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10829800000007

第7章 钟灵毓秀潇湘美景

湖南山多、水多,自然而然便有了美轮美奂的潇湘美景,用钟灵毓秀来形容湖南美丽的山水实在是一点都不过分,光是湖南的张家界,即使李太白再世恐怕也难以吟咏出她全部的美来。

1.潇湘八景的由来

当你在中国各地山川名胜旅游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每处都有当地的“八景”。可以说,“八景”成了一个地方的旅游名片。如北京有“燕京八景”、广州有“羊城八景”、山西有“太原八景”、四川有“成都八景”、安徽有“芜湖八景”、浙江有“普陀八景”、广西有“桂林八景”,连台湾也有“新竹八景”。

为什么单单都叫“八景”呢?其实各地的八景都是对遥远的潇湘八景所产生的向往和回忆。

最早将“潇湘”概念用于诗词中的是唐代诗人杜牧(803—853),他到湖南旅游时,乘舟溯湘江至南岳衡山时,见大雁从头上飞过有感而作《早雁》,其中有诗句:“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菇米岸莓苔。”

真正提出“潇湘八景”的肇始者是李成,李成(919-967),字咸熙。是他首次浓缩潇湘山水,创作了《潇湘八景图》。他的学生宋迪,在嘉祐八年(1063年)春天,来湖南永州,沿途受潇湘两岸景色所诱,心往神追,创作出了潇湘风景平山远水8幅。据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山远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宋迪一生创作了不少的画,但他最得意的就是这“潇湘八景”。

1.“潇湘夜雨”

景点在永州城芝山区北面潇湘亭。潇水与湘水在苹岛汇合后,称为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借以寄情的著名景观。宋迪所画的“潇湘夜雨”已不存在。他在元丰初年(1078年)还画了一幅《潇湘晚景图》,大概也是这一带的风光,可见这里的景致给他印象之深刻。可惜这画亦不存。现代人也有按此题创作的作品,如岭南山水派的黎雄才在1932年曾作《潇湘夜雨图》,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获过奖。

2.“平沙落雁”

此景在衡阳市回雁峰一带。传说每年秋后,北方天气转冷,大雁南飞,而南方正是秋风送爽,艳阳高照,大雁飞到这里就不再南行了。这里有温暖的气候,更有丰盛的食物和美丽的旷野平沙。大雁起落天地之间,相戏沙洲芦丛之中,动静相宜,似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3.“烟寺晚钟”

此景在衡山县城北清凉寺。此清凉寺又名方广寺,但不是南岳名刹方广寺。不过这一方广寺也因地理风光,入选八景,以“烟寺晚钟”而扬名海内外。湘江从回雁峰流到此地仅30多公里,这里每当晚风轻拂江面,万物入眠,唯有江岸山上寺庙里传来报时的钟声,悠远深沉。

4.“山市晴岚”

湘江由衡阳继续北行约150公里,到达湘潭市的韶山。这里是远古圣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时常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江边独立一峰,亭亭玉立如出浴仙子。

5.“江天暮雪”

此景在长沙湘江之中的橘子洲尾一带。橘洲大概在6世纪就已出现,它是湘江浩浩北行的进程中,抛卸泥沙堆积而成。在唐一代,相继到橘洲上游览并写下诗句的有骆宾王、杜甫、韩愈、柳宗元等数十位诗人。其中杜甫的名句:“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是对橘洲真实的写照与赞美。宋代时,长沙湘江中已有沙洲3个,即今天橘子洲的南、中、北三段。“江天暮雪”就是赞誉橘子洲的冬雪晚景。

6.“远浦归帆”

景点在湘阴县城靠湘江一带。湘阴是古代水驿要塞,也是重要的商业码头。这里离长沙约70公里,又是湘江入洞庭湖处,水域十分宽阔,水道四通八达,在自然经济时代,这里是鱼米之乡,在商品经济发达时期,这里又是良港。富庶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成为渔夫商贾的栖宿地。

每当黄昏,归帆点点,渔歌阵阵,等待归帆的渔妇和企盼宿客的青楼女子站在晚风斜阳中,衬托出一片温馨怅望的繁忙景象。忽闻江面上游船里飘出醉人的歌声,引得商船上孤身在外的商人心旌摇曳,情不自禁。然而,“闺中红粉正思君”的情感又把游子的思绪引向遥远亲人的身边,带给游子一袭盈溢着脂粉气息的夜梦。

7.“洞庭秋月”

此景在洞庭湖君山一带。秋天晚上的洞庭湖,月色如银,碧水如镜,朦胧之中,你会感觉到空中不杂任何痕迹,八百里洞庭无边无际,只有温柔的夜风在湖面轻轻拂过,带起一丝丝水腥味将月光和湖光调和交融,沁入游人的心中。无论是登君山赏月,上岳阳楼远眺,还是泛舟湖中戏水,都别有一番情怀涌心头。

