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10827400000007

第7章 深藏不露:要学会掩盖自己的光芒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社会上经历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为自己谋取利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时候聪明外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别人的掌控,招来无端之祸。所以做人要学会掩盖自己的光芒,戒绝浮奢,做到平易近人,贵而不显。

1.贵而不显,平易近人

愈是身份尊贵的人,言谈愈是不显山露水,却又在谦逊、平和之中流露出智慧。

西奥多·罗斯福是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他之所以获得了这样的声誉,是因为他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一名议员还是一名仆人。

他的贴身男仆安德烈向人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问罗斯福总统野鸭是什么样子,因为她没离开过华盛顿,她没机会到野外去看野禽。罗斯福总统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鸭的模样和习性。

第二天,安德烈房里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罗斯福总统的声音,罗斯福总统是为了告诉安德烈的妻子,他们房子外面的大片草地上就有一只野鸭。

安德烈的妻子推开窗户,看见了对面房屋窗户里罗斯福微笑的面庞。

还有一次,老罗斯福拜访白宫的时候,他没有去客厅,也没有去接待室外,而是去了厨房。他友好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嗨,桃瑞斯,最近很忙是吗?”“杰克,胃口还好吗?我想你是离不开酒瓶,什么时候我们喝一杯?”

就这样,他跟每个人都打了招呼,就像大家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后来,在白宫服务了30年的厨师史密斯含着热泪说:“罗斯福总统是那样地热情,那样地关心人,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像这样的人,谁会不热爱他呢?即使他不是总统。

有很多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一定的地位,但却很少有人在拥有一定的地位之后,还能平易近人。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不是处处显示自己的地位,而是在于他们的朴实与宽容。

沙皇亚历山大常常到俄国四处巡访。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哪条是回客栈的路了。

这时,亚历山大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支大烟斗,高傲地把这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亚历山大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傲慢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亚历山大道别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亚历山大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轻蔑地瞥了亚历山大一眼,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亚历山大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军衔?”

亚历山大乐呵呵地说回答:“你猜!”

“中尉!”

亚历山大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没想到你也是少校!”

亚历山大镇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你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亚历山大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亚历山大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恕你什么?朋友。”亚历山大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感谢你呢!”

亚历山大和下级开玩笑,却赢得了下级更深的敬佩。低调的人即使身份显赫也能把下级当作朋友,他们平易近人,把自己融入到民众当中,也因此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

孔子说:“高的能够低一点,满的能够空一点,富有的能够俭朴一点,尊贵的能够卑贱一点,聪明的能够愚笨一点,勇气的能够怯懦一点,善辩的能够沉默一点,渊博的能够肤浅一点,精明的能够糊涂一点。”

孔子意思是,做人不妨低调一点,因为身份尊贵而不显露,有才华而保持谦逊,是很难做到的。通常身份显贵,才华横溢的人,难免意气风发,趾高气扬,尤其是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更是连起码的礼貌也不一定做得到。

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永远甘于贫贱。大凡一个人技不如人,或财势不如人。心里必然憋着一股劲。如果你谦逊地对待他,他这股劲就有可能变成你的助力;反之,你若轻视他,他这股劲就有可能变成怨气,变成一种伤害你的武器。

所以低调的人总是言语谦逊,平易近人。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别人造成压力;才不会给别人带来妨害,才有人愿意拥护他而不厌恨他。因为他不跟别人争荣耀,天下才没有人能比他享受更多的荣耀。

生活中就是如此,你越是推崇自己,别人反而越是厌弃你;你越是保持低调,别人越是抬举你。所以,明智的人,总是尽量在人面前保持低调。

2.放下身份,抬高身价

真正身份高贵的人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们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们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

——托尔斯泰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丈夫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丈夫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这次学聪明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人与世间万物的区别就是人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依靠抬高身份并不能提升身价,人们只喜欢与自己平等的人,所以身居高位者,愈是能够放下身份,愈是能增加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康熙皇帝即位后,为感化汉族知识分子,他颁诏天下,鼓励有才学的明朝知识分子、遗老遗少到朝廷当官。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讲气节,没几个人愿意应召。

