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话花草
10793000000036

第36章 穿山龙与二丫头

穿山龙,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穿地龙、野山药、地龙骨、鸡骨头、穿龙骨等。属薯蓣科、薯蓣属。是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茎横走,圆柱形,黄褐色。茎左旋细长,近乎无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广卵圆形,带5~7浅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花黄绿色,小,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复穗状,雌花序单一,下垂,绿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具3翅,成熟后黄褐色。种子上部具长方形膜质翅。

野生于山坡林边、灌丛中或沟边。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较好。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林边或灌木丛中,沟边也有。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朝鲜、俄罗斯、日本也有。

根状茎横生,呈长圆柱形,直径1~3厘米。叶互生,有长柄。此草夏季开花,花雌雄异株,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它一般生长在山坡林下或岩石缝中,除西南、华南部分地区外,几乎分布全国。穿山龙的根状茎可供药用。以根状茎入药。性平、味苦。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等功能。过去常用于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臃肿等症的治疗。现多用于提取薯蓣皂甙,是合成副肾皮质激素及口服和注射用避孕药物的主要原料。民间常用来治腰腿酸痛及筋骨麻木病症。关于这一点,在我国东北地区还流传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早以前,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人都很容易得一种病,这种病在人年轻时还不碍事,可到了中年就慢慢严重起来,先是腰酸腿疼,再就是行动困难,后来就发展成瘫痪。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都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很苦。

虽然长白山一带很大,但药铺只有一家,开药铺的是一位老先生和他的小女儿。老先生医术精,为人和气,为穷人治病从不拿诊费,所以人们都很亲切地叫他“老中医”。他的小女儿也很懂医术,经常同父亲出门去采草药,邻居们都叫她二丫头。老中医一直很苦恼,因为他始终不能找到一种草药来治疗这种瘫痪病人。二丫头很了解父亲的心事,她看见每天上门求诊的瘫痪病人都失望地回去,更坚定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药来治疗他们。说干就干,一天二丫头背了一个筐子,筐里装了一把镰刀,一包馒头,就出发了。

二丫头要去的地方是龙潭。龙潭是这一带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听老人们说那里经常有野兽出没,还说有黑龙精住在那里,许多猎人都不敢去龙潭,但二丫头想:那里一定有可以治病的珍稀草药,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出发了。二丫头翻山越岭来到了龙潭,她先在山边搭了个草棚,安顿了一下,马上就背着筐子上山了。她尝遍了各种草药,但没有一种可以用的,她很难过。回到草棚后,她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起乡亲们瘫痪不能动,想起父亲焦急的眼神,她难过地哭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梦里有一位黑衣青年人来到草棚,二丫头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来干吗?”青年人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说:“我非常敬佩姑娘的胆识,更加想帮姑娘一把,共同找到一种治愈瘫痪病的药。”二丫头说:“那怎么办呢?全龙潭我都找过了,没有一种是有用的。”青年人说:“姑娘不用着急,只管待在棚子里便是了。等天亮后到棚子外面去挖一种带龙鳞的草就行了。”说完,青年人就走了。

一转眼天就黑了,接着电闪雷鸣,好像马上就要下暴雨了,二丫头从梦里惊醒过来,定了定神,一看外面,咦!怎么和梦里一样,正在打雷闪电。二丫头忙冲出棚子一看,只见天上有一条小黑龙,正在往山上撞,撞一下就落下许多龙鳞,二丫头顿时流出了眼泪,她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就走进了草棚。不一会儿,天慢慢地亮了,二丫头便按梦中黑衣青年人的交代,走出棚子来。果然,她一出来就看见棚子外面生了许多长有鱼鳞的草,二丫头已意识到这就是那个黑衣青年人,也就是小黑龙身上的鳞片,她心中非常感动,便含着泪割了满满一筐子带下山来。

回家后,老中医便以这种草药为主,再配了几味别的草药,用来治疗瘫痪病,没想到效果果然十分显著。以后,二丫头把在龙潭经历的事都告诉了乡亲们,大家也都非常感激那小黑龙。为了表示他们的纪念,加上这种草根茎十分像龙,叶又酷似龙鳞,而且串根生长,生命力极强,于是便叫它“穿山龙”或“穿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