8.“渔村夕照”

景点在桃源县武陵溪一带,这里属西洞庭湖区域。因为陶渊明写了一篇中国式的乌托邦《桃花源记》而使这里出了名,历代都有文人游客来寻访。想象中的桃花源很难再现,但爱屋及乌,陶渊明所说的那位发现桃花源仙地的武陵人是捕鱼为业的,于是武陵地带的渔村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所憧憬的对象。以此地景观为依托,尽情想象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2.人间仙境武陵源

湖南的人杰,湖南的地亦灵,湖南有美若天仙的美女,湖南也有人间仙境的武陵源。

如果说世界真有个奇异的仙境,它美得让人心碎,美得让人晕眩,美得让人流连忘返,那么它必然是武陵源。

武陵源的美是沉郁的美、秀气的美、原始的美、雄奇的美,同时也是一种大气的美。武陵源湖泉瀑布,或水平如镜,毛发可鉴;或喷珠吐玉,诗情画意;或怒龙烈马,电闪雷鸣……,山与水的相衬相映构成了一幅人间难见的胜景。以峰显奇为张家界风景的最大特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姿态万千、形态各异的杰作。它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让人为大自然的神奇的造化而感慨万千。云雾缥缈无常,是张家界的又一壮丽景观它绝不亚于成名已久的黄山云雾。登高凭眺,云海、云瀑、云涛、云絮尽收眼底,的确引人入胜。群山屹立于变幻莫测的云雾之中犹如海市蜃楼,令人销魂惬意,乐而忘返。大面积的石灰岩地,蕴藏着丰富的大小溶洞群,形成了壮观的岩溶景观,洞内钟乳石、钟乳柱、石花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琳琅满目,令人叫绝。张家界的美,很难用贫乏的语言能够穷尽。

今天的武陵源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亿万年前,武陵源还只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运、雕琢,变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这里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武陵源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现代的人们征服。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

1.张家界森林公园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其风景以幽、野、神、奇、秀的特色而著称于世。景区内山高林密,奇峰林立,高差在300米至600米的奇峰异石就有3000多座,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说。张家界的水和山一样,最是迷人,溪、湖、潭、瀑、井,总计不下上千处,无不“流光溢彩,灵动飘逸”。张家界还是著名的动、植物园,据初步调查,这里共有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飞虎、穿山甲、黑熊、红嘴相思鸟等60余种。此地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因而植物生长茂密。据调查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其中被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35种,野生花卉植物450余种,比整个欧洲的树木种数多出一倍以上。到张家界旅游,不仅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美的享受,而且犹如闯进了一座科学的殿堂。

张家界森林公园主要的景点有:黄石寨、腰子寨、金鞭溪、琵琶溪、朝天观等。

黄石寨是张家界主要景点之一,因秦汉时玄机大师黄石公隐居于此而得此名。游览黄石寨,由张家界景区的山门进山后大约走300米至老磨湾,向西上山,约1个半小时便可到达。黄石寨海拔1100米,是张家界的制高点,它是由诸多悬崖峭壁托起的一块台地,南高北低,面积17公顷。此地是张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大的凌空观景台,沿台地的悬崖边,东南西北共修有数十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无论你是上下俯仰,还是远眺近观,映入你眼帘的均是“千峰插地,奇石如林”的神奇美景,真可谓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从黄石寨下山,跨过1.7米宽的一条沟壑,就到了腰子寨的山脚了。从这“一线天”的山脚向上攀登到海拔1000余米的高度,有一座好似平地突起的高台,其形状非常像一只巨大的肾脏,当地老百姓把它叫做腰子寨。腰子寨是张家界又一座绝佳的观景台,站在寨顶,极目四望,张家界风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千峰林立,森林葱郁,溪流曲折,气象雄浑”。这里的重要景点有花溪桥,从桥端前行200米,回眺西北斜坡,可见一座披绿石峰,上部好似“鼻梁下陷、嘴唇特宽”的人头像,人称“丑八怪”。再往上走,还有“镇妖群塔”、“老鹰嘴”、“梭镖岩”、“哼哈二将”、“接风庙”等景观。在距腰子寨1.5公里处的“天桥”是张家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在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个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的大石桥,长30米,高15米。天桥的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登上天桥,向下俯视,有一种令人眩晕的感觉。在天桥的右边有一高耸入云的石峰,其形酷似广寒宫里出走的玉兔,这就是“兔儿望月”,此峰海拔1334米,是张家界全景区的最高点。

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金鞭溪发源于土地垭,在老磨湾与花溪、琵琶溪会合,到水绕四门人索溪止,全程7.5公里左右。从老磨湾沿金鞭溪下行,溪水晶莹清澈,不时可见鱼儿在水底悠闲地摆尾游荡;溪谷中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两岸奇峰挺立,有如一幅山水画卷。