陕西总督推荐关中著名的学者李喁,可是,这个李喁却以有病为由,不肯入京做官。康熙并不介意,还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派官员们不断地看望他,吩咐等他病好后再请入京。

官员们天天来探视,可是李喁卧在床上,十分顽固。这些官员就让人把李喁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督抚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进京。可李喁竟以绝食相威胁,还趁人不注意要用佩刀自杀。官员们没办法,只好把这些事情上报康熙。康熙再一次吩咐官员们不要再强人所难。

有一天,康熙西巡西安,让督抚大人转达了自己的意思,说李喁是当代大儒,想要亲自前去拜访他。可李喁却仍声称有病无法接驾。康熙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和颜悦色地表示没有关系。

其实,李喁内心早已臣服于康熙了,只是被虚名所累,还有就是以前的姿态摆得太高,一时没办法下来。于是,李喁就让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向康熙表明态度: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为康熙效力,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又回应了康熙给他的面子。

康熙召见李喁的儿子,得知李喁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只是对李喁的儿子说:“你的父亲读书守志可谓完节,联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贴以表彰你父亲的志节。”并告诉地方官对李喁关照有加。

康熙此举,可谓深得读书人的心。那些表明誓不降清的人,早就没那么顽固了,而那些本已臣服的人,更是乐意为朝廷效力。为求得贤才康熙放下身份给足了别人面子,实际上却抬高了自己的身份为自己捞足了面子。

真正身份高贵的人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不管他们是出身贵族,还是名门之后都喜欢与平民百姓交往。低调的人不会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他们会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们的朋友中当然不乏社会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

托马斯·杰斐曾对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

伟大的人因为作风朴实,深入实际,才能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民间的各种情况,加深自己对整个社会的理解,获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低调的人即使身份高贵,也不显示自己身份,不高高在上是他们的风度和修养。我们应该学习这些伟大的人的优点,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也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

3.戒绝浮奢,自甘平淡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比尔·盖茨

低调的人愿意自己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这不仅仅可以作为对自己的一种教诲,更是一种潜心暗行的修身之道。

王永庆是台湾最大的集团——台塑关系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台湾工业界的领袖,更是世界闻名的富豪。

但是这位富豪个人生活却十分节俭,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他每天坚持做毛巾操,所用的毛巾竟有20多年的历史。家里的肥皂也是要用完为止,即使剩下一小片,他也不会丢掉,而是将其粘附在大肥皂上使用。

他一般都在公司里吃午餐,不搞特殊化,吃的都是与一般员工一样的盒饭,他喜欢边吃边听员工的汇报。

招待客人时,王永庆也并不是到豪华大饭店里去大摆宴席,而是习惯在各分公司设立的招待所里设便饭招待。

大企业里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配有轿车,但公司出于节约考虑,处长级和经理级都没有专车。并且一旦发现下属有铺张浪费的现象,就要严厉处罚。

像王永庆这样的富豪,一掷千金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但却他不求奢华,保持常人姿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因为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不需要用奢华来衬托自己的,一个人是否成功,人们看重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事业。

有一次,亨利·福特到英格兰去。他在机场问讯处找当地最便宜的旅馆。接待员看了看他——这是张著名的脸,全世界都知道亨利·福特。就在前一天,报纸上还有他的大幅照片说他要来了。现在他来了,却穿着一件很旧的外套,还要最便宜的旅馆。

接待员说:“要是我没搞错的话,你就是亨利·福特先生。我记得很清楚,我看到过你的照片。”

那人说:“是的。”

接待员非常疑虑,他说:“你穿着一件看起来很旧的外套,要最便宜的旅馆。我也曾见过你的儿子上这儿来,他总是询问最好的旅馆,他穿的也是最好的衣服。”

