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924300000051

第51章 博物馆文化(1)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全面、科学发展的一种深厚的发展机制,是对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挑战。所以,博物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博物馆文化内涵,才能促进博物馆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博物馆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积极推进博物馆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博物馆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关联、博物馆与广大观众的互动、博物馆不同职能相互间的协调,寻求博物馆文化所涉及的各种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共存、平衡、融合与和谐发展。博物馆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章从博物馆文化内涵、和谐博物馆与和谐文化建设、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阐明了博物馆文化的概念和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对构建和谐文化建设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明确提出博物馆是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博物馆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必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文化推动作用。

(第一节)博物馆文化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文化传统、文化特性、文化传承等问题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在新世纪,我国博物馆事业也整体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不仅要认识博物馆事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要清醒地看到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总体而言,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部分面临生存危机或维持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探索新形式下博物馆合理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博物馆要力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就必须寻找新的科学发展机制。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全面、科学发展的一种深厚的发展机制。所以,博物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博物馆文化内涵,才能促进博物馆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博物馆文化的产生、发展背景

博物馆文化作为一种新生的管理文化,它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1.国际文化背景

文化研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联合国1988年大会宣布1988—1997年为“开展促进文化发展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这一发展规划,提出了文化发展的4个目标:1、认识发展中的文化多元性;2、证实并促进文化的特性;3、扩大对文化的参与性;4、促进国际文化合作。国际上的有识之士针对博物馆的特色,对博物馆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刻的研究。这种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博物馆与文化的关系(包括新科学、新思想、新文化),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地位,怎样形成一个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文化环境等。总之,博物馆文化是在国际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2.国内文化热

目前,我国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开辟了许多新的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如学科文化、部门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整体文化、个体文化以及实物文化等文化形式,研究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深、成果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场文化热潮的波及下,博物馆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关注,是情理之中的。文化研究的成果为博物馆开展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

3.企业文化的启示

企业文化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部门行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企业良性运行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管理理论。国外十分重视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加强职工管理、提高企业对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企业也开始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用以指导企业生产和管理。博物馆不是经济实体,而是一种文化实体,但它与企业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学习和借鉴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博物馆文化,是十分可能和必要的。

4.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容否认,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何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振奋起一种博物馆精神,形成新的博物馆价值观,激发博物馆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博物馆精神和价值观念是博物馆文化的核心。博物馆文化通过这种价值和精神形成一种内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力量使博物馆产生一种发展再生机制,引导博物馆从低向高处走。

总而言之,博物馆文化既是客观现实的启迪,又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推动,是合情合理的。

二、博物馆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内涵复杂,内容丰富。文化的历史很长,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化。文化内容很丰富,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总的说来,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并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而对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单位的博物馆,它所承载的保护、收藏、展示、复制等功能与任务。二是研究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战略、资源、管理等,或者说,实现其功能任务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对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要素的理论探讨

(1)什么是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协会1989年第16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这个定义规定了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其基础就在于博物馆的功能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这里说的“物证”,当然是物质形态的东西,作为人类的物证,它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人类环境的物证,就是自然标本了。按照我们的习惯,博物馆藏品分为文物和标本,文物是人类创造的物质遗存,而标本则是自然物。但把标本当作一种文化资源,收进博物馆,便和文物一起构成博物馆藏品。所以,博物馆是对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两个文明财富的展示、收藏、研究和利用于社会教育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文化的内涵之一是南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决定的博物馆的功能文化,可以从“物”和“证”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博物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遗存,尽管这遗存包含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但不可能是其全部,不可能是其总和。此外,作为自然界的物证,标本也同人类文化一起列入了博物馆文化的范畴。可见,博物馆的功能文化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收藏文化,是对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其次,博物馆作为教育宣传机构,它对收藏物经过研究后要展示,展示的目的就是向社会证明这“物”所蕴含的知识、信息、思想、美感和精神,满足观众对教育和欣赏的需求。所以,博物馆的功能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展示文化,展示宣传藏品的文化、知识内涵,为公众提供独特的博物馆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旅游的普及、民族文化多样性及传播的强调、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等,无疑就推动着博物馆的发展,使博物馆种类日益多样化,构成一种多姿多彩的文化。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正如人们所说,博物馆是一种文化现象,博物馆确切地说应该叫‘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文化,在一定意义上看,应属一类事物及机构所表达的功能文化,其意义应高于和广于博物馆、博物馆事业、博物馆工作。如果用一段最简短,而又能基本概括它的本质、特征的话来定义博物馆文化,应该这样表述:

博物馆文化,即指博物馆及相关机构所代表的,对于人类及其环境物证从宏观上对待和综合进行的保护、研究、展示的物质活动、行为规范与精神理念。

“对于人类及其环境物证,从宏观上对待和综合进行保护、研究、展示”,是区别任何其他机构的、反映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功能的、独有的、最主要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因而也是博物馆文化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

