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10845300000006

第6章 反应(2)

一六、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的意思是高举义旗,起来反抗。现在多用它指人民起义。

此典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过秦论》是贾谊早期论述秦帝国灭亡的重要著作。

这段话意思是说:陈胜一个用破瓮口做窗、用绳子闩门轴的农民的儿子,是一个没有土地的雇农,被流放的罪犯,论德才既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在猗氏经营盐业成为巨富)那样富有;迫于生计他来到军队,不久,便率领士卒以木棒为刀枪高举义旗,天下穷人纷纷响应,山东等地的豪杰纷纷起义,于是秦王朝很快就被推翻。

一七、蔡邕知音

“蔡邕知音”比喻精通音律。

此典出自《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是东汉的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河南把县南)人。他喜好辞章、数术、天文,对音律也非常精通,并且善于弹琴。汉桓帝时期,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作威作福。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就向桓帝打了个招呼,叫陈留太守命令蔡邕去给徐璜等人弹琴。蔡邕无可奈何,只好跟随使者走到偃师,就声称自己病了,于是又回到家乡陈留。他闲居避世,很少与人交往。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一个邻人请他去喝酒。等到蔡邕去时,其他的客人已经喝了一阵子,正处于兴致勃勃之际。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边弹琴,蔡邕走到门口悄悄地听了一会儿说:“唉,用音乐召唤我而有杀戮之意,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就返回去了。奉命请蔡邕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可是到了门口又返回去了。”蔡邕一向深受乡里人的尊重,主人急忙追上蔡邕,问他为什么又返回去了,蔡邕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主人和客人们听了,都疑惑不解。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奏琴弦时,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一只鸣叫的知了;知了将飞而未飞,螳螂准备进攻,对着知了忽进忽退。我当时心中一动,担心螳螂放过了知了。难道这就是蔡君说的杀戮之心,并且在琴音中流露了出来,被蔡君辨识出来了吗?”蔡邕微微一笑,说:“这完全称得上是杀戮之心了。”

一八、瓠巴鼓瑟

“瓠巴鼓瑟”形容音乐奇妙。

此典出自《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楚人瓠巴擅长鼓瑟,他鼓瑟时乐声美妙动听,连游鱼都浮出水面倾听;春秋时的伯牙善于弹琴,他弹琴时琴声悠扬,驷马也会仰首吐沫而乐;春秋时晋人介之推曾跟随晋文公一起出亡,他割股为晋文公疗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有功之臣,但是介之推却没有得到封赏,他逃入绵山之中。唱起《龙蛇》之歌,晋文公听后泪流不止。

一九、钧天广乐

“钧天广乐”形容优美动人的乐曲。

此典出自《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东,帝之所居。又见《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春秋时期,赵简子突然间生了一种怪病,一连五天都不省人事,满朝文武大臣惶恐不已,就急忙请来神医扁鹊诊治。扁鹊看完病走了出来,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询问病情。扁鹊回答说:“此病经调理血脉即可治愈,不必担心。”接着扁鹊又说,“从前,秦穆公也患过这种病,过了七天才醒过来。秦穆公醒后对大夫公孙支、子桑说,他到天帝的住所去了一趟,甚是欢乐。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醒来,是因为在天上聆听天帝的教诲。天帝告诉他,晋国将大乱,以及晋文公将一度称霸等情况。”扁鹊又说,“赵简子的病与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他一定会苏醒过来,醒来之后一定有话要说。”

两天半后,赵简子醒了。他告诉大夫们说:“我到天帝的住所去了一趟,觉得非常高兴。我与众神一起在天的中央游历,听了许多美妙的音乐,看了千姿百媚的舞蹈,这些音乐舞蹈,比夏商周三代的音乐舞蹈都棒得多,其乐声优美动人。”

二〇、汉相国陈平

河南新乡市,在历史上是曾经涌现过大量豪杰将相的地方。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国相乃是汉朝开拓者之一的大汉相国陈平。

说起这个陈平,他本来是一个乡间的读书人。在秦朝,读书人是没有地位的。陈平,他还有一个很优秀的特点,就是对人对物特别遵守约定,他在这个问题上堪称君子。不光如此,他在给别人主持事务上也是很公正和公平的。这个平简直就迎合了他的名字的平。乡人有了争议往往喜欢找这个风流倜傥的小哥子帮忙处置和调解。在户牌乡,只要是陈平调解的争端,双方都是很服气,不会再行争议了的。又过了一阵子,天下大乱,陈胜这个陈平的同宗在大泽起义。一时间,天下诸侯纷纷响应。武阳最接近的地方就是下相,而下相有项羽叔侄的起义。陈平就带着自己的夫人投靠了项羽,并在项羽的帐下做了一个行走秘书的职务。就是项羽说什么,他陈平得走着给记录下来的意思。官职不大,却是参与机密的重要职使。

又过了段时间,陈平在项羽帐下深感项羽的残暴,他又在和沛公就是现在的汉王的接触中,为沛公的忧民忧国的一片苦心所打动。于是,他在被封为汉王的沛公即将入蜀的时候,悄悄地跟随汉军进了巴蜀。这个陈平可是天下少数几个绝顶聪明的美男子,汉王一见便对他非常器重,让他跟随在张良的身边,同时又他给萧何、曹参做副手。而且,这个陈平对于刘邦等人来说还有一个天大的人情的。那就是在鸿门宴的时候,几次项羽的手下要难为刘邦,就是这个在楚军中有相当地位的陈平出面,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就的刘邦的危局给化解了。这个人情债,刘邦也是要还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陈平还不是他刘邦的臣属呢。在汉军,陈平一个人身兼几个职务,虽然都是副职,但是都是有参与决策权的职务。汉王对他又是信任有加,使得陈平在汉营感到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他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脑袋也是格外的灵光,一条一条的计策想出来了,而这些计策的大多数得到了汉军的采纳并生产了相应的效力。现在,陈平又想出一条离间楚国君臣的计策来。

