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32

第32章 悦纳计——让孩子喜欢并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卑、嫉妒别人等等。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对生活。

1.别让孩子瞧不起自己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都很低,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会感到自卑。这种自卑心理会给孩子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试想一个瞧不起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获得成功呢?因此,家长们就应该想办法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君君是个16岁的女孩子,刚刚升入重点高中,她性格内向,有很深的自卑心理。妈妈抱怨说:“我不知道这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什么?别人的孩子都那样自信活泼,可我的孩子却……”君君到底在想什么呢?请看她的一段内心独白:“上了高中后,我心里常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其妙的感觉袭扰,并且越来越严重。有时心里空荡荡的,没着没落;有时又乱哄哄的,不知应该做些什么。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准备升学,可我听课时安不下心,作业懒得完成。我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将来能做些什么?升学,我能考上吗?经商,我哪有这样的天赋?靠弹钢琴挣钱养活自己,可我又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呢?同学们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紧张地学习,空闲时间还三五成群、欢呼雀跃地参加文体活动及各种竞赛,可我无论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忧心忡忡,拿不定主意,经常因为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我终日六神无主,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听课、写作业成了一种负担,只能靠画画打发时间。生活是这样索然无味,我真心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至少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可我又总是缺乏把一件事坚持做到底的信心,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在同龄人面前,我总感到自己比别人矮一截,有时甚至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视和冷漠的。像我这样一个多余而毫无价值的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必要?真不如死了的好……”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卑往往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的。一些自卑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比如这个故事中的君君,她就是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她既然能考进重点高中,起码她的学习成绩就应该不错;她会弹钢琴、会画画,说明她应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但她却偏偏看不到这些,反而沉浸在自卑的情绪里。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而行动的。自卑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往往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过人处”,却对自己的短处和缺陷妄加评判,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是一种认知悲剧。

那么怎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呢?心理学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让孩子喜欢自己、悦纳自己。

(1)告诉孩子,不是只有你自卑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说过,所有的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卑,无论他是高官巨贾还是市井平民,概莫能外。也就是说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其实适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其实人人都会产生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卑,不要只看到自卑的危害,更不能因为自己自卑而自卑。

(2)引导孩子全面地评价自己,走出认识上小误区

一些孩子在做自我评价时,往往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而且有时评价的也不够全面。比如,孩子常会这样说:“我笨死了,学习成绩不好!”“我不够聪明,总是反应慢!”其实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孩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评价自己:①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②特殊能力,如绘画、音乐、书法、写作、体育运动等;③学习态度方面,如兴趣、爱好、勤奋、竞争意识和独立性等;④人品和个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及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把它们写在一张卡片上;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优点,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3)教孩子一招自卑补偿法

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强调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通常可以使孩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么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使缺陷变为完美。二是扬长避短。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4)让孩子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著名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他相信,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给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悦纳计妙解]:父母应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不要只盯着缺点不放,当孩子开始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时,他们也就成功地远离了自卑。

2.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自卑的孩子走路总是低着头,不敢与人主动打招呼;不敢当众发言,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也不敢正视别人,说话低声细语,整天愁眉苦脸,父母因此忧虑不已:孩子这么自卑,以后怎么跟人打交道啊!

其实,这些自卑的孩子也讨厌自己畏畏缩缩的样子,在内心深处,他们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加渴望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因此,如果家长能够运用悦纳计,给孩子更多的肯定和关注,让孩子喜欢自己,那么孩子自然就不会再自卑了。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害羞,妈妈还曾取笑他:“我的这个儿子简直比女孩还要害羞!”孩子渐渐长大了,他的害羞的情绪好像更强烈了,看到陌生人不敢说话,路上遇见老师同学都要躲着走,爸爸很生气,骂儿子没出息:“连和人打招呼都不敢,以后能有什么用啊!”爸爸失望地说。孩子在日记中写道:“现实中,我是一个没用的孩子,害羞、内向、胆怯,什么也不行!可是我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同学们那样啊!神采飞扬地演讲,大声地说笑,在运动会上拼搏,在同学的加油声中飞跑……我真讨厌现在的自己!”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卑心理是可以调整的,自卑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如果父母、老师能够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关注,让他们悦纳自己,不再厌恶自己,那么这些孩子就会变得更快乐、更自信!

