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0848000000020

第20章 蜥蜴治疗胃黏膜病变新用——学无涯,贵创新

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广泛应用,胃病的治疗逐渐向微观化转变。采用中药治疗胃黏膜病变,提高胃病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找出高效、速效药物,成为许多中医同道不断探索的目标。自1997年以来,作者开展了用宁夏道地药材蜥蜴治疗胃病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蜥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被列为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现就应用蜥蜴治疗胃黏膜病变的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1.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发现率及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是其他胃黏膜病变的先导,如果治疗不当,日久可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后者又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CSG的治疗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在临床发现,CSG胃黏膜充血水肿,局部糜烂,属于轻度损伤,但临床症状比较重。该病胃脘部疼痛多在食后发作,稍食即胀,不能多食。中医辨证多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以气滞为先,日久可以入络,属热属瘀。用常规中西药治疗起效快,但病情易反复。我们以蜥蜴为主治疗CSG取效可能与蜥蜴的消炎、解毒、散结作用有关。

“典型病例”

李某,男,40岁,2001年1月2日初诊。胃脘部灼热疼痛半年。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纳呆、睡眠差,大便干,3~4日一次,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曾服果胶铋、斯维苏等药无效。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局部糜烂,HP(+++)。中医辨证为火热内盛,灼伤胃腑。治以清热泻火,降逆和胃。药用蜥蜴粉3g(冲服),半枝莲、蒲公英各30g,枳实、厚朴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禁食辛辣食物。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复发。

2.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由于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伤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该病的检出率约占受检人数的13.8%,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中老年人。CAG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CAG多因浊毒瘀阻胃络,导致黏膜失去滋润,胃液减少,腺体萎缩,黏膜变为苍灰色。蜥蜴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胶原代谢的作用,并对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所以,蜥蜴治疗CAG可增加胃黏膜的血液循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促进有害物质的清除,有利于萎缩腺体的转变,可促进黏膜的修复。

“典型病例”

席某,男,61岁,2001年5月13日初诊。胃痛20年,加重5个月。患者自感胃脘部胀满疼痛,痛苦异常,伴有恶心,呃逆,口苦,胸闷,头晕,失眠,饥不欲食,食后痛作,小便黄,大便不干(每日2次)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胃镜检查:胃底、胃体有大量清亮积液,胃体、胃角黏膜淡红色,附着大量白色分泌物,胃窦黏膜淡白色,花斑样改变,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花生米大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息肉。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胃失和养。治以通腑泻浊,滋养胃腑。药用:蜥蜴粉5g(分冲),黄连、知母各6g,半夏、陈皮、枳实各10g,橘核、生牡蛎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周,疼痛明显减轻,已能安然入睡。继之单用蜥蜴粉5g,每日分2次冲服。用药4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前壁半球形隆起消失)。

3.黏膜腺体增生(IM)、肠化(ATP)

各种慢性胃病反复发作易致IM、ATP。临床公认该症为胃病的癌前病变,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中医认为IM、ATP形成的原因为脾胃虚弱,湿浊、热毒瘀阻胃络,胃气上逆。蜥蜴有较强的散结作用,自古即用于治疗瘰疬、瘿瘤等病。并且蜥蜴生活在沙漠中,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免疫力,而且遇敌常断尾逃生,不久尾巴可自行重生,故推断服用蜥蜴制剂可以对人类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因此,运用蜥蜴治疗IM、ATP在理论上是符合病机特点的。经过近几年临床观察证明,蜥蜴治疗IM、ATP确实有效。

“典型病例”