汉军和楚军在荥阳对峙,汉军的粮道屡屡被楚军袭击,致使汉军处境困难。于是,汉王先是想楚议和,以荥阳为界限,天下非为两半,汉占其西,楚得其东。但是,楚项羽并没有同意。于是,逼迫陈平只好出此计策,离间计。陈平给汉王分析说:“楚国兵力虽众、将官也很多,但是深得项羽器重的只有亚父、龙且、钟离昧、周殷等寥寥几个。范曾虽然号称亚父,他确实是一个天下奇人,智谋之精深,大有凌驾于我汉国众谋臣之上的气概,但是项羽其实在骨子里早就厌倦他很久了。我们要离间,就要把重心放在这个关系上。至于离间其他人和项羽的关系,我们不做重点谋划,要是也成功了,算是运气,没有成功,也会损害他们君臣关系的。”汉王、吕后以及张良、萧何、曹参都表示了此计策很好。于是,陈平就向汉王讨要了三万斤黄金去打点这条计策。陈平在过去楚国的时候是有过贪污的记录的,但是,汉王对陈平的这个要求却没有丝毫的迟疑,马上就叫萧何拿出三万斤黄金出来打点楚国君臣。以后的事实证明,陈平没有从这三万斤黄金里克扣一分一毫自己享用。

一时间,在楚军的大营里是谣言四起,都说以龙且、钟离昧为首的大将在项羽手下为将这么久了,但是却没有享受封茅裂土的待遇,要是霸王再不给他们应该的待遇,他们几个大将就将去投靠汉王,仿效那个张耳一样,还可以得到封赵王的待遇。那个张耳他算是什么啊?也可以封王,他们几个的功勋又有哪个在张耳之下啊?霸王项羽也听到这样的谣言,他这下可不再听取战绩个当事人的辩解,就把他们几个统统打发去了对付齐国的战场。“隔绝氧气免得氧化。”项羽的想法其实是蛮科学的呢。这样,汉王当前的压力就被减轻了。而项羽现在也同意了和汉王的讲和意图,他要和汉王谈判。

既然项羽答允谈判,那陈平的主意就出来了。他在接待一拨霸王项羽的使者的时候,备出最好的太牢三牲,还命令手下拿出最好的秦地的九里香的好酒款待。在宴席开始的时候,陈平就假装询问:“贵使是霸王派遣来的还是亚父派遣来的啊?”亚父范曾虽然在楚国贵为亚父,他却没有派遣使者的权力和资格。几个使者面面相觑,老实地说到:“我们是霸王派遣来和汉王的人谈判的。”这下,陈平就很夸张地吩咐手下:快,把这些东西撤下去,我们现在粮食奇缺,这些三牲都是用来祭祀宗庙的,我本来以为你们是亚父的人,我才如此破费,现在我知道你们是霸王的人,就只能享用这样的东西了。说完陈平把手拍了三下,一队士兵抬上几个食盘,里面装着粗糙的饭菜,而且分量还不够,酒?那是没有的,杯子还是有的,里面有一点发浑的水,显然是没有烧熟的生水。霸王的使者顿感自己被侮辱了,他们也不谈判了,马上起身和陈平告辞。陈平也没有挽留,说了声:“贵使怎么不吃饭啊?慢走了哦。”

三天之后,有人在距离彭城三十里外的一个山坡下的一条干涸的水沟里,发现了项羽亚父范曾的尸体,他背后的疽疮可以作证。范曾死的时候,是怒目圆睁、死不瞑目的样子……

大汉成为天下之国后,陈平功高绩显,自然是封侯晋位了。在谣传韩信要谋反,而高帝刘邦慌作一团的时候,满朝文武又都在吵吵着要发兵,陈平却一股劲地问汉高的武力可否比韩信?一盆水浇得汉宫冷清。这才有了出奇计汉皇游云梦,韩信无愧却遭擒的故事发生。再以后,陈平在宦海沉沉浮浮,最终,他在吕后主事时期当上了汉朝的丞相。而这丞相就一直当到汉孝文帝时期才告老还乡。陈平在汉朝也可算得是官场不倒翁了。这和他到处是哲学有莫大的关系。

二一、东方朔答武帝

西汉时,武帝的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滑稽多智,三寸不烂之舌能令人惊奇。

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竟大肆挥霍财富寻求仙丹妙药。据说有一次,一个方士献给汉武帝一坛“仙酒”,胡绉饮了它真的可以“万岁!万岁!万万岁!”汉武帝当时正忙着,就把它珍藏起来,准备好好享用。谁知东方朔知道此事后,竟把这坛酒偷偷地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龙颜大怒,喝令立斩东方朔。

东方朔被捆后却大笑不已。武帝惊问道:“你死到临头了,还笑什么?”东方朔说:“方士说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这酒真能让人长生不死,那么,你就无法将我杀死。如果一刀下去,我还是死了,这酒还称得上是‘不死之酒’吗?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为了这‘假仙酒’而将我杀死,不是要令天下耻笑吗?”

武帝觉得杀了机智的东方朔很可惜,而且也真得怕天下人耻笑他而终于放了东方朔。又有一次,汉武帝对大臣们说:“我觉得《相书》上有一句话是很对的:‘人的人中如果长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肃立下面两边的文武官员一齐鸡啄米似地点头称是:“对对对!皇上所言极是!”只有东方朔却哈哈大笑起来。

汉武帝面露不悦之色:“爱卿为什么要笑朕,难道朕说得不对吗?”东方朔摇头说:“我哪里是笑陛下呢?我是笑彭祖面长!”武帝不解地问:“彭祖面长有什么好笑的呢?”东方朔说:“传说彭祖活到八百岁。如果《相书》真的很准的话,那么彭祖的人中就应有八寸长,而他的脸就该有一丈多长了。想到这儿,我怎么还忍得住不笑呢?”

