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924300000052

第52章 博物馆文化(2)

博物馆文化对博物馆决策的干预效应是全面的直接的,它不仅影响决策的数量、内容和强度,而且还影响到博物馆决策要求进入博物馆系统的方式。

4.优秀的博物馆文化,使博物馆各项工作具有创新意识

博物馆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工作也相应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要求博物馆工作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创新意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在博物馆文化这个环境下孕育生长的,离开了博物馆文化的激发,创新博物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5.优秀的博物馆文化,也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系统,当一个博物馆有着追求创新、优势、文明服务的文化传统,并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进行主动创造时,无疑将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追求这些目标一旦成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表现和风尚,这种文化对整个社会无疑是强力生长素,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总之,提出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是对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挑战,是博物馆全面、科学发展的一种深厚的发展机制。博物馆只有根据自身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博物馆文化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博物馆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四、加强博物馆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土壤。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博物馆文化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博物馆,提高博物馆人力资源素质,增强博物馆综合实力。

1.要把博物馆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管理者智慧和理念的体现,因此,建设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必须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并时刻保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创新精神。要在博物馆内部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提拔任用素质高、懂管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以其卓越的精神力量,在博物馆中树立起典范,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奋发进取。

2.要把博物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统一,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1)在博物馆内部管理上下工夫。一方面博物馆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把“人本管理”思想贯穿到管理工作中,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实现管理全面升级。(2)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下工夫。博物馆不仅要在产品(如各类展览、复仿制品、陶艺制品、出版物、宣传品等)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而且要在产品的品牌命名等方面融入文化内涵,并通过科学的市场推广,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或观众的参观欲,在消费者或参观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巩同和提高品牌美誉度、知名度。(3)在博物馆创新经营上下工夫。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南此我们可以认为,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建设只有随着市场经济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提高,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3.要把博物馆文化建设与强化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强化博物馆民主管理,确保员工主人翁作用的发挥,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当前发展博物馆事业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加强民主管理。管理不民主,员工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力,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博物馆的发展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博物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博物馆民主管理。

4.要把博物馆文化建设与培育博物馆精神结合起来

博物馆精神是广大员工集体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博物馆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博物馆中的具体化。博物馆精神是博物馆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能在博物馆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博物馆的经营活动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了它,即使博物馆物质条件暂时较差,环境条件较为艰苦,员工也会精神奋发,对博物馆前途充满信心。培育博物馆精神需要博物馆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5.要把博物馆文化建设与加强员工“三化”精神结合起来

博物馆文化建设,重在形成博物馆共有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经营方式,提高员工素质;重在用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指导博物馆实践,提升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水平;重在运用文化的手段,塑造博物馆形象,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以文化力促进社会力、经济力。就是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基础,管理创新作保证,在“内化”于心,“同化”于制,“外化”于行上狠下工夫,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一是“内化”于心,提高员工信奉理念。博物馆文化理念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各种途径将博物馆文化的理念、精神等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培育员工对博物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二是“同化”于制,形成员工规范理念。即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通过机制、体制、制度来反映博物馆文化理念,解决博物馆文化理念的制度化问题,更好地塑造博物馆形象,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产品档次、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博物馆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外化”于行,解决员工实践理念。主要解决员工文化理念的实践化问题。即将博物馆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员工的实践行为和博物馆形象展示出来,这是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形表现,是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五、加强博物馆文化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博物馆文化建设不能与建立新的博物馆体制脱钩

博物馆文化建设与新的博物馆体制的建立紧密相关。离开了对博物馆体制和机制的深化改革,离开了现代管理和科学决策,就不可能建设优秀的博物馆文化。要建设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必须深化以建立新的博物馆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改变陈旧的博物馆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建立起新的奖惩激励机制。

2.博物馆文化建设必须从博物馆自身实际出发

博物馆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建设中要有特色,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在博物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博物馆要以员工为主体,以管理人员为中坚力量,从博物馆经营实际出发,从博物馆哲学、博物馆价值观、博物馆精神等方面全面构筑博物馆文化,而不能脱离博物馆实际,忽视博物馆文化实质,一味搞博物馆“包装”,仅追求“轰动”效应。