2.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在武陵源风景区的西北部,南面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东连索溪峪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构成一个品字形的风景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

天子山景区内奇峰林立,风光雄、险、奇、秀、野、幽,站在海拔1250米的主峰“天子峰上”,可将武陵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天子山景区现有黄龙泉、茶盘塔、老屋场、凤栖山、石家檐等五个主要游览区。

天子山景点众多而且非常之神奇,许多景点都有着动人的传说,著名的如“天子峰”,宛若一位身披铠甲,外罩绿色斗篷,豪气凌云,威风凛凛的统帅,人说这是向王天子的化身;名叫“御笔峰”的石峰活像并排倒插在笔架上的4支如椽巨笔,靠左的石峰似搁笔的“江山”;御笔峰前的圆柱形石峰就是他的御书台,这一绝景最令摄影家与画家们所倾倒。

在天子山东部的石家檐景区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就是毗邻索溪峪十里画廊尽头的神堂湾,又名“神堂寨”。这是一座渊谷,四周悬崖峭壁,入口处有10座高达百米的石峰耸立,犹如守寨将军。谷内岩壁自然生成九级,共高约60米,人称九级“天梯”,每级天梯仅能容一只脚。谷底中央有一水潭,绿阴阴的,深不可测。更令人惊异的是,潭中时时传来“骇人巨响,声如鸣锣击鼓,铁骑冲突”,又由于四季云雾缭绕,阴风嗖嗖,探头俯瞰,令人毛骨悚然。

天子山的自然奇观中最著名的还有“东天门”、“仙人桥”、“天池”、“黄龙瀑”、“银泉洞”等数十个景点。“东天门”在天子山东侧,为一拱形门岩,上宽6米,下宽15米,高70米,门楣厚25米,门壁缝隙长满奇花异树,百鸟欢鸣,入夜,山羊、狐狸、背水鸡等常来此聚会。“仙人桥”又称“天下第一桥”,坐落在“天子峰”下,桥自天成,长26米,宽1.5米,厚1米有余,高约70米,飞架于两岸绝壁之上,凡来观赏者,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索溪峪“因溪水形状如绳索”而得名,是武陵源的主要风景区,湖南十大风景区之一,面积180平方公里,西、南面分别与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境内主河索溪全长70多公里,上游是张家界的金鞭溪,下游称褛水,在慈利县城北面汇人澧水。索溪峪是峰林的海洋,景区内有400多座大型石峰。索溪峪也是森林的集合,仅索溪北岸的植物园,就有面积2500亩,天然植物370余种;索溪峪是动物的王国,仅猴子就有1000多只;索溪峪还是溶洞博物馆,现已发现的溶洞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其中大型溶洞有30多个。索溪峪“青山横黛、碧水泻珠、云雾飘浮、奇峰叠翠”,是世上绝佳的旅游胜地。

索溪峪西北部有“西海”,其实是一巨大的山谷。四周是陡峭绝壁,谷中几千座山峰兀立,千姿百态,是峰的海洋,林的海洋,故称西海。春夏秋冬的云海是西海最美的景色。雨后初晴,云如涛涌,铺天盖地,上下翻滚,这时西海的数千石峰皆半隐于云海之中,只露出锋尖。站在卧龙岭俯视,犹如数千船只在海中航行,相互角逐。少顷,某一部位云雾涌向别处,石峰树木显露出来,格外清新,像刚用水洗过一般。云雾不断浮游飘荡,有如波涛起伏,当云雾不断升腾,将游人淹没的时候,真使人有种腾云驾雾,遨游蓝天的感觉。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琢,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转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幽幽山谷中生出了云烟,云雾缥缈在层峦叠嶂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雾,使晴日下坚硬的山峰变得妖娆、飘逸和神秘。观雾的最好季节是夏季,天子山是赏雾的最佳去处,也是摄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武陵源气候温和多雨,无酷暑严寒,常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这种小气候给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地。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是纯朴的田园风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块块梯田,一间间房舍星星点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四合,炊烟袅袅,假如有缘赶上当地节日,还可欣赏到民族歌舞。它们与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苍茫的画卷。

武陵源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植被覆盖率达到97%,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保存了长江流域古代植物群落的原始风貌,有高达50米、胸径近1米6的古老银杏树,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还有伯乐树、香果树等珍奇树种,武陵源有13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对研究野生动物与武陵源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武陵源的田园风光秀美和谐,共有淡雅宁静的田园风光七处。沙坪田园两溪抱流,田园平缓上升,直到与如屏画的峰峦相衔接。村宅点缀,绿树四合,翠竹依依,炊烟袅袅,勾勒出浓烈的抒情氛围,令人陶醉。

