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局西康铁路建设者素描
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全长267.8公里、连接南北新通道的西康铁路,目前正以新的雄姿向前挺进。为铸就这条钢铁大动脉,数以万计的铁路建设者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这里,记叙的是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建设者们征战西康的动人故事。
智帅李克林
——全长2060米的滚滩1号隧道,在西康全线20座长大隧道施工中率先贯通;
——全长468米的艾家河大桥,仅用10个月就胜利建成;
——以一二类软弱围岩著称的吕河隧道,创月单口成洞108米;
——全线“控制工程”堰岭隧道,连续6个月平均单口成洞122米,最高月达160米;
——堰岭隧道出口、早阳隧道、艾家河大桥、神滩河大桥、罗家沟中桥、改线沟盖板涵上报评审“精品工程”。
这一个个西康全线、乃至全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录,无不与他——铁二十局副局长、西康铁路工程指挥长李克林连在一起。
铁二十局在西康铁路南段担负艰巨的施工任务,被誉为“南大门”、“龙头工程”。因为在工程施工难度上,该管区有堰岭、吕河隧道,其中堰岭隧道一二类围岩高达60%,吕河隧道高达70%,两座隧道均被列为全线的“控制工程”;以滚滩1号隧道为主的早(阳)罗(家沟)滚(滩1号、2号)隧道群,以特殊地质、临近汉江和既有线、施工场地狭窄而被列为全线重点难点工程。在工程施工工期上,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又被推上了最前沿,西康铁路建设工期一再提前,一旦铺轨,首当其冲的就是铁二十局。这一切对铁二十局来说,无不显示出异常的严峻和紧迫。
“只能提前,决不挡道!”李克林向全体参战人员下达了决战西康的进军令!
作为“三军统帅”的李克林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倘若出现一点闪失,将带来的又是什么样的后果。自上阵以来,他以“超前考虑,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加快提前”为准则,以其独具的慧眼和勇气,构造出一幅幅、一篇篇不同凡响的上乘之作。
以隧道施工为主战场,抢占两个空间:作业时间排满,隧道施工空间占满。做到高标准起步,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取胜,高效益回报。
以新奥法施工为“秘密武器”,稳扎稳打,全面推进,确保隧道施工高产、稳产。
勇担风险,果断决策,采取隧道打斜井,开挖上下导坑,增加作业面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
依据地质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做到地质变我也变,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牢牢掌握施工主动权。
采用“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法,每周一二三率队现场办公,解疑释难,选派技术骨干进驻施工现场,实施具体指导。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今,铁二十局西康线正掀起今年第二个“百日大干”高潮,李克林正率队进行铺轨前的最后一轮冲刺!
虎将刘含金
堰岭、吕河隧道,在西康线被排在秦岭之后的第二、第三位。如此靠前的排序,不仅仅在于二者均属2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更主要的是它们地质结构复杂,千陌岩、云母片岩,石质异常破碎,断层、渗水,应有尽有,是全线闻名的“烂洞子”。“降虎”勇士就是铁二十局隧道“王牌”三处,为首的是该处副处长刘含金。
三处出师不利。自去年4月洞门打开后,由于石质破碎,先进的机械设备用不上,主要靠人工挖凿,进度比较缓慢,铁道部西康铁路总指挥长史德良出示“黄牌”警告。7月,正值堰岭、吕河隧道施工处在最危难时刻,刘含金受命担任项目长。
刘含金与项目部其他领导一起研制了一套新的隧道施工方案:(1)严格按“新奥法”组织施工,采用“管棚法”、“台阶法”循序渐进,确保安全。(2)强停上导坑,加强开挖下导坑,以缩小上下断面的距离。针对不同石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石质好时,“多进尺,强爆破,少循环”,实施全断面开挖;石质差时,则“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分上下导坑开挖。(3)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开展科技攻关,加大质检力度,工程质量创部优争国优。(4)本着“加快提前”的原则,限定贯通日期,在堰岭、吕河隧道洞口树立起倒计时牌,以警示全体参战人员,确保按时贯通。
为决战决胜,三处项目部领导轮流跟班作业,分秒必争,昼夜坚守。人称“工作狂”的刘含金,更是没黑没白地穿梭于隧道群中,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自开工以来,堰岭、吕河隧道大小塌方上百次,为有效地遏止塌方,将损失减到最少、最小,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蹲在掌子面不出来,摸索总结出了“探、护、短、弱、强、紧、勤”的七字工作法,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一次堰岭隧道大塌方,线路砸坏,洞内漆黑一团,刘含金在组织人员撤离时摔倒受伤,脸上、身上沾满了泥浆,血水、汗水溶在一起,活像一个雕塑的“泥人”。