汉武帝一听,也不禁大笑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游览上林苑,看见有一棵树长得很奇特,问东方朔:“你知道这棵是什么树?”东方朔并不知道此树的名称,随口胡说了一句:“它叫‘善哉’”武帝听后也不应声,暗中派人削掉它的枝干为记号。一晃几年过去,汉武帝又来到上林苑游玩,又问东方朔那棵树是什么树。

东方朔早就把上次的答案忘了,又胡说了一句:“叫做‘瞿所’。”汉武帝却没忘记,脸一沉说:“上次你说这树叫‘善哉’,这次又称这树叫‘瞿所’,怎么两次说的不一样呢?”东方朔愣了一下,但马上笑着辩解道:“大的马叫马,小的马叫驹;大的鸡叫鸡,小的鸡叫雏;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犊;人初生时叫小儿,老了叫某老;以前这树叫善哉,现在这树叫瞿所。世上人的老小、生死,万物的衰败、成长,哪有分固定的名称呢?”

东方朔的巧辩使武帝很是佩服,他只是连连称赞东朔:“说得好!说得好!”

二二、石勒识臣

公远318年,汉主刘聪暴病而死。太子刘粲继位不久,就被国丈靳准干掉。石勒终于找到借口,以讨伐靳准为名,率精兵五万五千,进据襄陵北原。在乱世纷犹、英雄辈出的年代,虽惺惺相惜叹赏刘琨的卓然之采,倾慕其淳淳操节,石勒仍不为所动,报书答刘琨: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君当逞节本朝,吾自夷,难为效!为报答刘琨送母送侄之情,石勒回馈刘琨名马、珍宝一批,厚待来使,谢绝使归。

石勒在葛陂修整兵马,整造大船。假如不是连下三个月的大雨,他还真有极大的可能一举攻克江南琅琊王司马睿的根据地。

石勒所率人马,绝大部分是北方人,到南方本来就水土不服,战斗力下降。又赶上连月大雨,军中瘟疫流行,粮食断绝,得痢疾、血吸虫病而死以及饿死的兵士将近一半还多。司马睿一方也深知当前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没有任何退路,便严命诸将在寿春(安徽寿县)集结,准备拼死相抗。

麻杆打狼两头怕。石勒一时也陷在葛陂。要进攻,士卒疲惫病伤,根本不可行;要后退,害怕聚结在寿春的晋军随后追杀,一网打尽。搜集了一堆晋军方面送来的檄文和招降书,石勒大会众将问计。

右长史刁膺首先发言,他劝石勒先向琅琊王司马睿献表表示投降,以为晋朝扫清河朔为名,待晋军退走后再作别的打算。“(石)勒愀然长啸”,困虎生威,异于常人。

中坚将军夔安劝石勒就高避水。石勒说:“将军怎么这么胆怯!”

孙苌、支雄等三十多石勒旧将,均属胆气豪壮、有勇无谋之辈,上前进言:“现在晋军还未集聚完全,请各授我们三百步卒,乘船分三十余道,夜登其城,斩守将首级,得其城,食其仓米。如此,今年肯定会破丹阳,定江南,把司马家子弟尽数活捉!”石勒闻言一笑:“确实是勇将之计”,赐众将每人铠马一匹。其实石勒心中明白,这些武将是在吹牛逼。

最后,见谋士张宾一直不说话,石勒问:“君计如何?”

张宾成竹在胸,一一道来:“将军您攻陷帝都洛阳,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奸掠妃主,拨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怎么可能又向晋朝称臣呢?去年诛杀王弥后,本不应在江南一带逗留。现在,天降大雨,数百里皆成泽国,正是上天示警,将军您不宜长留此地。邺城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应回军北上攻占此城。伐叛怀服,扫平河朔,又有谁能与将军你争锋呢。”看见石勒赞同之余,脸上仍旧有忧虑之色,张宾进一步打消石勒的顾虑:“晋军齐集寿春,是惧怕将军您率大军攻击,如果听说我们回师北上,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根本不可能想出会奇兵追击我军。我们可以先使辎重回撤,主力大军故意作出对寿春发动总攻的姿态,敌人必不敢轻动。待辎重过后,大军按部就班,慢慢回撤,进退有据,可以万全!”

石勒站起,掀髯大笑:“张宾之计正合我意!”接着,他扭头责斥刁膺:“你作辅佐谋臣,应该规成功业,怎能劝我投降!本该斩你,但念你本性一向怯懦,并非出于私计,所以这次我宽恕你!”石勒立即宣布把刁膺降职,右长史一职由张宾接任,加中垒将军,号曰“右侯”。

石勒在部署军队后撤的同时,遣其侄石虎率精骑二千直奔寿春,做出进攻前锋的姿态。当时石虎刚刚出道,战争经验不足,见江边晋军运粮船新到,与左右将士贪念船中军资,争相攻抢。晋军在江边早严阵以待,数道伏兵一齐冲出,在巨灵口大败石虎一军,汉兵掉入水中淹死五百多,余众四奔,溃退百里,一直逃到石勒正往北回撤的后军。

石勒军中大怖,以为晋军主力来攻,营中慌乱异常。久经战阵的石勒倒还镇定,指挥兵士排成阵形。追击而至的晋军怕有埋伏,见好就收,回军坚守寿春,如此,则丢失了乘乱歼灭石勒的最佳机会。

回军路上,石勒部众确实艰苦异常。由于晋军一方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石勒军中无粮,“士众相食”,兵士们只能把老弱兵残当干粮,拼命北撤。行至东燕,又依张宾之计,石勒出奇兵夺取晋将向冰的战船,把军队整船整船地运送过河,然后前后夹击,大败向冰,夺取大量军粮和物资,终于挺过难关。