3.天下第一洞——黄龙洞

人们常说:游览天下名山大川,不可不游张家界;到张家界旅游,不能不游黄龙洞。黄龙洞为中国十大溶洞之一,有“中华神奇洞府,世界溶洞奇观”、“溶洞全能冠军”等美誉,黄龙洞以其“规模最大、内容最全、景色最美”而成为中国“溶洞之王”。

黄龙洞位于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的最东端,索溪河的北岸。黄龙洞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层,总面积约618亩,大小支洞总长度为14公里,水旱各半,垂直高差达100余米。据初步探测,洞内有一个水库、二条河流、三个瀑布、四个水潭、十三个官厅、九十六条游廊,洞中有洞、楼上有楼。整个洞内流痕、边石、倒石芽、倒锅状窝穴阶段发育良好,钙质石积物呈五颜六色,绚丽多姿;钟乳石、石笋、石柱、石旗、石瀑、石帘、石花、石盆、石田穴珠等造型奇特;数不胜数的“瀑布”、枝繁叶茂的“大树”、亭亭玉立的“莲花”、破土而出的“竹笋”,奇特瑰丽,凌空而降。这些大自然杰作红的如玛瑙、黄的如金菊、白的如碧玉、绿的如翡翠,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尤以铁质石金花、数以千计的汉白玉“华表”、高达27米的石竹等,令人惊奇。真所谓应有尽有,无所不奇。其规模之大、景观之丰富,为其他溶洞望尘莫及,称绝于国内众溶洞。

黄龙洞几乎包含了溶洞的全部内容。“龙宫”等厅在全国的石灰岩溶洞中,可夺“单项冠军”,对整个洞作综合评比,可得“全能冠军”。它是我国目前类型俱全、造型极为奇特的著名洞穴,堪称“中华最佳洞府,天下第一奇观”。该洞的规模与景观,举世罕见,堪称世间一绝。

目前,黄龙洞已开发了龙舞厅、向水河、龙宫、迷宫等游览区。这些景区紧密相连,各有特色。龙舞厅是洞中13个大厅最小的一个厅,厅中石笋、石柱林立,沿途可见黄龙瀑布、隐龙峡、插香台、龙头、天龙桥等景观。天仙水大厅顶似穹窿,底如黄土高坡,三股泉水从30米高的蜂窝状的洞顶石窟中如烟似雾地倾泻而下,四季不断,其流水经常年沉积,则形成黄龙石瀑、千亩良田等美轮美奂的洞中奇观。

龙王宫是黄龙洞13个大厅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景色最美的景点之一,底面积为15000平方米,平均高40米,两千余根石笋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龙宫后园有金银两座花池,清水常溢,花簇盛开。宫顶钟乳柳垂帘挂,四周壁画栩栩如生。溶解着各色各样矿物质的水,从岩层中渗透出来,滴落下来。矿物质在洞顶凝固结晶成倒悬钟乳石,从钟乳石滴落的水又把矿物质浇叠、堆垒在洞底,而长成节节向上的石笋。这龙宫的造型,让人领略到一种磅礴的气势。洞内最大石笋,高12米,直径10米的汉白玉天然石椅“龙王宝座”居高临下,众多石柱石笋似人似物,惟妙惟肖,围着宝座朝拜山呼,几十座珊瑚亭亭玉立,俨然一支庞大的“宫廷乐队”。

“定海神针”是黄龙洞景区的标志景点,全高19.2米,围径40厘米,为黄龙洞最高石笋,两头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l0厘米。如果按专家测定的黄龙洞石笋的年平均生长速度仅为0.1毫米,那么依此推算,“定海神针”生长发育至今已有20万年历史了,而且仍在继续生长,如果再长6万年,再长6米,就可直抵穹顶而“顶天立地”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景点,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地为“定海神针”买下一亿元巨额保险,开创全国为世界自然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

黄龙洞不仅以其天生丽质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其阴河内神奇的“玻璃鱼”也引起了旅游界和科技界的浓厚兴趣。

“玻璃鱼”是当地发现者视其全身透明而取的名字,这种鱼呈蝌蚪状,头部大而微扁,腹部短而鼓圆,尾巴长而薄如蝉翼,类似带鱼长尾,腹后根部生有两只小脚,外表无鳞,除眼睛为两只细小黑点外,全身洁白光滑,通体晶莹透明,五颜六色的肝脏和尾部众多规则的红色丝状脉络历历可见。黄龙洞发现的稀有“玻璃鱼”究竟是什么鱼?有专家认为该鱼是一种“盲鱼”,也有人认为“玻璃鱼”是畸变的蝌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唯有南岳独如飞——南岳衡山

