优势,为解决企业的一些难点问题,加速企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选择。
三、如何认识股份制企业的作用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初步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首先,通过逐步明确产权关系,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法人地位加强,企业自主权得到保障。改制后的企业产权关系、政企关系、权责划分和管理方面都将经历巨大的变革,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与职工各自的权利将更加明确。其次,股份制改革开辟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这已为近年来国家一些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所证实。第三,企业股份制改革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明显增强。国企改革组成股份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原有的国有资产没有私有化,而是对增量资产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增强了产权约束机制。第四,股份制企业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职工持股,使他们与企业休戚相关,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股份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不是唯一形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框架。股份制改革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股份制本身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企业不可“一股就灵”,一哄而上,关键是宜股则股,规范运作,确保实效。
(载1998年1月21日《陕西工人报》)
评述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推行股份制为前提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如此重大改革,你准备好了吗?如何认识股份制?如何认识股份制企业的性质、特点及作用等等。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明白。《关于股份制的几个认识问题》一文,是作者学习探讨股份制结构形式的一篇体会文章(理论文章),力图对实行股份制有关问题作一回答,力求达到澄清是非、统一思想认识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