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0848000000021

第21章 “药糊”治胃病——糊剂乃胃黏膜损伤最佳剂型

近几年,中药治疗胃黏膜损伤的研究比较活跃,有部分胃黏膜损伤患者得到康复,但治法都比较繁琐,用药多变,难以重复。我们在中药文献记载中发现,将一些名贵中药制成细粉吞服后可附着于胃黏膜表面,防止异物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而且这些药物还有制酸、敛疮、生肌、止痛等功效,使胃黏膜处于一个良性的环境中,对胃黏膜的修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护胃膜药糊”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百味中药的临床筛选,采用比较平和的珍珠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复方,制成糊剂,通过临床初步观察,疗效肯定,现将相关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74例,均经胃镜检查,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7~64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7年。胃黏膜腺体损伤情况为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8例。对照组37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0年,平均7年。对照组胃黏膜损伤情况为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药糊”(组成主要为珍珠粉、鹿角霜、白及、山药、蜥蜴等),将上药研成细粉状,并加入藕粉等配制成袋装粉。每次15g,以水调为糊状服用,每日3次。对照组用摩罗丹,1次1丸,每日3次;维酶素1次5片,每日3次。两组同时服药3个月(1个疗程)后,并在两周内复查胃镜。治疗期间停用治疗慢性胃炎的各种药物。

1.3 主要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胃脘胀满、疼痛、泛酸、呃逆嗳气、舌脉等症状、体征。

1.3.2 治疗前后胃镜或病理学检查。均在治疗前后20天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色泽、出血点、充血及糜烂损伤程度,比较前后变化,依照各项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损伤。

1.4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透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好转胃脘痛及其他症状好,X线钡餐透造影或胃镜检查好转。

无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X线钡餐透造影或胃镜检查无改变。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经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学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急慢性胃炎临床多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呃逆、泛酸,甚至呕吐、吐血等症状,中医学一般归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范畴。其病因多由饮食劳伤,损伤脾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胃失和降而上逆,气机阻滞则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呃逆。其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黏膜变薄,腺体萎缩,黏膜失去正常色泽,呈苍白或灰色。这些病理改变中医认为,多与湿浊、瘀阻、郁热、痰凝等有关。我们以珍珠粉清热解毒、制酸止痛,山药补脾渗湿,配鹿角霜性味咸温,补虚助阳,吸湿性强,可入络止痛。再加以白及粉可保护黏膜的损伤面,另再配以质地较黏的中药或矿物质,制成细粉,以水调为糊状服用。诸药相配,可使其粘附于胃黏膜表面,充分发挥药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上皮细胞增生,有利于修复黏膜,促进病理改变的逆转。此法的使用为急、慢性胃炎及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提供了理法方药等方面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