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33

第33章 用忍计——温和地纠正孩子的“出格”行为

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令父母无法容忍的“出格”行为,而“急风骤雨”式的教育法只会使孩子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们只能“戒急用忍”,压下火气,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1.正确对待孩子的追星行为

生活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而有些孩子则是对自己所崇拜的明星痴迷不已,逃课去听明星的演唱会,为了所崇拜的明星离家出走、偷钱甚至自杀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因此,很多家长都对自己孩子的“追星”行为忧虑不已,那么这些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湖南某地一名初二女生蕾蕾,特别喜欢追星,港台的一些男明星都是她所崇拜的偶像。她买了很多明星写真集,一些娱乐周刊是期期不落,她的房间里贴满了明星的照片、海报。蕾蕾家境不错,每年“压岁钱”都有几千块,父母平时还会给她很多零用钱,可是这些钱总是很快就被她花完了,妈妈问她都买什么了,她只是含笑不答。可在一次家长会后,妈妈终于知道蕾蕾把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老师反映说蕾蕾经常逃课去参加一些演唱会、歌友会,还经常和班上的几个“追星族”一起凑钱给明星买礼物,上课时手里也抓着明星写真集不放,老师已经批评过她很多次了,可她总是当面答应,转身就忘了。妈妈气极了,她觉得孩子太不争气了!回家后就和爸爸一起狠狠地骂了女儿一顿,把那些海报、照片都撕了下来,写真集、CD、签名簿都打成一包扔进了垃圾桶,还警告蕾蕾,要是再敢“追星”,就“打折她的腿”。蕾蕾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哭得很伤心。从那以后,父母开始限制蕾蕾的零用钱,听老师说蕾蕾安份了许多,父母终于放了心。然而不久后的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说蕾蕾又和班上的“追星族”一起逃课了!听说是××明星要来,她们好像接机去了。那天晚上,蕾蕾很晚才回来,她忐忑不安地刚想向父母解释,爸爸一个巴掌就打过去了,父母又狠狠地骂了她一顿,妈妈甚至还说她“不要脸”。最后,父母把蕾蕾扔回房间里,决定以后限制她出门。第二天早上,父母发现蕾蕾不见了,放在柜子里的一万元钱也不见了,蕾蕾离家出走了,连只言片语也没有给他们留下。

孩子疯狂追星是错误的,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能说是正确的。“急风骤雨”式的教育只能把事情越弄越糟。其实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应该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试着去理解孩子、理智地教育孩子。

其实,“追星”这词,父母们并不应该感到陌生,因为不同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崇拜偶像。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崇拜雷锋、保尔·柯察金、董存瑞等英雄形象;八、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崇拜周润发、谭咏麟、“四大天王”等影视明星及通俗歌手;今天的孩子们崇拜SHE、F4、“小燕子”、“超级女生”等。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少男少女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追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青少年阶段是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候,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摆脱父母的管制,自己设计未来。因为脱离了父母的依赖而产生了情感缺口,加上学业的压力,孩子们极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形象新鲜靓丽、能歌善舞的明星们是青少年在挣脱了父母“管制”之后的情感营养剂。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没有偶像人物,在偶像身上寄托了青少年对未来的梦想。对偶像的崇拜和摹仿,是青少年的一种自我心理投射,它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还有利于缓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促使他们追求真善美,培养了他们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

因此,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和成长,家长们就不应该过多干涉,但如果孩子过分沉湎于“追星”,为追星而逃课,胡思乱想,那么家长就不能再放任了。

可是怎样教育“追星”成“痴”的孩子呢?心理学家建议我们首先要“用忍”,就是说不能一上来就粗暴打骂,应该是尽量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1)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追星

孩子过分迷恋偶像,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与孩子存有隔阂,要分析孩子追星是因为压力过大、追求理想的自我、情感出现困惑,还是只是“随大流”。知道了孩子追星的深层原因,才可能理解帮助孩子。比如有一个孩子就是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关系不好才追星的,后来在父母、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她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痴迷明星了。

(2)态度要温和不要粗暴

一位母亲愤怒地责骂她的孩子:“干点什么不好,非要‘追星’!再让我看见你买什么写真集,我一把火烧了它,没出息的东西!”孩子斜着眼睛看他的母亲,“爱烧就烧,最好连我也一块烧了,‘没出息的东西’你还留着干嘛……”

孩子通常认为,追星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没有权力干涉。父母武断地认为孩子追星不好,并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追星行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与父母对立起来,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