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较我们通常所提文化与自然遗产,含义更宽广,包括:人类认知活动即科学活动的物证——自然物及人类自身标本,现代的人类各方面物证,无形文化遗产的载体;更容易让人们理解一些新的课题,如为未来收藏现在,物证与无形文化遗产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保护、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互为密切关联的主要功能。关于博物馆主要功能,观点很多、分法不少。

保护,含义宽广,可包含保存、保管、保卫、维护、修复、抢救、征集、搜集、收藏等。博物馆或博物馆功能定义中,往往强调征集、收藏,无可非议。但搜集只是保护的一种行为,非科学的搜集,还会带来有关物证整体性、真实性的破坏,以及搜集物本身的价值损失。为了保护要搜集,而且科学地搜集,启功先生曾给中国文物研究所题词:保护之功胜于搜集。改变已有博物馆定义中征集的秩序、位置,强调保护、研究对该类活动的指导,反映了上述博物馆概念的发展,更能体现博物馆文化的本质。

研究,在以往很多对博物馆功能的描述中,细化不够,因此无其他词汇比肩争宠,故不必代表。似乎,它无所不在,也无处不可去,但也必须有所把握。作为保护、征集、管理者的核心职能:调查、登录、价值及现状评估,似应给予强调。“研究”在博物馆定义中出现两次,一为目的——公众研究,一为实现功能的手段——博物馆对物证的研究。博物馆文化定义中的“研究”,是指除对保护与展出的物证本身的研究外,还应指对保护、研究、展示三者及其关系的研究,并作为对物证本身研究的指导。

展示,当然较教育、传播的意义狭窄,或者可以被包含其中,但就博物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言,是发端,是核心,不可或缺。而且,展示也是保护、研究的一种状态,一种不可回避的问题。展示可以促进保护、研究。因此,定义博物馆文化时,以展示代表教育、传播等,以突出其独特之处和职责,不致被淹没,不致抢种别人的地,荒疏自家之田。

对人类及其环境物证的保护、研究、展示,三位一体,共同而不是分别构成了博物馆文化的独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为了表述它们的紧密结合、辩证统一,并赋予其能动意义,我们冠以“宏观上对待和综合进行”。有些博物馆学家把博物馆三大功能,说成是按动三个球,有时会一个或两个在上面,这意味着三功能不是平均对待,可依据各博物馆情况在某一时期强调某一个或两个功能。其实,对于一个博物馆是这样,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开展博物馆工作、建设博物馆事业、发展博物馆文化,也应如此。当然,定位越高,就越需要宏观上的考虑和把握。博物馆文化,既然不等于而且高于、广于博物馆事业、博物馆工作,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博物馆文化,应是一种人类文明建设,包括了对待人类及其环境物证、对待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哲学态度、思想精神。

2.对博物馆实现其功能文化有效途径的探讨

对实现博物馆功能文化有效途径的研究,其本质是如何发展、建设好博物馆,也是研究博物馆文化的初衷和终极目标,研究其功能文化是为了更科学、准确地探索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最佳途径,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观念创新。新世纪,社会价值观念、教育等文化现象更趋于开放、善于交流与互动,更强调自我积累与发展。因此,博物馆文化应是代表先进的、开放的,具有地方特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在建设与发展中,要树立“两个效益”的观念,彻底改变只强调社会效益的狭隘意识,把博物馆建设发展的落脚点放在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的科学结合上。“非盈利”不等于“不能盈利”,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它提示我们观念的更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能启迪我们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意识,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大胆尝试利用社会力量配置资源、运作资源、储备智力等方式。

(2)体制创新。博物馆文化新体制的建立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要求,要借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有效地吸引国外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保护博物馆文化资源,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社会团体、各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发展博物馆事业。

(3)理论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征集、研究、展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收集、使用、储存方式来改变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要实现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博物馆文化产品、影像资料、文物出版物及复仿制品是博物馆具有巨大潜能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也应作为“收藏”群体的服务与支持工作。

(4)管理创新。一是强化国家的管理与支持;二是管好与防制相结合;三是强化内部管理,特别是激励、分配、用人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四是强调用博物馆文化指导各项工作,统一职工的行为规范。

三、建设博物馆文化的意义

博物馆的成功并不仅仅决定于管理的技术能力,也不仅仅取决于某些可以看到的特征,更取决于博物馆本身看不到的素质——某种作风、特点、干事业的独特方式——这些东西比任何人的指令或任何正式组织具有更大的力量。博物馆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提供手段、方向、动员方式以及促进博物馆向提高服务效率方向发展的社会力量。建设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1.优秀的博物馆文化能够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观念变革

博物馆文化可以改变封闭的博物馆观念,培养一种改革、开放的思想,激发人们探索博物馆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

2.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可以促进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价值取向的趋同

在博物馆文化的全面深刻影响下,博物馆员工具有主人翁精神,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齐心协力为博物馆、为社会做贡献的集体。

3.优秀的博物馆文化对博物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