亨利·福特说:“是啊,我儿子是好出风头的,他还没适应生活。对我而言没必要住在昂贵的旅馆里,我在哪儿都是亨利·福特。即使是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我也是亨利·福特,这没什么两样。这件外套,是的,这是我父亲的——但这没有关系,我不需要新衣服。我是亨利·福特,不管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即使我赤裸裸地站着,我也是亨利·福特,这根本没关系。”

至今还没有一个因为奢侈而成功的人,因为成功不在于享受了什么,而在于创造了什么,成功的意义不是去挥霍,越是富有的人往往越喜欢过平淡的生活。

巴菲特总是自己开车;衣服总是穿破为止;最喜欢的运动不是高尔夫,而是桥牌;最喜欢吃的食品不是鱼子酱,而是玉米花;最喜欢喝的不是XO之类的名酒,而是百事可乐。

比尔·盖茨不喜欢穿名牌服装,不喜欢进大酒店,出差不坐头等舱,逛街喜欢去小商店。

看到这些富翁过着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又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也许有人认为,人生无常,只知奋斗不知享受生活的人其实很可怜,也会有人认为,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弄得连命都丢了的人则是可悲。

也许你是一个大忙人,为了要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不得不劳碌奔波,苦心经营。纵然你财运亨通,但你也许已筋疲力尽,耗费了许多精神。

可是,只有生活低调的成功人士才懂得,人生之乐,不在于高官厚禄,不在于锦衣玉食,而在于平淡中的真实。追求成功,是在追求一种人生价值,是在追求平常中的幸福,而不是奢华的物质生活。

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混混沌沌与天地一体,秉承天地间的灵气,为造物主所呵护。

大智若愚者,一般是一些道行高深之人,他们永远似睡非睡,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总是淡淡的、傻傻的,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他们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身居闹市,仍心如止水。就算身居官场商界,仍能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一切功名利禄,他们拿得起,放得下。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议起谁为当世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乡、韩遂、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后,竟吓得把匙箸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他的种菜、数英雄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却把自己的英雄气概深深隐藏在了心中。

我们很难见到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的锐利之处,因为大智者从来不以大刀阔斧慷慨激昂表现自己,也从来不刻意显示自己有多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也不会被强大的力量击倒。大智者虽然看似不强大,却能促成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以为他是一个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放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选择一个,威廉总是要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拿钱给我了。”

大智慧的人把聪明藏在心中,即使别人讥笑他愚蠢,也不显示出来。威廉·亨利·哈里逊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能有如此深的城府,可见他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般人都会想表现聪明,装糊涂似乎是很难。《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考虑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而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反而不炫耀,不显才华。

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明,硬装作很愚拙的样子,以此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真正的大智大勇者一般并不是大肆张扬的人,他们会表现的普普通通,来掩盖光芒,以便于更进一步完善自己。

英国政治家查士斐尔爵士曾对自己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低调做人是一种道德选择,这代表着你的清醒。因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就应该抑制不良的欲望,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要获得人生的增长,就应该质朴谨慎求实。

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表面多么聪明、多么勇敢,而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量。而且,以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个人只要投入,就很难有刻意表现自己的时间。刻意表现自己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而有真正智勇的人却会沉浸于所思考的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如何炫耀自己,所以,他们也一直受到别人的尊重。

5.聪明外露,不如藏拙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杨修极有才华,往往可以看出常人不能看出来的东西。但他却因为犯了爱炫耀自己这一做人大忌,从而招来了曹操的忌恨,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次曹操命人给他的幕僚们送来一件礼物,上面写着“一口酥”。众人看了,均不解其意。也有一些善于处世之人虽然知道,却说不知道。杨修却恃才放旷,当着大伙说:“丞相让我们一人吃一口。”说罢,便打开盒子吃了一块,众人连忙向杨修请教,杨修说:“这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吗?”众人恍然大悟,均夸杨修才智过人。可是,曹操本想玩一把深沉,却被杨修那么快就说破了,心中很是不悦。