中华五岳,山山奇秀,而处在湖南境内的南岳衡山,却有一股独特的味道。

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衡山位于湖南中部衡山等县境内,海拔1290米。它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北至长沙岳麓山为足,巍峨七十二峰逶迤盘桓八百里,素有“五岳独秀”之美称。

衡山北有洞庭,东临湘江,气吞荆楚。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等五座最高的山峰,各具风姿,蓝天竞秀,久负盛名。坐落在衡山县境的南岳核心景区总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古树参天,万木争荣,有岭则绿,有岗则翠,清泉淙淙,飞瀑轰鸣,且四季景色各异:“春游花朝,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览雪景,各有会心。”八桥、九潭、十涧、十五崖、二十五池、三十八泉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山中,旖旎无比。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楼之秀,水帘洞之奇,被喻为“衡山四绝”。

水帘洞位于紫盖峰下,香炉峰、吐雾峰左右两边相峙。水帘洞古名朱陵洞,传说为朱陵大帝(炎帝别名)游息之地。水帘洞的瀑布是南岳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为南岳四绝中的一绝。来自紫盖峰太阳泉、洗心池、洞真源、仙人池等处的泉水经山涧汇入六米余宽的石池。石池深不可测,水满溢水,从绝壁垂直下泻,形成宽十余米,高五十余米的飞瀑奇景,雄浑无比。中途,瀑布被石磴分为上下两叠,溅玉飞珠,银光耀眼,蔚为奇观。“庐山之瀑奇而肆,天台之瀑高而寒,雁荡之瀑逋而峭,而水帘之瀑兼而有之”。前人是这样评价的。洞右是投龙潭。潭上陡壁间建有石屋,名龙神祠。洞左岩石上建有一亭,名雪浪亭,一亭一祠,一左一右,互相呼应。水帘洞周围岩壁上有上百条的石刻,如唐李义山题“南岳第一泉”,宋代张誓题“冲退醉石”,还有“夏雪晴雷”,“帘挂古今”等。这些题刻,是对水帘洞瀑布最精辟的概述。

传说“三皇”之一的祝融,曾到此栖息奏乐,死后葬于此。由于衡山位于衡阳盆地的西北边缘,湘水湿气在风力吹动下,顺着山势逐渐抬高,形成了峰丛间的云雾,即“衡山烟云”。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未捉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南岳的云雾为其一景,衡山的珍稀植物却是一座宝库,南岳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森林,有600多种树木和800多种草本植物。其中有东晋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夹,奇异的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金钱松等。这些珍稀的植物成为了研究者的宝库。

南岳以如诗般的优美风光著称于世,更以其灿烂、深厚的宗教文化蜚声中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在南岳衡山,自古以来,佛道并存,相映生辉。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与道教活动的场地,中唐时期,南岳已是高僧云集,道誉远播。时至今日,南岳宗教文化更是大放异彩,环山数百里,寺、庙、庵、观达200多处。香火旺盛,蔚为壮观。如今的南岳衡山更是魅力无穷。

南天门是人们登祝融峰的必经之地。从南岳镇北登山,驾鹤峰、华严峰、赤帝峰并峙两侧。南岳水库波光粼粼,美景层出不穷。约行15里,到达海拔650米,始建于南北朝的半山亭。在此小憩后,再经邺侯书院、铁佛寺、湘南寺,便到南天门了。这里海拔1100米,距南岳镇18里。人们习惯称南天门以下为前山,南天门以上为后山。南天门为一座分中、左、右三门的花岗岩牌坊。牌坊石柱上有对联:“门可通天,仰视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对联告诉游客,这里离绝顶不远了。的确,游人读了这副对联,精神为之一振,刚才登山的疲劳一扫而光,更平添了一鼓作气登绝顶的意气。到了南天门,才能望见祝融峰,天气晴朗时,眺望湘江北去,五向五背,时隐时现,犹如五条苍龙朝南岳,名曰“五龙朝岳”。

祝融峰是南岳的最高峰,海拔1290米,是南岳四绝之首。它绝就绝在其高。登上祝融峰,东望罗霄,南及五岭,西眺雪峰,北瞰洞庭,云梦泛银,若隐若现,万千景象,尽奔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平添一股豪气。古人对衡山之高有极为传神的描述,唐朝韩愈在游衡山诗中写道:“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大诗人李白更是把祝融峰等五座山峰写活了:“衡山苍茫人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在祝融峰顶建有神殿,名祝融殿,又名老圣殿,原建于明万历年间,光绪七年重修,用花岗岩砌墙,铁瓦覆顶,凌风傲雪,巍然屹立在衡山之巅。殿宇门额上直刻“祝融殿”三个大字,左右石楹上刻有“寅宾日出,峻极于天”的对联。祝融殿自古以来,香火极盛,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七最热闹,因传说这一天是天符大帝下凡的日子,所以两湖、两广、江西等地的信徒都会赶到这里上香。