修整过后,石勒下令,长驱进攻邺城的晋将刘演,击降晋军数万。由于邺城三台险固,石勒一时不能攻下,诸将皆建议不计代价死拼。关键时刻,又是张宾出主意:“三台不可轻易攻克,不如暂且舍之,令其自溃。今天下鼎沸,人无定志。得地者昌,失地者王,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择此二地为都城,然后命将四出,授以奇略,如此,将霸业可图”。正是依从张宾之计,石勒攻占襄国(今河北邢台),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从此,石勒一扫昔日百战百胜但又飘忽不定的盗贼习性,开始有了更为长远的打算。其实,刘琨先前的劝降书,对石勒及其谋士张宾等人无形中也起以一点作用。英雄谋略,自是不同凡人。

石勒在襄国立足未稳,首先遭受的严重挑战来自晋朝幽州刺史王浚派来的鲜卑联兵。段部鲜卑的陆疾眷、其弟段匹磾以及其堂弟段末杯等率五万多兵众大举进攻襄国。当时襄国城隍未修,守具缺失,石勒军卒只能修筑临时隔城抵御。

双方交战,鲜卑人战斗力极强,数次击败石勒的军队。诸将畏惧,皆建议固守不出。石勒认为,敌众战寡,如果时间一久,外接不至,内战断绝,只能困于城中等死,应该出城一战。

谋士张宾赞同石勒之议,他说:敌军大众远来,认定我战军寡弱不敢出战,必然懈怠。段氏鲜卑勇悍,段末杯部更是强中之强,应出其不意,速在北垒凿开突门二十余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直击段末杯大帐。打败了这支精锐,其余的鲜卑、汉族兵士就不足畏惧。

石勒依计而行,命孔苌等将率兵从突门冲出,生擒了段末杯,并乘胜追击,鲜卑、晋军伏尸三十里,丢失铠马五千匹。

鲜卑将领陆疾眷屯军于渚阳,喘息之际,送铠马金银,打算与石勒讲和,想赎回被俘的段末杯。诸将痛恨鲜卑屡次杀戮兵士,纷纷劝说石勒杀掉段六杯以挫鲜卑锐气。石勒不从,说:辽西鲜卑,健国也,与我素无仇怨,他们只是受王浚指派来攻击我。今杀一人而结怨一国,非明智之计。放之必悦,以后必不为王浚所用石勒此议,深谋远虑。石虎与陆疾眷结为兄弟,鲜卑军队引还。段末杯更是感激石勒不杀之恩,归途中不停向南跪拜石勒。自此,段氏鲜卑大部再也为王浚所用。

上白一战,石勒又攻杀乞活军首领李恽(晋朝任李恽为青州刺史),石勒思其拒战,要坑杀全降卒。洋洋得意之际,石勒骑马从要被处死的汉人队伍面前走过,忽然发现从前一直善待自己的老雇主郭敬。

这位半大老头子可怜巴巴,形忽枯搞,鼻青脸肿。石勒赶忙下马,执着郭敬的手问:“是郭三爷吗”?郭敬忙伏地叩头,“正是在下”。

石勒泪如雨下。他青少年时代如果没有这位财主恩人相救,恐怕尸首早已喂了野狗。“今日相遇,真是天意啊”!石勒悲喜之下,马上吩咐从人献上衣服车马,立拜郭敬为上将军,准备坑杀的数千人一并免死,归为郭敬统领。善有善报,终于在老实人郭敬身上体现了一回。

晋帝建兴元年(公远313年),石虎大军攻克邺城。石勒亲派守令,重新营建,使他在河北的根据地日益扩大和巩固。

不久,他又利用晋臣刘琨和王浚这间的予盾,使其互不相求,袭杀了王浚,占据了幽州。

接着,石勒军将又连破晋臣刘演、温峤等人,并镇压了河间等地王春的起义,大败乞活军王平,活捉了刘演的弟弟刘启(刘演和刘启都是刘琨的侄子)。石勒很仗义,因感激刘琨送其母侄,也下命赐刘启田宅,并派儒官为刘启讲授儒经。

晋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底,石勒又在广牧(今山西寿阳)附近山间设伏,大败刘琨刚从拓跋鲜卑部收来的晋兵数万人,干掉了刘琨的全部老本儿。晋朝并州守军也闻风投降,大英雄刘琨不得不投告段匹磾,不久被杀。

二三、坐观成败结果

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家里有两个舍人,一个叫田仁,另一个叫任安。这二人官运不错,都当上了不小的官。然而,他们安享富贵,知进而不知退,最酿成大祸,被武帝诛杀而亡。

田仁是怎么被处死的呢?汉武帝有一次外出巡视,丞相又要亲自带兵出战,身为丞相司直的田仁那时候负责防守京城。正好这时,汉武帝的儿子戾太子要求出城。田仁想到武帝和太子有骨肉亲情,于是就答应了。这件事让汉武帝知道了,他认为田仁是故意放纵太子,便下令把他杀了。

而任安又是怎样被处死的呢?

任安是北军使者护军,戾太子驱车来到北军南门外,召见任安,交给他一支令箭,叫任安出兵作战。任安拜受令箭以后,回到军营内,闭门不出,可是却不肯出兵。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他认为任安太狡诈了,虽然接受了令箭,却不肯出兵,简直是不把太子放在眼里,这成何体统?所以对任安十分不满。北军中有一个管钱粮的小官,经常被任安鞭打和羞辱,记恨在心,向汉武帝告任安的状,说任安接受太子令箭以后,曾经在私下里讲:“太子召见我,是想要我的好兵甲。”汉武帝读了这封告状信后就说:“任安这个老家伙,看着战斗就要打了起来了,却袖手旁观,想坐收渔翁之利,对我三心二意,没有一点忠心。过去,任安多次犯有该死之罪,我都赦免他。现在,他竟然心怀鬼胎,对我没有一点忠心。”于是,武帝下令把任安交给狱吏查办,杀死了他。

