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志沂传
10772700000034

第34章 复往庐州的悔思

冯志沂再次奉命赴庐州任,路经陕、豫交界的潼关,顿然想起这处要塞,正是明末兵部尚书孙传庭(代州人)被李自成义军打败殉难的地方。登上残破的关城,西望奇峰插天的太华,北顾乡关飞来的鸿雁,不胜凄惘之至:

半生无梦到侯王,痴愿终成不自量。

四海几人安垄亩,一身容汝老耕桑。

天边云树牵归兴,日下交亲断报章。

薄暮登楼望乡国,朔风吹雁作斜行。

——《潼关旅望》

潼关驿住了一宿,过函谷关,遁原路进入秦岭山区。秦岭即东西向横亘的崤山,地属河南省。十月的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初为蒙蒙细雨,倏忽又飘起鹅毛大雪,妆点关山,蔚为壮观,禁不住诗情涌动,吟成《秦岭遇雪》:

危途缘峭壁,盘屈仅如带。

其下千仞渊,坡陀倾向外。

我来值新霁,雨具未夙戒。

淅沥初牛毛,翩俄鸟毳。

计日方深秋,寒凛吁可怪。

天时疑舛互,地气尤狡狯。

突兀层冰中,飞流倏澎湃。

方行泥淖途,顿入晶玉界。

连峰混太虚,积气迷大块。

翻惊跬步间,便与溟渤会。

奔云赴高巅,线路遭塞兑。

我马悚不前,鞭之频却退。

荆榛密纠结,十步八九碍。

不辨石与冰,喧呼杂磕。

情知下有地,坠死尸骨在。

魂摇难自持,力尽不敢懈。

颠狂昌黎哭,伛偻元章拜。

从行三四人,咫尺迷晤对。

延缘见村舍,惊喜闻謦。

父老为我言,山中苦阴晦。

旱年八九月,晴日时一晒。

平原偶轻阴,兹地仍。

雨雪之所居,人自入其内。

山民习已惯,客子甚矣惫。

疾走下林麓,晴郊历如绘。

简视童仆存,始知身有卮。

丈夫志许国,顶踵非所爱。

要当亲矢石,未忍葬沟浍。

兹游甚奇绝,吾意不可再。

挑灯改新诗,醉语聊一快。

这首长诗,曲尽自然之妙有,宛如一幅风景画。细细品味,好像不是为景而写,实乃借题发挥,暗喻了自己所走过的这段坎坷路。平淡之句,蕴含着机锋理趣,别开生面,读罢犹有余韵。

路上他不住地在想,理应做庐州太守就是了,何故鬼迷了心窍随军西征,《有感用都中与少鹤、霞举唱和韵》诗谓:

平生重然诺,未敢许人死。

鲁连非有术,胡为久居此。

出都逾一年,闻见弥谲诡。

有术事公卿,无颜对妻子。

灼知官九迁,不若仕三已。

民间万疾痛,旦夕望申理。

宁知九重上,所见唯奏纸。

谁能舍所学,与公为怒喜。

邹忌盛宾客,徐公失其美。

政恐难自堪,朝来明镜里。

胜保身败名裂,各省大员弹劾的那些罪责,是否掺了水分?另当别论;冯志沂与之相处半年,对其获罪不无扼腕之痛。旅途中他读史有感,赋作《咏史》,点出三个历史名将的故事。

其一,“王翦求秦宅”。说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将王翦,颇得秦皇的倚重,曾率军平赵、燕、蓟等地。有一次,率大军伐楚,出征之日,秦皇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前,王翦请求赏赐田宅,秦皇说:将军很快就要出征,为什么还担忧生活的贫穷呢?翦说: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没有封侯,所以趁大王委以重任的机会,请大王赏赐田宅,作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秦王听了不由得放声大笑。

王翦率军抵达某地关口后,又五次派人向秦王要求封赏,有人劝王翦说:将军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王翦说:你错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把秦国所有兵力交给我,如果我不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里对我生疑吗?

其二,“廉颇忆赵人”。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惠文王主政,他任上卿,屡次统兵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前,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一上台,改用了赵括为将,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致遭大败,尽废三年对峙。

赵国殇大痛,邻燕有机可乘,举兵压境,廉颇复任为将,迎战燕军于藁城,获大捷,并阵斩了燕将,赵军乘胜追击,长驱五百里,直逼燕都,燕王被迫割五城求和。廉颇因功升任相国,封信平君。悼襄王即位,他就失宠了,负气奔归于魏。虽然身在魏国,可是心里仍想着报效赵国,听到赵数围于秦军,心急如焚。赵悼襄王亦念廉颇,遂遣使试问其尚可用否?廉颇见到来使,仍食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雄姿依旧。可恨的是,赵王被人用反间计蒙蔽,放弃了再用廉颇的初衷。

廉颇居魏日久,人渐衰老,得不到信任,于是楚使人迎为楚将,也没有什么建树。老将军每当看到向北飞去的鸿雁,便发出了“我思用赵人”的慨叹。

其三,“淮阴如学道”。“淮阴”即西汉初的淮阴人韩信。先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用其计,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刘邦命令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出奇制胜,以功封为齐王。不久与刘邦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嫌爵位低,满腹牢骚,后来有人揭发他大逆不道,降为淮阴侯,又被告发与陈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

胜保的行为,或多或少带有这三个古人的阴影。或因以权谋私,或因保位贪荣,也或伐功矜能,最终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历史就像镜子,胜保若能检束自照,多读史书,学道悟道,借鉴古人的教训,也许不会演绎出类似的悲剧。《咏史》诗言:“贵贱论交态,机权凿性真”,正好切中了要害。

十一月下旬,走到河南周口镇,不堪风尘之劳,住了旅店,准备休息几天,从这里乘舟直下淮西。旅店里,仍回想着随军西征的憾事。夜晚和衣就寝,入梦无由,索性敲诗待旦,更深人静时分,思路渐入化境,吟成七古一首,题于壁上:

岂有豪怀慕请缨,无端缚绔学长征。

漫思归路喧笳鼓,嗟免弹章挂姓名。

野店荒荒如败寺,行人草草似逃兵。

儒生潦倒寻常事,关陇烽烟望早平。

——《题旅店壁》

诗中带着悔恨的语气,质问自己,既然没有主动请缨出征,何苦受此蹉跌呢?事败,所幸没被纠弹革职,再急急忙忙返回上任的老路,岂非落荒而逃吗?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十二月中旬,冯志沂舟过安徽的太和、颍州,抵达颍上,给曾国藩和巡抚李续宜各寄了一封信。泊舟寿州,迎候的官员把他接到淮肥军大营,拜见了署任巡抚时间不长的唐训方,上缴凭限单时,特别声明了沿途阻滞的原因。

唐训方,字义渠,湖南常宁人,举人出身,初由曾国藩提挈入伍,凭战功擢升按察使、布政使,现署皖抚。原巡抚李续宜丁母忧,已回籍守丧去了。

寿州逗留几日,年关已近,领受了抚宪安排的有关事宜,便匆匆到庐州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