有付出就有回报。堰岭吕河隧道群成洞米直线上升,其中堰岭隧道由月成洞30米提高到80米、120米、152米、161米……
今年5月,铁道部西康副总指挥长余连江现场办公时,对堰岭吕河隧道群施工进度和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刘含金是一员虎将,并动情地说:“如果多几个刘含金,我们西康线就一定能早日修通。”
硬汉徐广聚
他个头不高,40出头,胡子拉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信心。他叫徐广聚,铁二十局一处副处长、西康铁路工程项目长。
徐广聚在西康线算得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上场以来,他率领参战人员攻难克险,日夜奋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西康南段最长的艾家河大桥提前两个月建成;早阳隧道被铁道部西康指评为“优质样板工程”;吕河隧道出口光面爆破、初期衬砌被树为“观摩示范”工程;在一二类软弱围岩长大隧道施工中,创下了单月成洞108米、掘进131米的新纪录。
铁二十局一处担负西康线15标段和17标段9.4公里的施工任务,主要有2座隧道、5座桥和1个车站的改建,管区跨度40多公里。施工路段右靠汉江,左临秦巴山脉,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极差。然而,就是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徐广聚率领先遣队员跋山涉水,忍饥挨饿,玩命地奔波于所属管区,率先完成了设防、安家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早于全线开工时间15天,于1997年3月15日实现了全面开工。
开工以后,徐广聚只恨自己没有分身术,工地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他天天早出晚归,有时工程告急,几天几夜不合眼也是常事。艾家河大桥深长桩开挖达28米,为解决灌桩难题,他与副项目长付荣芝一起排兵布阵,科学攻关。吕河隧道出口塌方不断,施工严重受阻,为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他把铺盖搬到隧道工地,结合“新奥法”施工研制出一二类围岩的施工方案:岩变我变,短进尺、格栅支撑、强喷锚支护、二次衬砌、稳中求快。为解决地下水丰富的问题,他不失时机地组织科技攻关,掌握了地下水在断带层大量涌出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出了上导坑用早强水泥双液注浆、下导坑开挖导管排水的治水方法。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隧道施工日新月异,软弱地质施工的新纪录被一次次刷新。
徐广聚迎来了掌声和鲜花,可又有谁知道,这位每天忘我工作,超负荷运转的山东汉子,两年前曾是一个领取病危通知书与死神握过手的人。他患有高血糖、胆囊炎等多种疾病。他实在太累了、太累了,他曾对人悄悄说过这样一句话:“等西康线修通了,我要好好睡上一觉。”
黑脸女“包公”
常聪秀,西康线上唯一的一名女总工程师。她30多岁,身材略高,体型健美,清秀的脸庞嵌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使人感到既严肃又亲切。
常聪秀是铁二十局二处副处长、西康线项目长程世吉点的“将”。上场伊始,程世吉就把质量管理的大权授给了她。
小常是石家庄铁道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其最大的特点是办事认真,遇事冷静,敢于较真,敢于负责。可是,担当如此浩大工程的技术主管还是头一回。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地履行着职责,行使着职权。
二处担负西康线南大门滚滩、早阳、罗家沟隧道群和4座铁路桥的施工任务。在“争一流,创国优”的目标指导下,常聪秀主持召开参建各队以上领导和技术主管工程会议,内容只有一个,即公布工程质量管理奖惩条例,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君子协定”。施工中谁犯了哪条“戒律”,就按哪条来处理,一点也不含糊。
一天晚上8点多钟,常聪秀来到滚滩一号隧道工地,她发现一包工队施工的边墙有10多米超挖,深度在1米左右,且用片石堆码。见比情景,常聪秀对带班的大声吼道:“谁叫你们这样干的?去把你们队的领导叫过来!”结果工程全部返工不说,还受到了2万元的罚款。还有一次,她去早阳隧道检查工程质量,当她爬上七八米高的支架时,看到隧道拱部用石头衬砌,对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她也毫不客气地予以2万元的处罚。
在二处工地上,有人怕她,有人恨她,有人敬她,有人说她只认质量不认人;也有人说她是“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的“三铁总工”。于是“黑包公”、“女法官”的雅名便迅速传开。
对此,常聪秀无怨无悔。她说:“我作为工程技术主管,对违章作业行为的宽容,就是渎职,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我这样做似乎不近人情,但却生产出了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合格产品。”