祝融殿后有一高耸的花岗岩巨石,上有“天根月窟”、“乾坤览胜”、“山矗天止,云起峰流”、“惟我最高,尊峙寰中”等石刻。这是望月台,实为观月佳处。在晴朗的夜晚,万籁俱寂,皓月当空,清冷的月色如水银泻地,站在望月台,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七十二峰朦胧里,人与天齐,天人合一。

南岳衡山是中华佛教名山之一。其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佛教于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佛教在南岳奠基是慧思大师,他于陈光大二年率众徒40余名从河南来南岳。弘法十年,他创新理论,成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三祖。

南岳佛教传承最盛、影响最大的应为禅宗。南岳为禅宗五大宗派交汇、弘扬、发展之地,产生了怀让、马道一、天然等一批大师。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谈中国的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的地方。”

今天,南岳佛教仍然香火鼎盛,人才辈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均被国务院公布为汉传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化内涵深厚,宗教活动不断,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南岳最著名的佛教场所为南岳大庙,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山下的南岳古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前有寿涧水,后有赤帝庙,庙址呈长方形,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经历了六次大火,经过扩建和修缮,才奠定了现存规模。大殿是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修的,共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国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宫殿式的庙宇。

南岳还是湖湘学派的重要发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儿子李繁为纪念其父在南岳隐居十二年修建的邺候书院以后,先后在此出现了文定书院、甘泉书院、集贤书院等10余所书院。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书院,楚为感;楚之书院,岳为盛”。

南岳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历代帝王、名人所仰慕。远古时代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杀白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万世。乾隆、康熙皇帝曾为南岳题词;李白、杜甫、柳宗元、朱熹、魏源、王船山、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国家领导周恩来、叶剑英、胡耀邦、陶铸、郭沫若等均到过南岳。并留下了3700多首诗词、歌、赋和375处摩崖石刻,为南岳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辉不少。

5.岳麓之胜,甲于楚湘——岳麓山

岳麓山坐落在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区境内,总面积约3l平方公里。岳麓山又称灵麓或麓山。古人将岳麓山视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最高峰禹碑峰海拔300.8米。它不似武陵源的山那么奇野,也不及南岳衡山那样峻极于天,但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层峦叠翠,山涧幽深,素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由于山上山下古木参天,树木葱绿,山泉淙淙,长年不断,因而夏天的气温要比湘江以东城区低4~5摄氏度,更兼这里幽雅清静,鸟语花香,是都市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被称作长沙的后花园。

岳麓山不仅风景迷人,更是一座文化名山。山脚有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此岳麓山被称为“潇湘洙泗”、“道南正脉”,岳麓山的闻名,与岳麓书院是分不开的。山腰有“汉魏最初名胜”古麓山寺;山顶有洞天福地云麓宫。

入岳麓公园东大门往右行约200米,便是清风峡,峡中有两条小溪在峡口相汇,流入上下相通的两眼池中,溪水清清,长年不断。峡谷两边的山坡上满是古树古木,奇花异草,春天以杜鹃花为代表的各种名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夏天松、栗、枫、樟等明清古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尤其是秋天,漫山的枫树叶红似火,“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毛泽东所赞美的景色。清风峡由于多是常青树木,到了冬天仍然显得郁郁葱葱,如果碰上大雪,更是满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就坐落在清风峡内一块较高的平地上。西南面有溪水环绕;东面是岸边杨柳依依,水中游鱼成群的池塘;北面是苍翠欲滴的清风岭。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旅游家、诗人袁枚来此游览,觉得亭前景象,恰似唐杜牧《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建议改“红叶亭”为“爱晚亭”。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重建此亭,采纳袁枚的建议改名“爱晚亭”。爱晚亭被公认为中国古代亭台中的经典建筑,它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从爱晚亭沿小径拾级而上,经牛山亭便到了麓山寺。

麓山寺有一件被历代文人墨客书法家所重视的艺术珍品麓山寺碑,系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撰文并书。因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故又称北海碑。此碑现存放于岳麓书院。

云麓宫雄踞于岳麓山的主峰云麓峰。峰顶海拔297米,为一平台,三面磐石陡峭,西面通盘山公路。这里古树名木特多,高大苍翠,楼阁掩映其中,有如蓬莱仙境。云麓宫是中国道家“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三年,明英宗第七子吉简王朱见浚就藩长沙,开始在此建造道教庙宇,后经多次修葺,直至明隆庆年间建成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关帝殿,中殿为玄武祖师殿,后殿为三清殿。

岳麓山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在麓山的怀抱里,长眠着黄兴、蔡锷、陈天华、姚洪业、林修梅、陈作新、黄爱、庞人铨等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也坐落在山的北麓。

