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九卷)
10889600000020

第20章 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原文

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息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连月奔走应酬,仍能坚持既定的课程,当能每天大有进步。人生只有守常是第一美德。我早年对于书法,也曾苦力探索,终于没有什么成就。近日来天天摹写,从不间断,就感觉到月新年异。由此可见,年龄无论老少,事情无论难易,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像种树养家禽一样,天天看着它长大而感觉不到。勇猛精进,坚持不懈,用不了一二年,自然有觉察不到的长进。言语迟缓,举止端重,则品德就会有长进。文章有峥嵘雄快之气,则学业就会有长进。

原文

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矣,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又怎么能闻道?

原文

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

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读书的志向,一定要困而勉之,奋发向上。

“评析”

人就怕闲着,懒洋洋无所事事,无事则生非,很多病就是闲出来的。

曾国藩说:“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瞻前顾后),奄奄无气(毫无生气),决难成事。”

做家务就是一种修练的好方法,它能使人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手动心活,脚动脑活,气和血畅,身体健康。而且家务是做不完的,只要你想做,总可以找出一点事业,如果能无怨无恼地做,那简直就是一种幸福。白天做上一天,晚上就会睡梦香甜。

《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运动使人气血畅通,身体强健。也许曾国藩所说的做事,不一定就是做家务,他人在军营,家在湘乡,大概说不上家务,即使是饮食起居,也有仆人照料。他说的做事大概就是处理军务,而且这军务也大都是脑力劳动。但动脑也是一种运动,就其运动的质量而言,它所需要的营养和所花去的消费甚至比动手还大。所以劳累一天,便会头昏脑沉。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一天到晚不停地劳作,不知疲倦,或者不怕疲倦,只要感到疲倦,就该休息。陶宏景说:“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他告诉人们,如果能够从早到晚总有事做,使自己不停息才感到愉快,但是感到太疲倦了就应该休息,休息之后又去做事,这样就与导引没有什么不同了。

曾国藩十分注重“恒”的重要性。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因此,“作事有恒,容止有定”,成为他一生生活行为的准则之一。他认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每日无论公务多么繁忙,只要是定下的日课与月课,一定坚持,从不将昨日的课程改为今天补做,也不因明日有事,而将功课今日预做。他在写信中告诉弟弟们:“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看似呆子,其实是大智慧,大聪明人;心猿意马,朝三暮四,好像是头脑活络,兴趣广泛,其实是活络反被活络误,到头来一事无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