(3)帮孩子选择好的“偶像。”

父母不妨帮孩子选择一些优质偶像,首先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让他知道值得学习、崇拜的人物有许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让孩子在比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其次要给孩子讲述偶像人物的努力过程,激励孩子顽强拼搏。最后还要与孩子讨论偶像人物的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哪些行为不能摹仿。

[用忍计妙解]:粗暴的干涉只会让孩子走向极端,因此父母们应先忍下怒火,这样才能冷静地、理智地教育孩子。

2.粗暴只会使孩子更加逆反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烦恼也就越来越多了,比如青春期孩子的逆反,这个时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管,他们任性,故意和父母作对,经常有一些令人生气的举动。一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总是对孩子进行粗暴的管制,有的父母脾气上来了还要体罚孩子,然而这样做通常只会使孩子更加逆反。

父母们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用忍”勿躁,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钟岩16岁了,16岁的他总是表现得特别扭,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母了,甚至觉得父母说的话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当父母吩咐他做事时,他常有发火的冲动。有一天早晨,钟岩拿起沙发上的T恤衫就要穿,妈妈却拦住了他:“等等,我给你烫一下,这件太皱了!”钟岩却固执己见,说其他的孩子都穿着皱着的衬衫。妈妈坚持要帮他把T恤衫烫平,这时,钟岩突然发起火来,他把衣服揉得皱皱巴巴的,然后穿好,气冲冲地说:“看到没有,我就要这么穿,这叫个性!”然后连早饭也没吃就跑到学校,妈妈意识到儿子的逆反期开始了。晚上,钟岩回到家里,准备迎接预想中的责骂,当然他也准备好了回击。可是妈妈什么也没说,同往常一样招呼他吃饭,好像早上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吃完饭后,钟岩忍不住了,他开始问妈妈:“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冲我发火?”妈妈笑了:“不,你长大了,也有自己的看法、主张了!今天早上,我本来很生气,可后来忽然意识到,我不该冲你发火,这个时候你需要我的理解。”钟岩沉默了一下,然后轻轻说了句“对不起,妈妈!”从那以后,妈妈很少再对钟岩的生活细节进行干涉,而钟岩也总是尽量避免用不礼貌的口气对妈妈说话。

父母们应该明白对待孩子的逆反,打骂和空洞的说教都是行不通的,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情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也许孩子的逆反确实让你难以忍受,但你也必须学着控制自己的愤怒,多去理解孩子,就像上文例子的那位妈妈做的一样。

“用忍计”不仅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求父母平心静气地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消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为了做到这一点,父母们不妨尝试一下以下方法:

(1)冷静面对孩子的逆反

遇到和自己顶牛或拌嘴,家长一定要先冷静一下,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拖一拖,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时间空白有利于双方的自我反省,还可以避免双方陷入僵局,不能自拔。一般来说,人们在情绪极度高涨时,理智常会或多或少地失去控制,举动也就很易偏激而口出恶言,拳打脚踢不仅有损于家长的形象,还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2)温和地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青少年都不喜欢别人对他的行为横加指责,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温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问题如早恋现象等,应对孩子有情、有理、有据地说服、疏导,启发孩子去思考,给他们独立自主、痛下决心的时间,必须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可以在孩子生日时送孩子几本积极健康、可读性强的书。

(3)不要随便地指责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换个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根源。因为有时候根源是在父母身上,父母应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因身教重于言教;如果问题在孩子身上,就应讲明道理,禁绝他们再重复同样的错误。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该听父母的。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方法,因此,父母应该超脱父母的角色,耐心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4)与逆反的孩子平等沟通

父母必须给逆反期的孩子更多的关心,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当然这种沟通和交流必须是平等的、民主的,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础上,否则孩子不会与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不会把他们的喜悦、快乐、痛苦、困惑与你共享,你也永远不会听到孩子的真心话。这种沟通与交流又是经常的、自然的,不是一种强加的,更不是偶然的。不要奢望在孩子出了问题时,你坐下来与孩子的一两次的沟通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更不要以为“今天你非给我说清楚!”“再嘴硬揍你一顿,看你说不说!”诸如此类的话会“逼”出什么心里话来。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仅仅是父母。

[用忍计妙解]:尽管孩子的逆反行为会给家长带来苦恼和麻烦,父母们也必须平息自己的怒气,理智地引导孩子,这也是父母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