黄兴墓位于岳麓山正中之顶,在云麓峰的左边,麓山寺后有石级可达。墓道有三层台阶,百余石级。墓碑由一块四棱形汉白玉岩石凿成,高约10米,耸拔挺秀,中嵌铜铸碑文“黄公克强之墓”。墓周植苍松翠柏,数株香樟,用铁石栏杆围护。墓地形势高峻,可远眺湘江与长沙城。

蔡锷墓位于白鹤泉上方,两边有石级可达,墓基、冢、碑全用花岗岩做成,碑高6米,上嵌铜铸碑文“蔡公松坡之墓”,墓地石栏围绕,24块栏板石上分别镌有近代名人的挽诗与题词。这里树木苍翠、曲径幽深、景色十分宜人。

6.潇湘之美在洞庭,洞庭之美在君山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名句。君山是一座岛屿,它位于岳阳城西南的洞庭湖中,水程15公里,与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隔湖相望。岛体呈椭圆形,面积0.96平方公里。君山原名湘山,也称洞庭山。传说尧之二女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居此,因娥皇称湘君,故后人称湘山为君山。

“潇湘之美在洞庭,洞庭之美在君山。”这里四面环水,两面高,中间低,72峰峰峦盘结,沟壑回环,郁郁葱葱,景色迷人。在烟波浩渺的湖上,突兀此山,愈显出它的小巧玲珑,妩媚清新。历代的墨客骚人无不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绝世名篇。诗仙李白有“淡扫娥眉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形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一青螺是再贴切不过了。

君山早在7000万年前就逐步形成。“鱼跃晴波动,龙归石洞腥”、“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等诗句表明君山曾有龙,所以岛上很多山峰的名称都与龙有关,当地流传着的很多传说也都与龙有关。小岛上遗存的古迹、新建的楼亭、大自然的杰作、能工巧匠的心血、悠久的历史、深远的文化无不深深吸引、陶醉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而立于山巅,红墙绿瓦,颇为壮观。

君山是神秘的,有人说“洞庭山……玉女居之”,因而“疑是水仙梳洗处”。又说吕洞宾曾在岛上吟诗,是道家洞天福地,因而疑是蓬莱仙境,一诗中:“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原来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粒石子,从而使君山显得尤为神奇而浪漫。君山的传说非常多,虽说世人知道有些传说纯属子虚乌有,可当抵达君山,看到眼前的美不胜收的风景,却都不得不承认“君山天下秀”,谁又会计较那些欠缺真实但却为君山增色不少的传说之真伪呢?

7.美丽的湘西,美丽的凤凰

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另一个便是位于湖南西南边陲的凤凰。

凤凰是一个美丽的地名,而它的得名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光彩照人,于是留下了“凤凰”这个地名,凤凰县因凤凰得名。而凤凰县为人所知,却是从沈从文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从文便是从这个边远小镇飞出的凤凰。也正是这只凤凰告诉了人们这个边远小镇的美丽。

凤凰的美,是古朴优雅的美,是宁静原始的美,是浸透着历史厚重的美。

凤凰县城位于湖南省西部的边缘,西邻贵州的松桃和铜仁。凤凰古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城楼是清朝年间的。

每当斜阳西下,透露着原始风情的凤凰便会展现出她迷人的一面: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这——就是画中的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还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湘西历史。

这些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这里的吊脚楼全长240米,属于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至今还有人家居住。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的空斗式的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的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层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悬于河道之上。形成道独特的风景。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十分独特。

一条沱江绕城而过,一座青山抱山城,历史上十分偏僻闭塞的湘西,竟成就了一座如此辉煌的古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沱江是沅水的一条支流,汇入洞庭湖。看过《湘西剿匪记》的观众对湘西的地貌应该并不陌生,陡峭的山脊和深涧溪谷式的河流令人望而生畏,凤凰古城也不例外。古老的城池位于沱江边的一个大拐弯处,凸出的山梁和陡峭的沱江边建起了一座座古民居和吊脚楼。自西汉至唐宋,凤凰一直是一方长官和土司等地方商贾达贵们苦心经营的一块风水宝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现今古城内遗存的跨江虹桥、四大城门、石板街、古城墙和众多的古民居、吊脚楼多为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后人只是根据其原貌略作修复而已。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了许多景致,这些在凤凰县都能找到其影子,但凤凰更多的美景是沈老先生未描述的。西门峡就是一个挑战自然、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这里河水清澈见底,河床狭窄,滩险流急,共有30余个滩。其中青龙滩至龙吟谷的落差达20余米,两岸怪石林立,风景如画,并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南华山森林公园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地华山横亘古城南天,对县城形成半包围之势,山高险峻,林木茂密。纵则奇峰巍然耸立,直插云霄。这里更是景点密布,令人目不暇接,有虎尾峰、文昌阁、烈士纪念碑、观景山、南华禅林、南华石阶路等多个景点。只身其中便可体味到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和谐之美。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的奇梁洞,是一个典型的碳酸盐岩洞,也是凤凰的一大特色景致。该洞以奇异、秀丽、宽阔、幽静著称。