3.合理加大对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投入

博物馆在不断加大业务开发、产品创新和设施、设备、技术更新方面投入的同时,要适当加大对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投入。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对博物馆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载体和措施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全员科学文化培训、博物馆工作环境建设、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建设、博物馆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以全面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4.博物馆文化建设要高起点,并不断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指出:“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毋庸讳言,发展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博物馆文化建设是无止境的。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博物馆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博物馆经营者不断用新眼光、新思维、新策略来看待博物馆文化建设,而不能总想着一劳永逸,用一成不变的模式来套用。博物馆只有根据自身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博物馆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博物馆文化对博物馆经营的推动作用,促进博物馆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对博物馆管理、运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无论是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它都能促使博物馆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引导博物馆在不经意间跨越影响建设发展的各种障碍。

(第二节)和谐博物馆与和谐文化建设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演进,都依靠文化的推动。我国的博物馆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可以理解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者的综合,前者指的是博物馆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后者指的是规范博物馆行为并赋予其意义的原则及态度。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积极推进博物馆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博物馆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关联、博物馆与广大观众的互动、博物馆不同职能相互间的协调,寻求博物馆文化所涉及的各种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共存、平衡、融合与和谐发展。

一、在博物馆文化属性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

为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进步,构建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成为一切文化形态的需求。近代博物馆滥觞于欧洲启蒙主义时代,蓬勃在欧洲工业革命期间,以后的若干世纪里,欧美博物馆对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以及陈列,都严格地按照科学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在一定意义上,科学成为早期博物馆文化的主流和特征,或者说,博物馆是在欧洲近代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执行着对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忠诚守望。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及其各种弊端的逐渐暴露,许多西方思想家开始注意到,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价值理性的式微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戕害。于是,回归人文文化传统的呐喊从此发生。反映到博物馆文化上来,便是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博物馆不仅仅是保护与展示人类遗产的场地,而且是人们增长知识、满足审美需求、提高生活品味、陶冶身心情趣的去处,它的现代职能,无一不涉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和对称。

中国引进博物馆文化虽不过百年时间,然而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前驱张謇、蔡元培等先贤从一开始就提倡和践行在博物馆文化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思想。张謇首创南通博物苑的初衷,正是企图借助博物馆这一源自西方的科学形式帮助人们接受中国传统的以伦理道德为指向的人文主义熏陶,通过学习历史增强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通过欣赏文物培养珍爱人类遗产的人文情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科学内涵,张謇在南通博物苑的天产(自然)部积极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普及动、植、矿物基础知识。在经营管理上,张謇则从正确定位、发展特色、扩大收藏、人才治苑及服务观众等方面成功地推进南通博物苑建设,无一不渗透了他熔铸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于一炉的先进文化观。

当今,中国博物馆正在继承前辈创造的范式,关注国际博物馆界的动态,从基本理念到具体建构上全面实现博物馆文化中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我们不再简单地定性自然史或科学博物馆只表现科学文化,而历史或艺术博物馆只映射人文文化。而是注意不同门类的藏品在外观形态上虽然有所区分,但是在内涵意蕴上每个陈列、每件展示都可以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相互渗透及交相辉映,这样满足参观者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和审美情趣摄取全面的精神营养。我们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探索文化自然遗产物质属性的同时,不再轻慢隐藏其中的鲜活故事,丢失蕴涵其中的动人情感。努力让参观者来到博物馆,驻足富丽堂皇的历史、艺术或科学殿堂,面对林林总总的文物标本,真正享受知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震动,流连忘返,愿意再来。

二、在博物馆文化职能上实现收藏与展示、教育与娱乐(欣赏)的和谐

当前,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馆舍面积和设施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具有现代化收藏和陈列条件的新展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不仅为文物标本的收藏,更为加强陈列、吸引参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保证。可惜的是,从总体看,目前我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令广大参观者满意,也就是展示跟不上收藏。尤其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大量的藏品仍然收在库房,“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者拿出来展示给观众的只是一些复制品。定期更换展示的藏品,逐步更新基本和临时陈列的内容和设计,往往在担心藏品安全或者借口展厅硬件不够一类的托词下被懈怠下来。可以预期,在全国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决策全面实施以后,为了适应广大民众参观的需求,改进博物馆的传播和展示将大有可为,实现博物馆收藏与展示的和谐将更加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