二四、崔浩的预言

北魏太武帝二年,朝廷议论出击柔然,但大部分大臣、贵族持消极态度,保太后也极力劝阻太武帝,大武帝还是固执己见。只有崔浩拥护太武帝的意见。尚书令刘洁、左仆射安原等便派黄门侍郎仇齐带着夏国赫连昌的太史张深、徐辩劝太武帝:“今年是已巳之年,是三阴齐集、阴气最盛的时期,木星遮掩月亮2金星出现在西方,这些都显示不能兴兵打仗。如果发动北伐,必定要失败,即使侥幸胜利了,也会给皇上带来灾难。”大臣们也都盛赞张深:“张深年轻的时候常常规劝行坚不能南下进攻东晋,荷坚一意孤行,结果大败而归。目前天时不和,人心不齐,怎能轻举妄动、贸然出兵?”太武帝有点犹豫了,便召崔浩与张深等深入地讨论一下。

崔浩首先发言,他责备张深说:“修德属于阳,用刑属于阴,所以发生月蚀,就是上天指示我们要用刑了。而天子用刑,大则用之于战场,发动正义的战争,小则用之于刑场,处决邪恶的罪犯。战争,不过是天子用以惩罚邪恶的工具。据此我认为阴气聚集正是用兵之时,因为三阴之年阴气盛,用刑也正是阴气盛的象征。木星遮掩月亮,指示收成不好,将发生灾荒,但这是应在别的国家,而且是在十二年之内才会应验。太白金星行经苍龙宿,这指示东方将会有不吉利事发生,并不会妨碍我们北伐。张深等人是凡夫俗子。没有深刻的思想和高远的智慧,又在圣学中掺杂了阴阳术数这些歪门邪道,所以不可能真正地识破天机,也不能与他们讨论国家大计。我仔细地观察天象,发现这几年以来,月亮(太阴)的轨道遮掩了显星,直到现在仍然如此。这预示着三年之内天子将大破北方游牧部落。柔然,高车正是这些游牧部落。伟大的圣贤能够利用天赐良机,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事。古人曾说过:‘圣贤做一些伟大的事业,开始众凡夫俗子都嘲笑、恐惧,等大功告成时,又没一个人说话了,全都服服贴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犹豫不决。”

张深等人嘲笑说:“柔然远在化外,占领了他们的地盘也没法耕种,统治了那儿的人民也没法役使,他分都是游牧部落,行踪不定,我们很难实行控制,干嘛要害得我们的将士排死拚活去抢这块没多大用的地方?”

崔浩说:“张深等人如果与我讨论天时变化,还勉强说得过去,如果与我们大谈天下形势,那可就不自量力了。他们所知道的仅仅是汉代流行的一些陈词滥调,根本不适合当今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柔然是国家以前充边的叛臣、罪犯的后代,现在我们发兵诛杀其元凶,保护善良的人,使他们恢复其地位,这些人并不是没有用处。漠北气候凉爽,蚊蝇等害虫无法学生,水草肥美,夏天时我们可以耕种那儿的土地,就是说那儿并不象人们说的那样不能靠农业养活人。柔然贵族投降我们后,出身高贵的成了皇家女婿,低贱的成为将军、大夫,朝中将军多有柔然人在,高车也号称为精锐骑兵,他们也并不是不能驾驭、为我所用。在中原农耕生活的人看来,他们骑马驰骋,来去无踪,对我们来说则不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跑多远,我们也能追出多远,他们并非难以控制。此前他们几次人塞进犯,举国震动。如果在今年夏天趁其内部空虚,一举攻灭其国家,等到秋天他们马肥人壮,我们又会不得安宁。从明元帝统治以来,柔然几乎年年进犯,这事难道不是很紧急的吗?世人都传说张深、徐辩精通术数占验,能预计胜负成败,咱们可以试试他们。如果问他们西秦未灭之前,有什么标示灭亡的征兆?如果他们知道却没告诉西秦王、那是他们不忠,如果确实不知道,那便说明他们无知。”

当时西秦末代皇帝赫连昌在坐,张深等人只好承认没有预料到灭亡的迹象。太武帝很高兴,对大臣们说:“我已下定决心了。不能与亡国之臣讨论国家大计,果然不错!”然而保太后仍心有疑虑。太武帝便命大臣们又到保太后面前进行讨论,特别指出要崔浩说明其中利害以解开太后心中的疑惑。

退朝之后,有人指责崔浩说:“南方的宋国一直在进攻我们,你不去理会反而要北伐,要打柔然,就得长途行军,我们还没到,敌人就早已逃窜了,恐怕什么也得不到,但却面临宋国从南面进犯的危险,这是很冒险的。”崔浩说:“如果我们不在今年之内消灭柔然,那我们就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南面的劲敌。我们吞并西秦之后,宋人极为恐惧,所以兴师动众,加强在淮河一线的防御。目前的形势只能是:他们防着我们,我们防着他们,互相对峙他们不会贸然北进。我们攻灭柔然人,只是一去一返之间的事。他们不可能迅速地发起进攻。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大概还记得:刘裕占领关中后,留下他心爱的儿子率领数万精兵强将守卫,最后仍全军覆没,惨酷之状你们大概还记忆犹新吧。宋国人怎么会愚蠢到在我们国家正在鼎盛时代、兵强马壮之际北犯,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即使我们拱手让出黄河以南土地,他们恐怕也守不住。他们会量力而行。决不会贸然北犯。在淮河一线屯集重兵,也只不过是防御而已。看到瓮中水结冰了。就该推知天气严寒了,举一反三,天下事可推类而知。而柔然一直自以为远在偏远地区,我们鞭长莫及。所以防守很松懈。好象没事似的,夏天就散布到广阔的草原上游牧,秋天牛肥马壮时再会合一处,逃避北方的寒冷,向温暖的南方行进,掳掠。现在我们趁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大军一到,肯定乱成一团,望风逃窜。那个时候公马正在长膘,母马正在哺乳,难以长途奔驰,如果几日不得水草,就会疲累不堪,我们即可将其一举歼灭。这样就可一劳永逸。这个时机也很重要,决不能错过。我原来就担心天子下不了决心,现在圣意已定,谁能从中作梗?”于是大军出动。巫师疑惑地问崔浩:“这次真的能取胜吗?”崔浩说:“没问题。我只是担心各路将领行动迟缓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以致不能乘胜深人漠北追击,将其一举全歼。”