凤凰的景点实在不少,在这块美丽的地方可观可赏的实在是太多。比如说,这里还有中国的南方长城——苗寨边墙、北门城楼、朝阳宫、东门城楼、黄丝桥、山江苗寨、都罗寨、腊尔山高原台地、利达洞等诸多的景点。

凤凰的景美,凤凰的人也是值得称道的,就如《边城》中沈从文刻画的人物一样。他们朴素、热情、智慧、勇敢。他们仿佛天生的没有经济头脑,不追名,不逐利,重感情、重道义。和凤凰人打交道是十分舒心的,你不用猜测、不用揣度。因为这里没有虚伪与心机。他们待人就像这片土地一样,自然亲切。

凤凰的民俗风情很是独特。其中最有趣的便是椎牛和赶集了。椎牛为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事前,主人选购了一头四膀有旋,耳、眼、鼻、口、角俱完整美观的上好水牯牛。届时,在宽坪中竖一根涂以五彩的龙凤花柱,以麻绳穿牛鼻,系上篾圈套于花柱上。经给牛喂水,巫师绕柱三圈,将梭镖传至舅家年轻人手中时,即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开始杀水牛,年轻人追杀不止,牛绕柱旋跑。最后,牛伤口喷血,倒地而死。接着分割牛肉。晚上,人们跳鼓、唱歌,通宵达旦。场面是刺激火爆,热闹非常,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强悍勇敢。

赶集也是苗族人的一大特色。在农历三月初八这天,十里八乡的苗民都来到这里。窄挤的市场闹闹嚷嚷,市场上摆满了各种卖品。对外地的旅客是一个绝好的了解苗族人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机会。

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小吃也不错。凤凰是湘、鄂、川、黔边区最负盛名的小吃荟萃之地。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色香味美。凤凰的菜以辣、酸为主,以浓溶为宗旨,擅长炒功,能烹饪出各种美味。社饭、酸鱼、腊肉、苗家菜豆腐、酸菜豆腐汤、酸萝卜、罐罐菌炒肉等都是美味可口、香气袭人的。花样之多,可以说每个人都能找到最爱吃的菜。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山清水秀、钟灵毓秀、贤才辈出。这里先后出现了民国第一总理熊希龄、新中国钢铁博士肖继美和画坛怪杰黄永玉等人物。当然还有用笔墨和激情带我们去游边城的文学巨匠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1902年生于凤凰古城的中营街,整个少年和童年时代都在凤凰渡过,15岁时随土著部队飘游在湘西沅水一带,1922年20岁时只身进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一份做杂工的工作,并开始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49年历任报社编辑、大学讲师、后至北京大学教授。沈从文一生发表作品500多万字,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奠定其文学大家地位的《边城》了。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如此美的人性,如此淡的意境,如此清的氛围,如此醇的回味所沉醉,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绝尘之美。

《边城》,代表着典型的湘西式的人生形式;而翠翠,是沈从文对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

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现实”。不过是几个乡下年轻人的爱情,没有多少大起大落的悲情渲染,没有大悲大喜的矫情哭叫,像淡淡的水,又好似悄然无声的雨,潜入泥土,平淡静谧中流动着惊雷。内敛的情思,节制的情感,凸显人性的本真。生死别离已然发生,故事中的人唯有承受,却竟引得无数读者而为之动容感伤。那琉璃般透明的境地,带给人的感动是恒定而久远的。沈从文使人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在那诗意照耀的光辉里,消融了一切污秽丑陋。

美丽的翠翠已经活在了人们的心中,而她的作者却已经长眠于大地。

位于凤凰古城东郊的听涛山,面向沱江的山崖上有一块墓地,就是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最后归属地。沈从文的墓地设计十分独特,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人工痕迹,一块取自听涛山的五彩石上,刻写着沈从文自题的16字人生格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落款也是沈从文。五彩石墓碑的背面上也刻着16个字: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落款是“充和题写”,“充和”即张充和,是沈从文的小姨子,文学家,她写的追忆沈从文的散文被陈列在沈从文故居里。

湘西,青山绿水间,一个土家族、苗族人口聚居的地方,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乡,沱江上的虹桥,两岸的吊脚楼,古老的城墙、城门、城楼,石板街,这就是湘西的凤凰古城,这就是永远的沈从文的故乡,一行行川流不息的人流来到湘西,为的是品读一回沈从文笔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铅华尚未退尽的湘西,领略一番凤凰古城的风采。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这,就是最有生态的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