刘某,女,56岁,1997年1月3日初诊。上腹疼痛16年,伴嗳气反复发作。3年前行胆囊摘除术后症状加重,曾服多种中成药及汤剂均无效。症见上腹痛,连及右胁、右肩、右侧小腹,嗳气,纳少,口干而黏,便溏,每日1~2次,乏力,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中剥,脉滑。胃镜报告:胃底、胃体黏膜水肿,未见溃疡及出血,胃角、胃窦黏膜花斑状,红白相间,且散在脐样增生,未见溃疡,蠕动活跃。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病检报告: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活动期),轻度肠化。中医辨证为湿热内壅,痰浊瘀阻。治以解毒化浊,养阴和胃。药用:蜥蜴粉6g(冲服),旋覆花(包煎)、九节菖蒲、枇杷叶各10g,砂仁6g(后下),丹参、炒扁豆、炒白术各15g,黄精2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继用蜥蜴粉6g,每日3次冲服。4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

4.胃息肉(GastricGolypus)

胃息肉使用的专有名词较混乱,见解不一,至今分类也不完全统一。在胃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中,以增生性腺瘤样息肉和乳头状腺瘤最为常见,其恶变倾向是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最感兴趣和争论的问题。对于其治疗应据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经纤维胃镜诊断为胃息肉,应用常规中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鉴于蜥蜴在许多古医籍中记载有消肿块的作用,即试用它来治疗胃息肉,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典型病例”

李某,女,52岁,2002年3月29日初诊。胃脘部胀满1年,加重3天。1年来,患者胃中胀满,时有疼痛,痛苦异常,伴恶心,不知饥饱,食后诸症加重,头晕胸闷,失眠多梦,大便量少,每日3~4次,黏而不爽,肠鸣,小便正常。已绝经,白带不多。舌红、苔黄腻,脉沉而细。2001年10月20日胃镜检查:胃窦部宽基息肉(约0.6cm×0.6cm×0.3cm,表面光滑),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胃窦)浅表黏膜组织显示慢性炎症。中医辨证为痰瘀交阻,胃气不降。治以活血散结,行气化瘀。药用:蜥蜴粉6g(冲服),桂枝、茯苓、赤芍各10g,桃仁6g,生牡蛎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胃脘胀痛消失。继用上药为散,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日2次。1料后症状消失。2002年6月6日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宽基息肉消失)。

5.胃癌(GastricCancer)

胃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该病多由于脾胃虚弱,饮食失节,七情所伤,阴阳失调,痰浊积热,瘀毒凝滞,胃腑壅塞所致。胃黏膜可出现隆起、肿块、癌组织浸润、溃疡等改变。目前临床提倡积极、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应用中药可提高放疗、化疗的效果,并减轻其毒副作用,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年老、多病、经济条件差等原因,许多患者无法手术,而求助于中医中药。我们在临床中尝试用蜥蜴治疗胃癌,发现此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存活率,延长生存时间。

“典型病例”

杨某,男,60岁,1998年6月9日初诊。宿有胃脘痛,伴吐血,近来加重(10天前连续吐血3次,约1.5L)。1998年1月8日胃镜检查:胃窦癌伴幽门不全梗阻。病理检查:胃黏膜慢性萎缩性炎症,浅表糜烂,腺体局灶性肠化合并癌变,另见少量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现症:胃脘疼痛,头晕乏力,未见呕恶,大便色黄,小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涩。证属瘀毒内阻,浊气上犯。治以化瘀消,扶正祛邪。药用蜥蜴粉(分冲)、三七粉各3g(分冲),枳壳、白及各10g,白花蛇舌草60g,党参30g,炒白术、半枝莲、茯苓、海螵蛸各15g,熟军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剂,纳食增加,体力增强,腹痛减,大便2~3日一行。舌稍暗、苔薄白,脉已变软。上方蜥蜴粉改为5g,加黄芪20g。用药近两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体重明显增加。嘱病人单服蜥蜴粉,每日3g,分2次冲服。1999年2月11日,患者女儿代述患者近日已无不适,能干重体力活。随访至今尚存活。

通过近几年用蜥蜴粉为主治疗胃黏膜病的临床观察发现,蜥蜴不仅对常见的胃黏膜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胃黏膜的癌前病变及胃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发现,加用蜥蜴粉治愈后的胃黏膜病变其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