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44

第44章 治民当先治心

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曰:……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周书·苏绰传》)

【译文】

宇文泰将要想改革时政,尽力弘扬强国富民之道。所以苏绰得以用尽他的智能,帮助宇文泰完成这件事……他为宇文泰制定六条诏书,上奏施行,其一,先治心,曰:……大凡治理民众的根本,首先应当治心。心是一身之主,是各方面品行的根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就胡乱产生,思虑妄生,就是看见道理也不明白,见理不明就会是非错乱,是非错乱,则自己都不能管理自己,怎么能够管理民众呢!所以治民的重要之处,在于清心。所谓清心,并非是不贪财货的意思,而是要使心气清和,意志端正平静。心和志静,则不正当的思想就没有产生的凭借。邪僻的念头不能产生,就会使所思所想的没有不是最公正的道理。带着至公之理去管理民众,那些下层的民众还有谁不顺从教化呢!所以看管理民众的根本,在于先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