北魏大军到柔然,柔然人根本没有防备,仓惶逃窜,于是军队散开搜捕追击,战线东西长五千里,南北纵深三千里,虏获无数牲畜、财物。高车人趁火打劫,杀了几十万桑然人。柔然就此一蹶不振。太武帝又沿弱水向西追至涿邪山,将领们害怕有埋伏,劝大武帝停止追击。巫师把临行前崔浩说的话告诉太武帝,力主勇追穷寇,但太武帝不听。后来柔然的降将说:“柔然首领当时正在生病,不知所措,便烧了帐蓬,带百余人进人山区,向南逃跑。剩下的人畜挤在一起,几十里地塞得满满的,没有个首领,队伍长达一百八十里,仓惶逃窜。只是后来发现无人来追,才从容地向西逃去,幸免全军覆没。”后来凉州来的商人也说;“如果再向前追上两天,就可将其全歼。”太武帝非常懊悔。

北魏大军班师回来后,得知宋军一直按兵不动,验证了崔浩的预言。

二五、唐玄宗错用人

安禄山起兵之后,杨国忠因为自己担任着剑南节度使,便在梁州、益州之间布置好了心腹,以便算计好自全的办法。六月初九日,潼关失守。十二日凌晨,玄宗带着龙武将军陈玄礼、左相韦见素、京兆尹魏方进,杨国忠与杨贵妃及亲属一起护拥着玄宗出了玄秋门,各亲王、妃嫔、公主来不及跟上,担心叛军马上就要到来,便命令宦官曹大仙在春明门外击鼓,又把积聚的各种粮草放火焚烧起来,烟火照亮了天空。渡过渭水之后,便下令断了便桥。

这天辰时,到了咸阳望贤驿,官吏们惊骇逃窜,不再顾及贵贱,坐到宫门外的大树下。中午时分,玄宗还没有吃饭,有一个老头献来麦子,玄宗让做点饭,这才吃上点东西。第二天,到了马克,士兵们饿得很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担心动乱,先对士兵们说:“现在天下分崩离析,君王颠簸流浪,难道不是由于杨国忠剥削压迫老百姓,导致朝野怨恨而到了这个地步吗?如果不杀了他以谢天下,又怎能平息四海之内的怨愤呢?”大家都说:“这么想了很久了。只要能这么做,即使死了也是愿意的。”正值吐蕃的和好使者在驿门口拦住杨国忠诉说着什么事,士兵们喊叫说:“杨国忠与吐蕃人在谋叛。”各个军营便围住驿馆把杨国忠抓了起来,斩了他以平民愤。这一日,杨贵妃被吊死之后,韩国、虢国二夫人也被乱兵所杀,御史大夫魏方进死了,左相韦见素受伤。过了很久士兵们才平静下来,陈玄礼等去见玄宗谢罪说:“杨国忠干扰破坏国家的法令制度,导致了祸乱的发生,使得百姓涂炭,皇上也颠沛流离,这样的人不杀掉,患难就无法结束。臣等为了社稷的大计,请假传圣旨之罪。”玄宗说:“朕没有认清他,错用了人。近来也有所发觉,认识到了他的奸诈,本想到蜀中之后,公开判罪用刑。今天神明启发了你们,完成了我的夙愿,将要给你们以爵赏,还用说别的什么呢。”

二六、豹死留皮的企图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封建割据势力到处横行,纷纷占领土地,在中原形成了梁、唐、晋、汉、周割据的小朝廷。(后)梁太祖(朱温)手下有一个大将,叫王彦章,字子明,为人骁勇有力,能光脚踏着荆棘行走百步,手使一杆铁枪,骑马冲突,迅疾如飞,没有人敢与他对敌,军中称之为王铁枪。王彦章与(后)唐军队争战,由于兵力单薄,被(后)唐军队打败,他身负重伤,当了俘虏。(后)唐庄宗(李存勖)嘲弄地说:“过去你把我当做小孩子看待,耍弄,今天被我抓住,你服不服?”王彦章回答说:“大势已去,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我有什么服不服的!”

(后)唐庄宗顿起怜悯之心,赐给王彦章药品,叫他医治创伤。王彦章是个武人,不懂得诗书,常常采用民间流传的谚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曾经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意思是说,生前建立功业,要留名于后世,绝不能干投降变节的事。他的忠义之心,是不可改变的。(后)唐庄宗怜惜他是勇武之才,想保留他的性命,派人劝他投降。王彦章谢绝了,说:“我与你(后)唐庄宗血战十多年,今天兵败力尽,被你俘虏,必须要死呢?况且我深受(后)梁朝廷之恩,非死不能报答,岂有早晨效忠于(后)梁朝、晚上又效忠于(后)唐朝的道理呢?这样的话,我还有脸见天下人么!”(后)唐庄宗又派李嗣源(明宗)去劝降,王彦章重伤在身,起不了床,仰视着李嗣源,大声叫着他的小名,说:“你不是邈佶烈吗?我怎能在你面前屈辱地活着呢?”李嗣源出身沙陀平民,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小名叫邈佶烈。王彦章这样的不给他面子,李嗣源怎么会不愤怒呢?王彦章被杀了,时年六十一岁。