还有一次,曹操命人给自己的花园修了一道门,修好以后,曹操领众人去看,一时之间大伙议论纷纷,唯有曹操不言不语,他取过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离开了。

众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杨修又说:“这还不明白,门中加活不说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这个门修得太阔了,还不快把它改小一点。”后来,曹操听说门又改建了,一见正合自己的心意,十分高兴。可听说这是杨修的主意。曹操便没有说什么。

杨修的最后一次自我炫耀,是在曹操领兵与诸葛亮对阵之时,曹军急攻不下,且粮草又快用光。更糟糕的是,探马来报说马超、韩遂领西凉兵进攻曹军后方。曹操一时对进退犹豫不决,进吧,急切之间又难以取胜;退吧,又怕遭人耻笑。曹操坐在营中发愁,就着一只鸡肋喝着闷酒,这时,夏侯渊进来请问当晚的号令,曹操顺口说道:“鸡肋!”

夏侯渊领命而去,在营外碰见了杨修。当他听说当晚的口令是“鸡肋”时,便对夏侯渊说:“将军,我保证不出3日丞相一定会撤兵。你我还是赶快回营收拾行囊吧。”

夏侯渊问他何故,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正如我们当前的形势,前进不会有什么结果,退兵又不太甘心,现在马超、韩遂起兵捣我后方,丞相何等英明之人,他肯定会认识到后方的重要性。因此,我保证3日内丞相必然下令退兵。

夏侯渊听杨修说得很有道理,便回营吩咐左右收拾行囊,准备退兵。

曹操由于心情烦闷,无心睡觉,便带了大斧巡视大营,他看到夏侯渊营内一片狼藉,众人都在收拾行囊,很是奇怪。他叫来夏侯渊问他在做什么。

夏侯渊如实做了回答。曹操一听,勃然大怒,喝道:“大胆匹夫,妄揣我意,惑我军心,实在可恶!”马上叫来左右将杨修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可怜的杨修没有来得及申辩一句,便已成为刀下之鬼。而他也许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聪慧过人,怎么丞相一怒之下便要取他性命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太爱炫耀自己,这使一直自视为天下英雄第一的曹操十分难以接受。

在生活中,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也许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对我们的炫耀会有一种怀恨心理。这种怀恨进入到内心时就会对我们的不满进行反击!相反,我们越少刻意炫耀自己,越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喜欢那些不自夸和谦逊的人。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是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家人莫名其妙地望着他,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田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而可避害;而若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的可就太大啦!”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又有“好察之明,能察能不察之明”。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不能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

苏格拉底告诉他的门徒一个圆滑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喜欢大肆宣扬是一般人的特点,而低调的人会隐藏起来,总是显示别人没有的优点,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还可能遭到别人的嫉恨。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是深藏不露。

然而,低调的人所具有的深藏不露并不是完全不显示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需要进步和发展,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显示自己的实力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可是,每个人的自身素养、客观条件、机遇、努力程度都不大一样,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却举步维艰。所以低调的人在显示自己实力的时候会考虑一下周边的环境和别人的感受。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一个低调的人来说,都不会喜形于色,因为他们的懂得,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6.削平棱角,隐藏锋芒

削平棱角,隐藏锋芒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如果一切皆棱角分明,恐怕会很难处世。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灰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一个老头,让我帮你捡鞋子?但见老人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转身走去,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没想到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把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后来成为了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情绪,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却表现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这种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削平了自己的棱角,也因此增长了智慧,并最终成为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政治家。

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动作都有着无限意义,是羞辱还是尊重的赏赐,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从莫斯科到波良纳约有200公里,有个旅者很喜欢步行走过这段长长的旅途。他总是背着一个大背包,沿途与一些流浪的人结伴而行。

大家对这位旅者很熟悉,但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姓名与来历,只知道他是个喜欢步行的旅者。

这段路程要花五天的时间,旅者的食宿都在路上解决,或随便向农家借宿,或走进火车站,到三等车厢的候车室里歇息。

有一次,他又准备进入候车室里小歇,但这时候候车室里挤满了人,于是他便到月台上走走,想等人少以后再进去休息。

就在这个时候,旅者听见有人招呼他。

原来是车上的一位夫人在叫他:“老头儿!老头儿!”

