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10748800000043

第43章 谈判中的答复技巧

谈判中答复问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谈判者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负有责任,都被对方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承诺。这便给回答问题的人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因此,一个谈判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其答复问题的水平。

要使自己的回答巧妙,令对方心服口服,除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外,必须做到回答问题时,思维要有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回答问题时要明确、具体,使回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要针对提问者的问题进行回答,不能答非所问;不能含糊其词,叫人捉摸不定;不要彻底回答对方所提的问题,答话者要将问话者问话的范围缩小,或者对回答的前提加以修饰和说明。

(1)答复采用的策略回答问题时要严密、滴水不漏,必须掌握几条基本策略。

①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

商务谈判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同于同事之间的生活问话,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回答。有人喜欢将生活中的习惯带到谈判桌上去,即对方提问的声音刚落,这边就急着马上回答问题,这种做法很不讲究。

其实,在谈判过程中,绝不是回答问题的速度越快越好,因为它与竞赛抢答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如果对方问话与我方回答之间所空的时间越长,就会让对方感觉我们对此问题欠准备,或以为我们几乎被问住了;如果回答得很迅速,就显示出我们已有充分的准备,也显示了我方的实力。其实不然,谈判经验告诉我们,在对方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可通过点支香烟或喝一口茶,或调整一下自己坐的姿势和椅子,或整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文件,或翻一翻笔记本等动作来延缓时间,考虑一下对方的问题。这样做既显得很自然、得体,又可以让对方看得见,从而减轻和消除对方的那种心理感觉,何乐而不为?

②考证对方提问的目的和动机,决定是否回答和怎样回答。

谈判者在谈判桌上提出问题的目的往往是多样的,动机也往往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弄清对方的动机,就按照常规来作出回答,结果往往是效果不佳。如果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判断对方的用意,便可作出一个独辟蹊径的、高水准的回答。

比如,人们常常用这样一个实例来说明:建立在准确地把握对方提问动机和目的基础上回答,是精彩而绝妙的。

艾伦·金斯伯格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一次在宴会上,他向中国作家提出一个怪谜,并请中国作家回答。这个怪谜是:“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中国作家回答道:“您怎么放进去的,我就会怎么拿出来。您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此可谓是绝妙回答的典范。谈判人员如果能在谈判桌上发挥出这种水平,就是比较出色的谈判人员。

③不要彻底回答。不要彻底回答就是指答话人将问话的范围缩小,或只回答问题的某一部分。有时对方问话,全部回答不利于我方。例如:对方问:“你们对这个方案怎么看,同意吗?”这时,如果马上回答同意,时机尚未成熟,你可以说:“我们正在考虑、推敲,有些条款应该是可行的”对此,我们应视情况而定。对于应该让对方了解,或者需要表明我方态度的问题要认真回答,而对于那些可能会有损己方形象、泄密或一些无聊的问题,谈判者也不必为难,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回答。当然,用外交活动中的“无可奉告”一语来拒绝回答,也是回答这类问题的好办法。

④不要确切回答。模棱两可、弹性较大的回答有时很必要。许多谈判专家认为,谈判时针对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回答问题的要诀在于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而不必考虑所答的是否对题。例如,对方问“你们打算购买多少?”如果你考虑先说出订数不利于讲价,那么就可以说“这要根据情况而定,看你们的优惠条件是什么?”这类回答通常采用比较的语气,“据我所知”,“那要看而定”,“至于就看你怎么看了”。

⑤对于不知道的问题不要回答。参与谈判的所有与会者都不是全能全知的人。谈判中尽管我们准备得充分,也经常会遇到陌生难解的问题,这时,谈判者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强作答复。因为这样不仅有可能损害自己利益,而且对自己的面子也是丝毫无补。

有这样一个实例,我国某公司与美国外商谈判合资建厂事宜时,外商提出有关减免税收的请求。中方代表恰好对此不是很有研究,或者说是一知半解,可为了能够谈成,就盲目地答复了,结果使中方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经验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谈判者对不懂的问题,应坦率地告诉对方不能回答,或暂不回答,以避免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

有时,可以借口资料不在,暂时无法详细回答问题,冲淡必答的气氛。

有时,对方提出的某个问题我方可能很难直接从正面回答,但又不能拒绝回答的方式来逃避问题。这时,谈判高手往往用避正答偏的办法来回答,即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故意避开问题的实质,而将话题引向歧路,借以破解对方的进攻。比如,可跟对方讲一些与此问题既有关系又无关系的问题,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说了一大堆话,看上去回答了问题,其实并没有回答,其中没有几句话是管用的。

(2)答复的语言技巧对于谈判过程中对方提出的问题,我们有时不便向对方传输自己的信息,对一些问题不愿回答又无法回避。所以巧妙的应答技巧,不仅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还能活跃谈判气氛。

①使用模糊的语言。模糊语言一般分为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用于减少真实值的程度或改变相关的范围,如:有一点、几乎、基本上等等;另一种是用于说话者主观判断所说的话或根据一些客观事实间接所说的话,如:恐怕、可能、对我来说、我们猜想、据我所知等等。在商务谈判中对一些不便向对方传输的信息或不愿回答的问题,可以运用这些模糊用语闪烁其词、避重就轻、以模糊应对的方式解决。

②使用委婉的语言。商务谈判中有些话语虽然正确,但对方却觉得难以接受。如果把言语的“棱角”磨去,也许对方就能从情感上愉快地接受。比如,少用“无疑、肯定、必然”等绝对性词语,改用“我认为、也许、我估计”等,若拒绝别人的观点,则少用“不、不行”等直接否定,可以找“这件事,我没有意见,可我得请示一下领导。”等托辞,可以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

③使用幽默含蓄的语言。商务谈判的过程也是一种智力竞赛、语言技能竞争的过程,而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传递感情,还可以避开对方的锋芒,是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可以为谈判者树立良好的形象。例如,在谈判中若对方的问题或议论太琐碎无聊,这时,可以肯定对方是在搞拖延战术。如果我们对那些琐碎无聊的问题或议论一一答复,就中了对方的圈套,而不答复,又会使自己陷入“不义”,从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幽默含蓄的文学语言这样回应对方:“感谢您对本商品这么有兴趣,我绝对想立即回答您的所有问题。但根据我的安排,您提的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介绍商品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解答。我知道您很忙,只要您等上几分钟,等我介绍完之后,您再把我没涉及的问题提出来,我肯定能为您节省不少时间。”或者说“您说得太快了。请告诉我,在这么多的问题当中,您想首先讨论哪一个?”来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

总之,采取什么样的谈判手段、谈判方法和谈判原则来达到双赢,这是商务谈判的实质追求。但是在商务谈判中,双方的接触、沟通与合作都是通过反复的提问、回答等语言的表达来实现的,巧妙应用语言艺术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双方利益的需要,也能缓解沉闷的谈判气氛,使谈判双方都有轻松感,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