是的,自1997年4月全线开工以来,铁二十局西康铁路工程指挥部对所属项目部进行过三次大检查,其内容包括安全、质量、工期、现场管理等,二处夺得了三个第一名,获得“满堂红”,成为飘扬在西康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瞧这一家子
在如火如荼的西康铁路建设中,有一对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个隧道里施工的夫妻。丈夫赵祖平,铁二十局三处西康项目部的机械助理工程师,妻子冯治群,铁二十局三处西康项目部的调度员。
名为机械助工的赵祖平,其实是堰岭隧道掌子面钻机台车的台长,他每天都顶班作业,带一个钻机班钻孔。一次掌子面要打100多个眼,并协助装药、拉碴,一个循环下来就得10来个小时,当他与工友们步履维艰地走出洞子时,除两只明亮的眼睛外,浑身上下挂满了一层乌黑发亮的油泥。除此之外,小赵还负责隧道的照明用电,人称“赵老虎”,线路随坏随修,随叫随到。每天繁重的劳作,使这个年轻小伙子变得少言寡语。
担负隧道施工调度的冯治群,川妹子“辣味”十足,她生性脾气倔强,俗有“假小子”之称。她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每天进洞两次统计工程进度,协调工作,掌握洞内施工的第一手资料,给领导当好“参谋”;每天做工程报表,分两次准时向局指调度汇报。小冯就像桥梁和纽带一样,把洞内洞外、上上下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她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尊重。
可是,冯治群怎么也忘不了她第一次进洞时的情形。
去年8月,冯治群改做调度工作,当脚蹬水靴、头戴安全帽的她出现在掌子面时,却出人意料地受到冷遇。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隧道作业似乎是男人的代名词。当小冯不顾一切地爬上上导坑时,“恶作剧”发生了,有人抽掉了梯子,无奈,小冯只好抓住绳子从七八米高的连墙根滑落下来,重重地摔倒在泥水里。小冯并没有从此止步,每天仍准时进洞查看情况,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人们逐渐理解了她,接受了她。小两口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而家庭的观念却是那样的淡化。刚满10岁的孩子被送到四川老家照看,放暑假时他来到父母身边,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少。父母亲没黑没白地上工地、钻隧道,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回来吃,倒是聪明懂事的儿子常常把饭做好,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吃顿现成饭。
由于工作突出,赵祖平、冯治群双双被上级评为1997年度“先进工作者”和“文明职工”。
隧道在延伸,大动脉在延伸,英雄的筑路大军们为此洒下了亲情和汗水。在不远的一天,当这条连接南北的新通道胜利建成通车之时,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编者按语
重点工程建设的开路先锋
重点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则是我们的时代先锋和脊梁。本报今日头题通讯所报道的,就是国家重点工程西康线建设者中的杰出人物,无愧于这一光荣称谓的感人故事。
在他们中间,有以“超前考虑,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加快提前”为准则,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的“智帅李克林”;有率众浴血奋战,苦干巧干创下一流佳绩的“工作狂”“虎将刘含金”;有曾与死神握过手,为加快工程建设“只恨分身无术”的“硬汉徐广聚”;有专情于建设质量,任凭讽刺挖苦无怨无悔的“女包公常秀聪”……对祖国建设,对事业、岗位的热爱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是跨世纪宏伟工程的奠基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近,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定,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建设高潮正在全省兴起。我们由衷希望,所有建设者都能够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向本报所报道的这些杰出人物学习,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千秋功名。
(载1998年10月16日《劳动周报》)
评述
1998年9月,共和国又一条钢铁大动脉——西康铁路修建正处在紧张的大干之中。
这篇通讯,是作者从采访的大量事例中,精心挑选出来几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分别命以小标题,采用素描的笔法写成的。1998年10月16日《劳动周报》在头版头条配发编后按语发表。1998年9月17日《陕西工人报》在二版头条发表,1998年9月18日《人民铁道》报在四版发表。三家报纸发表,都用了“情铸大动脉”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