旅者连忙转身,看见有人朝他招手,便上前去询问:“夫人,请问有什么事吗?”

坐在火车上的太太着急地说:“麻烦您,快到洗手间去,我把手提包遗落在那里了!”

旅者一听,连忙跑到洗手间寻找,手提包还在,于是他连忙把它拿了出来。那位太太一见,非常高兴地说:“谢谢您了!这是给您的赏钱。”太太递给了旅者一枚五戈比的铜钱,而旅者也欣然接受。

旅者转身准备离去时,这位太太身边同行的旅伴问道:“你知道你把钱给了谁吗?”

太太不解地看着她的伙伴,她的朋友带着惊喜的口吻说:“他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啊!”

这位太太一听,吃惊地说:“是吗?真的吗?天哪,我在做什么呢?托尔斯泰啊!看在上帝的份儿上,请原谅我的无知,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唉,我把它给了您,真是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天,我是在做什么呢?”

旅者听见太太的呼喊声,转过身,笑着说:“你不必感到不安,您没有做错任何事,这五戈比,是我自己赚来的,所以我一定要收下!”

火车鸣笛了,开始缓缓启动,那位太太仍内疚地请求归还,然而,托尔斯泰却带着微笑,目送着火车远去。一个有才华的人若总是棱角分明就无法深入普通民众,就无法了解普通民众的心声。

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我们经常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去生活,棱角分明,还自以为光芒四射。其实,在我们刻意显示出才华的时候,我们的才华已经减少了很多,因为我们的显示,才华已经没有了它原来的光芒。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数掏给别人看。尽管其中不乏有才和财之人,但是他们一旦和人竞争起来,却往往处于劣势。这是因为别人已经知晓了他们的底细,可以提前做好应付准备,而别人自己却在养精蓄锐,锋芒不露,一旦动起真格,这些人就能像一柄利剑,直刺对手要害。所以,低调的人往往隐藏自己的锋芒,让人探不出深浅。

在竞争的社会中学会削平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锋芒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巧妙削平棱角是一种真聪明,可以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其顺利运转。含蓄地隐藏锋芒是一种真修养,它可以使生活充满笑声,轻松明快。相反,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会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过分展示自己,就很容易得罪人。

低调的人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故意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如果能做到这样,再加上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

7.珍惜财富,决不炫耀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的两个名医。

——卢梭

在瑞士,年收入超过百万瑞士法郎的人高达18.3万,即全国人口的2.6%都是百万富翁。据世界银行发表的各国富裕程度排行榜显示,瑞士多次蝉联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在瑞士有许多人是富翁,有些人甚至身价过亿,但他们给人们留下的整体印象是,生活富而不奢。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见到“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多次被记者采访,每次都见他穿着一套款式老旧但非常整洁的双排扣黑色西服。施瓦布聊起他的生活,自称不爱打扮,也不稀罕用名牌服饰或昂贵的高档手表来“炫富”。无论是在达沃斯年会上与数百位各国首脑聚集,还是奔波于世界各地,他穿的都是一套西服。施瓦布的办公室陈设也非常简单,没有宽敞的空间和贵重的办公设施,只有普通的沙发、茶几和几个书柜。平时施瓦布自己驾驶一辆客货两用车,午餐是与其他员工一样的自助餐。

在瑞士,有很多富翁都像施瓦布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在吃的方面,瑞士人也绝不摆阔。那里的餐馆不允许顾客浪费,甚至会对浪费者罚款;在穿戴方面,瑞士是“手表王国”,但大多数富翁手上戴的并不是“劳力士”、“欧米茄”等豪华品牌手表,而只是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着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戴的塑料电子表;在交通方面,瑞士富翁和大多普通百姓完全有条件买“宝马”、“奔驰”,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大众”、“雪铁龙”等普及型汽车;在日常用品方面,由于瑞士物价相对较高,每逢节假日,节俭的瑞士人大多会开着车到邻国买东西。

