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43

第43章 苏绰论尽地力

理财

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坂走丸,势不可得也。是以古之圣王,知其若此,故先足其衣食,然后教化随之。夫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课有方……夫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此三时者,农之要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之戒曰:“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则绝民之命,驱以就死然。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使得兼济。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又当教民种桑、植果,艺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周书·苏绰传》)

【译文】

人生于天地之间,用衣食维持生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饥寒逼迫身体,还想让民众实践礼让,这就象逆着山坡滚球一样,必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代的圣王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首先使民众的衣食充足,然后再施行教化。衣食所以能够充足,在于地利充分发挥出来。地利所以充分发挥,在于鼓励耕作有办法……百亩之田,必须春天耕地,夏天播种,秋天收获,冬天食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是农业的重要时间,如果失去了一个季节,便造成粮食不能得利和食用,所以先王告诫说:“一夫不耕,天下必然有受饥饿的人;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冻的人。”如果这三个季节不以全力处理政务,而使农民放弃耕作,这就是断绝农民的活路,驱赶他们去死。孤单、家境不好的农户和无牛的家庭,应规劝他们有无相通,使得他们互相救济。三个季节的间隙及阴雨闲暇之时,还应当教农民种植桑树、果树、菜蔬,修整他们的园圃,饲养鸡和猪,用做繁衍不息资财的准备,和供给养老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