那么,父母、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1)给自卑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自卑的孩子其实渴望别人的关怀和关注,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所以,我们应适时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萧萧长相不出众,胆小畏缩,上课很少回答问题,喜欢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坐。在一次手工课上,老师让大家做纸飞机,萧萧一点也不会,老师过去教他,可他还是不会。全班小朋友一起喊:“老师!让萧萧上台去做。”老师原本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正打算制止他们,却见萧萧显示出从没有过的开心,和同学推挤嬉笑。老师顿然明白,萧萧的自卑也许正是因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

(2)多给自卑的孩子一点表扬

对自卑的孩子,父母或老师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过苛求孩子。对他们正在做的好事或平时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予以表扬或肯定。

菲菲是个自卑的孩子,一次绘画课上,菲菲在画纸上画了一个会飞的小人。小朋友们看了哈哈大笑,都说菲菲笨!菲菲低着头,脸红红的。这时老师拿起菲菲的画,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说:“菲菲的想象力真丰富,她是画了一个外国的小朋友,飞来我们这个城市玩的,老师猜对了吗,菲菲?”菲菲深深地点了点头。下课后,菲菲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谢谢你!”听到菲菲的这句话,老师很高兴,因为孩子的肯定是最珍贵的。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表扬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喜爱的。

(3)给自卑的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尽量让他们回答容易回答的问题,组织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也要分给他们角色,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

小雪胆怯而害羞,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不敢与人交往。细心的老师发现自卑的小雪特别喜欢小动物且想象力丰富,还知道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在班级的一次故事会上,老师就安排小雪给同学们讲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全班的同学都听得入神,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的同学喊着:“小雪,太棒了!”小雪高兴地笑了,从此,她也不再只是角落里的小雪了,她变得喜欢交往,喜欢回答问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多帮孩子肯定自己

自卑的孩子,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也是脆弱的,因此极需要得到父母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自我肯定的方法很多,比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进步手册,并告诉孩子,所谓“进步”,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你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钢笔、玩具、CD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或一点成绩,你就以奖品鼓励他;你还可以教孩子不断地对自己做正面的暗示,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踌躇畏缩时,你不妨让孩子自己鼓励自己:“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一定能行的!”

[悦纳计妙解]:父母或老师的肯定就是医治孩子自卑心理的灵丹妙药,这种肯定会使他们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并慢慢地找到信心。

3.你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当发现孩子嫉妒别人时,父母常会指责孩子心胸太过狭窄,其实,导致孩子嫉妒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有一点就是害怕。比如害怕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因此,如果父母能让孩子更喜欢自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有比人强的地方,那么孩子的嫉妒心理一定会减轻很多。

孩子的嫉妒往往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人的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优于自己;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占有或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等。

嫉妒情绪普遍存在着。在嫉妒者的眼里,被嫉妒者的成功仿佛证明了自己的失败;被嫉妒者的辉煌好像印证了自己的无能;被嫉妒者的各种优势又似乎说明了自己的不幸。有的人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荣誉、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比自己好,长相、衣着超过自己,学习成绩比自己优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羡慕,继而产生恼怒、痛苦。一些孩子甚至会千方百计地拖别人的后腿、拆台。

有一个女孩子,家境不是很好,这使她有点自卑。而和她同宿舍的一个女孩,家庭条件却非常好,亲朋好友常给她买许多衣服、食品之类,她趁宿舍无人之机,把这位同学的衣服洒上胶水或干脆扔出窗外,还把同学的发卡、化妆品等随手扔进卫生间的下水道,为此造成了同宿舍同学间的许多误会。直到有一天,她又如法炮制时被偶尔回宿舍的同学撞见,事情才水落石出。后来这个女孩子哭着说,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如人,别人一定在背后笑她,因此才越来越嫉妒富有的女同学,才会做出这种事。

嫉妒者有时是因为无法肯定自我。在他人的心目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是不是能凭借能力取得进步呢?如此之类的问题往往不自觉地在心中出现,而对待这些问题又无法找到解决的答案,时而认为是肯定的,时而又认为是否定的。在这样的心态下,遇到一些比自己强的伙伴,一些人缘好的伙伴,一些条件比自己好的伙伴便容易产生嫉妒。越是嫉妒,越是无法肯定自我。

要想纠正孩子的嫉妒,那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学着肯定自己,而要让孩子肯定自己,就得改正孩子不良的认知习惯。这种认知习惯突出表现在不恰当的比较上。他们习惯于用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平等的,怎么能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呢?这类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优势,发现不了自己的潜力。比如,有的孩子羡慕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羡慕他们的吃喝、穿戴,却意识不到和睦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往往比经济条件更重要。因而,看不到自己家庭的优势,妒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

那么,家长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帮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适度的表扬,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而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2)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还能使孩子的理智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事事领先的人是没有的。如果家长设法使自己的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这时,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3)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有优势和不足。某些方面自己比别人强,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客观的必然现象。有些同学记忆力不好,花费同样的时间,没有别人记东西多,你不必忌恨别人,而应仔细认识一下自己;也不必抱怨自己,也许你会发现,你有顽强的意志,充分发挥你的意志力的作用,可能在别人半途而废的地方,你能取得胜利。你的容貌不如他人,但可能你的品德高尚、知识渊博,难道这不同样值得自豪吗?为什么一定要嫉妒别人的漂亮呢?

[悦纳计妙解]:一个真正了解自己长处、喜欢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去嫉妒别人的,因为他有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因此,要治疗孩子的嫉妒,只要帮他喜欢自己、接受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