零售业巨头宜家的老板英瓦尔·坎普拉德,经常开着一辆老掉牙的“沃尔沃”汽车,日常买菜也总是选择在下午,因为下午蔬菜价格会比上午便宜得多。

瑞士富翁为何不像很多其他的富翁那样喜欢奢侈和招摇呢?他们说:“瑞士没有资源,也很少有那种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只是两只手。”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理所当然会好好珍惜,所以形成了不讲奢华的习惯。

瑞士的整体氛围也使富翁不愿拿自己的财富炫耀。在瑞士,无论是平民还是富翁,大家都会平等地对待,不会因为你的贫穷而瞧不起你,也不会仅仅因为你的财富而对你阿谀奉承。人们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炫耀财富的“暴发户”。瑞士银行家巴尔在他出版的自传中,对瑞士富人的心态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他们需要两辆车时,他们会刻意买两辆完全一样的普通车,让人认为只拥有一辆车,因为他们不希望邻居认为他们在炫耀财富。”

正因为如此,在瑞士,大家对关于别人的财富的话题不感兴趣,所以居住在瑞士的富豪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宜家老板坎普拉德对媒体说,他选择隐居瑞士,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瑞士可以尽情享受宁静低调的普通人生活。

在瑞士,没人会只因为财富而对他们表示尊敬,人们尊敬的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有记者采访瑞士“罗氏制药集团”时,员工都向记者提起刚去世不久的该集团第一大股东维拉·奥埃利霍夫曼夫人。

霍夫曼夫人拥有罗氏集团一半以上的股份,资产约100亿瑞郎,但她生活十分节俭,数十年来家里没有雇过清洁工,自己动手料理家务。可这位节俭的老人在公益事业上却出手大方,为世界众多慈善机构、文化和环保组织捐了大笔善款。她靠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贡献社会,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在我国,也有很多生活低调不爱炫耀的人。

例如,搜狐的CEO张朝阳就不爱炫耀,他也不主张开车。他还倡导大家说:“白天和傍晚的大多数时间,北京变成了一个大停车场,所有的车都走走停停,加速减速,烧着油,污染着空气,并增加北京的局部温室效应。开车,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憧憬西方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开车变成了时尚、富裕与地位的象征。在拜金主义价值观占据了这一代人头脑的当下中国,人们根据一个人开的车判断他的经济实力。”

他说:“如今,北京的街头充斥着豪华的、中档的、低档的各种车,无论高档低档,都是一个个尾气的喷嘴,污染能力没有差别。所以开车已经与出行方便无关,而与虚荣心有关。

打车的成本已经比开车低了,坐地铁、乘公交成本就更低了,而且时间成本都比开车要低。

我还希望有更多的税费,如空气污染费、交通拥挤费等等,使人们有钱买车,偶尔开一开,满足一下好奇心和虚荣心,但不要经常开。我更希望,有品位的人不开车,而是关心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品位的人骑自行车,或背着背包行走在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里。”

他认为,走路是最好的运动,因为,走路会使大脑分泌出令人愉悦的物质,是治疗抑郁症、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

他号召大家,无论去什么地方,能走着去就绝不开车。他说:“走路使我们快乐,五十年后的富裕中国,人人都喜欢走路。”

虚荣心和炫耀是人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有的心理,原来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最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奢华并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即使在我们真的非常富裕的时候,最应该珍惜的也应该是健康的普通生活。

崇尚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哲老子将“俭”视为为人处事的三宝之一,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视为同样重要的品德。弘扬节俭是一种民族美德;崇尚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明行为;崇尚节俭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只有人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张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约型的社会才能建成。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每个人都应该摒弃不良的浪费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勤俭节约。生活质量的高低在于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一些受教育的条件和一些精神需求的满足,不是纯粹的生活奢华,低调的人不会为过分享受浪费财富,他们更懂得生活的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