二七、吴棠酒令气钦差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明光三界人。先祖于明代中叶由徽迁滁,始卜居于三界。世代以来耕读相守。吴棠自幼勤于学,艰苦自力,家境贫寒,常在月光下苦读。少年时考中秀才,后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为举人。先后五次赴说会考,均名落孙山。道光24年(1844年)经“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为清河(今淮阴)知县,从此步入仕途。

吴棠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常说:“为官不能失任,为人不能失品,勤理政事,为民做主。”清河县被他治理得如“世外桃源”。在黑暗的官场上,吴棠不断遭到明枪暗箭。一次地方上一些贪官诬陷吴棠“吃漕吞赈”,列了罪名,联名控告到京。当时京城各部衙门里有一些官员官品虽高,但无实职,就靠地方上官官互告吃案子,遇上屁股有屎的主儿,一次可弄回个千儿八百两白银。有时还两头使劲,你不是要搬倒某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吗?你得出点血。你不是要保住官位吗?需我在皇上面前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你得出点血。

话说吴棠被人联名告到京城,皇上派钦差大臣下来查案。钦差大人一路盘算着“吃漕吞赈”案件重大,你吴棠的安危、升迁还不是在我一章奏折吗?你不给弄个大几百两白银,轻者叫你卷铺盖回家,重者叫你脑袋搬家。当时的清河漕运总督杨大人是吴棠的好友,很器重吴棠的为人,想在钦差大人面前卖个薄面,为吴棠解围。这吴棠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一没贪污,二没揩拿,哪弄银子去贿赂?就是银子也不愿做那低声下气,有辱人格之事。杨大人见吴棠使性子,气极地说:“不要你低声下气,京官来了,按礼节你也应该设宴恭请人家吧?”吴棠点头答应下来,杨大人要作陪,缓和气氛,好寻机代为说情。

钦差大人到后,吴棠设宴为其洗尘,杨大人作陪。三人各想各的心思,酒宴十分冷清。酒过三巡,菜上五味,杨大人为活跃一下气氛提议行酒令,想借行酒令吐出心里话为吴棠说情。杨大人说:“我们今个用拆字、拼字法作词表心情,作不上来者罚酒三杯。”钦差大人也觉得这酒喝得有点冷清,也想把气氛挑起来,看能否找到机会点拨一下吴棠,看是否已为自己准备了银子,连忙赞同说:“客随主便,我听杨大人的。”这吴棠憋了一肚子气,见二人都要行酒令也就点头同意了。

杨大人干咳两声,清清嗓子,首先开始:

“有水是清,无水是青,无水有心便是情,不看僧面看佛面,鱼儿无情水有情。”

钦差大人听完鼓起掌“好、好、好!”略作思索后,装腔作势地接上一首:

“木目成相,有心是想,无心添雨成霜,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杨大人听懂了,这钦差大人是不让他为吴棠说情,但杨大人既不称赞也不鼓掌,却看着吴棠说:“吴大人,该你啦,行不上来要罚酒唷。”

吴棠也不搭茬,随口吐出了心中的窝火:

“有水是溪,无水是奚,无水添鸟成鸡,得势狸猫凶似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杨大人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狠狠瞪了吴棠一眼后忙端起酒杯打圆场说:“酒令行的都不错,谁也罚不到,来,来,来,我们共同干了这杯。”那边钦差大人没动杯子,边吴棠也没动杯子,这可急坏了杨大人,他自找台阶自个下地说:“好、好、好,这杯酒我先喝,我知道你们二位酒量不行,来,你们吃菜。”钦差大人借口长途跋涉有点疲劳,起身告别先走了。钦差大人走后,杨大人气得指着吴棠说:“你呀你!真是不知拐弯的竹竿,这后果可不堪设想呀!”吴棠说:“我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是福是祸随它去了。”

钦差大人回京后,将吴棠“吃漕吞赈”一案添油加醋的写了厚厚一道奏本,请皇上降旨治吴棠死罪。当时执政的是咸丰皇帝,当年的小玉兰自咸丰年选进西宫,由懿贵妃成了皇后,手中掌握了朝廷大权,她一听说钦差大臣告清河知县吴棠,忽然想起几年前落难河岩是吴棠差人送的三百两银子解的困,知恩不报小人也。慈禧根据吴棠的为人分析,定是奸人诬陷,于是力荐重用吴棠。

几日后,皇帝下了一道御旨,清河知县吴棠升任邳州知府,联名诬陷吴棠的几名贪官,革去翎带,免为庶民。贪财枉报的钦差大人官降二品。钦差大人听后目瞪口呆,自认倒霉。杨大人得知此事,生气地指责吴棠:“好你个吴大人,平时看你是一根肠子通到屁眼沟,原来你在皇帝身边有人。”吴棠也给弄懵了,直到后来连连升官,才知是慈禧太后使的劲,那慈禧就是当年的小玉兰,吴棠心里暗暗庆幸。

二八、赤膊上阵

“赤膊上阵”比喻人们处理复杂事务时,不加防范,不留退路,一味蛮干。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曹操有一员虎将叫许褚,他听说敌将马超英勇,便下战书,要与马超决一雌雄。第二天,马超挺枪纵马立于阵前,许褚拍马舞刀而出,斗了一百余回,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又斗一百余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又斗了三十余回,许褚奋力举刀便砍,马超闪过,一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弃刀将枪夹住,两个人在马上夺枪。许褚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两军混杀起来,曹操的军队大乱,许褚臂中两箭,慌忙退回寨中。后人看到这里,在书上批道:“谁叫你赤膊上阵?中箭活该。”

二九、负重致远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这段话,是说陆绩好比一匹脚力很快的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劭好比是一头吃苦耐劳的牛,能够负重致远。这就是“负重致远”这个典故的最早记载。通常是指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一个人能够担负重任。

公元210年,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巴陵病死后,他的生前好友庞统十分悲痛,亲自赶到吴郡去送葬。庞统是湖北襄阳人,生于公元179年,他是三国时刘备的谋士,人称“凤雏先生”,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中箭阵亡。庞统博学多才,与诸葛亮齐名,史称“卧龙凤雏”。当时,吴蜀联盟,两家的关系还不错。因此,庞统一到东吴,很多名士就慕名前来拜访。这中间有东吴的大将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很快他们便成了知交。庞统参加完葬礼后,就要回蜀国,大家赶来与庞统话别。他们在一起谈古论今,谈得十分投机。庞统善于识人,酒过三巡后,他便开始评论身边的几位朋友。他说,陆绩好比是一匹脚力很快的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劭好比是一头吃苦耐劳的牛,能够负重致远;他又指着全琮说全琮虽然智力差些,也是当代一个人才。事后有人问:“庞统,在先生的心目中,是不是认为陆绩的才能胜过顾劭?”庞统并不直接回答,只是说:“马儿虽好,只能运载一个人;驮着重担的牛,它运载的岂止是一个人的重量。”

陆绩、顾劭等人都得到了孙权的器重,这几个人也曾向孙权推荐庞统,可是孙权不赏识庞统,后来庞统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待他仅次于诸葛亮,请他俩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辅佐自己争雄天下。

今天,这个典故一般指能够担负重任的人。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选谁挂帅出征时,毛主席点到了彭德怀,决定让彭德怀执掌帅印。彭德怀果然“负重致远”,指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经过五次战役,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侵朝“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

三〇、梨园弟子

人们称戏班子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此典出自《新唐书·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日正字之,号‘皇帝梨园底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倍院。”

唐代的唐玄宗不仅懂得乐理,还亲自演奏乐器。他为了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亲自从全国挑选了三百名青年子弟,把他们安排在长安城内光化门北的梨园中。闲暇时,他亲自教他们演奏乐曲,如果有人弹错了,他一下就能听出来。他将这三百人叫做“皇帝梨园弟子”,意思是梨园的学生。

后来,他又挑选了几百名宫女,也当作梨园弟子,让她们住在豪华的宜春北院。他最后又从宫女中挑出三十人,组成一个小乐队,专门为他演奏乐曲。

有一年的六月一日那天,杨贵妃在骊山过生日,唐玄宗率领小乐队在长生殿演出。当一支新曲演奏完后,杨贵妃上前说:“这支曲子真好听,我从来没有听过,它叫什么曲名?”唐玄宗说:“这支曲子是我新谱的,忘了取曲名。”两人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一个恰当的曲名。

恰巧这时,侍从送来南方的荔枝,唐玄宗灵机一动,笑着说:“就叫它《荔枝香》吧。”说完,唐玄宗、杨贵妃和一旁的梨园弟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三一、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形容不庄重的曲调。

此典出自《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乐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殷商末年,帝乙的小儿子被立为帝,这就是帝辛,帝辛天资聪颖,反应敏捷;长大后力大无穷,能赤手空拳地同猛兽格斗。由于他后来残暴无道,所以天下的人称他为“纣”。“纣”,在当时是残暴无义,专做坏事的意思。纣继承帝位后,自认为天下的人都比不上他,因此,他从不采纳别人的意见,反而经常在大臣们面前炫耀他的才智。纣的生活十分放荡,常常是一边饮酒,一边看美人伴着音乐跳舞。不久,他娶了苏妲己,把她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对妲己言听计从。妲己不喜欢听那种庄重肃穆的音乐,不爱看那种变化不大的舞蹈,纣就叫乐工谱出萎靡不振的音乐,让舞师编排出摇来摆去的北方舞蹈(“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音”)。他终年与妲己在舞台上嬉戏游玩。为了表示有喝不完的酒,他叫人挖了池子来装酒;为了表示有吃不完的肉,又叫人把肉遍地挂着,像树林一样。

日久天长,老百姓对纣的无耻行为怨声载道,诸侯也纷纷起来反抗。纣知道后,就对百姓和诸侯使用惨无人道的重刑:炮烙。炮烙是用一根空心铜柱子做成,把人捆起来,抱住铜柱子,然后在里面燃起熊熊大火,把铜柱子烧红。受刑的人痛苦不堪,最终被烤焦而死。纣的倒行逆施行为最后引起老百姓和诸侯的反抗。

三二、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形容精美无比、使人如入仙境的音乐、舞蹈。

此典出自屈原《楚辞·九歌杀君》:“青云认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又见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衣。”

唐代开元年间,有一年中秋佳节,月圆如镜,光华皎洁,唐玄宗在皇宫中遥望碧空,尽情地欣赏着那一轮明月。方土罗公远见唐玄宗看得入神,便讨好地问道:“陛下是否愿意到月中游览一番?”唐玄宗当然非常乐意,但不知怎样才能到月宫游览一番。罗公远取出身边的拐杖,用力往空中掷去,拐杖到了天上,顿时化成一座巍峨华丽的宫殿,罗公远说:“陛下,这就是月宫。”

月宫前面广阔的庭院里,几百名身穿雪白丝绸衣服的仙女翩翩起舞,舞姿柔美,那一支舞曲尤为动人。唐玄宗是一位深通音律的皇帝,但他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美妙的乐曲。他问罗公远:“这一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实在太动听了。”罗公远回答说;“这是天上的仙乐,叫霓裳羽衣。”唐玄宗暗暗记下了乐谱。

回到皇宫,唐玄宗立即召来乐师,按他记下的声调作出了《霓裳羽衣》曲。他最宠爱的杨贵妃不仅风华绝代,而且能歌善舞,她依照唐玄宗月中所见,穿上雪白的衣裙,轻舒广袖,跳起了《霓裳羽衣》舞。仙乐、美女、舞蹈使唐玄宗仿佛又回到了月宫,令他陶醉不已,以致终日沉湎其中,几乎忘了治理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