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10742500000018

第18章 玛德琳

巴黎有一栋爬满了藤萝的老房子,住着十二个小女孩。

她们常常排成两排吃面包、刷牙、上床睡觉。女孩当中个子最小的一个,名叫玛德琳。她不怕老鼠,喜欢冬天、下雪和在冰上跳舞,在动物园的老虎面前,轻轻松松地说:“喵!”过桥时,她还敢一个人走在桥沿儿上。她们的老师是修女克拉菲。有一天半夜她觉得不对劲,小不点玛德琳坐在床上哭啊哭。医生来了一看,是盲肠炎,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两个小时以后,玛德琳在摆了花的房间里醒过来。没多久,她就能吃能喝了。她的床还可以摇上摇下,天花板的裂痕看上去像一只兔子。窗外有鸟儿、树木和天空。

十天很快就过去了。在一个美好的早晨,克拉菲老师领女孩们来探望玛德琳,她们一人手上拿着一朵花。

一进门,看到房间里有那么多玩具和糖果,都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最让她们吃惊的,还是玛德琳肚子上有一道疤!

这天夜里,克拉菲老师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她担心发生了什么大灾难:“告诉我,你们怎么了?”所有的女孩都哭着说:“呜呜呜……我们也要割盲肠!”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940 年美国凯迪克奖银奖

1939 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

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 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出版者周刊》“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第199 名

入选美国收录44 部“20 世纪最重要的图画书”的《20世纪童书宝库》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 选》

获奖及推荐记录

一个永远的疯丫头、野丫头!

有人这样形容玛德琳。这个人小胆大、一头

火红头发的巴黎小女孩的形象六十多年历久不衰,直到今天还是那么鲜活可爱。玛德琳敢抓老鼠,敢冲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老虎伸舌头,敢伸开胳膊像走平衡木一样地走过桥沿儿,敢得盲肠炎……但玛德琳绝对不是一个叛逆少女,她只不过是什么都不怕、淘气,充满了活力而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能够

抵挡得住对玛德琳的狂热崇拜。孩子们爱玛德琳,也爱剩下的那另外十一个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排成两排的女孩子,尤其是她们最后那天夜里整整齐齐地躺在床上,泪流满面地齐声高喊“我们也要割盲肠”的时候!是的,《玛德琳》不只有玛德琳一个女主角,一共有十二个。

不要说孩子了,就是成人也无法抗拒这个让

人莞尔的故事。许多人都说这本书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被抓住了。《欢欣岁月》的作者李利安· H · 史密斯说这本书中洋溢着一种力量,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

当年路德维格· 贝梅尔曼斯是在纽约一家名叫“Pete’s Tavern”的酒吧里,在菜单的背面写下《玛德琳》的第一行:“In an old house in Paris…”

1954 年,他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中说:“我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画家,我没有想象力。”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的故事多来自他自己的经历。比如,他母亲的少女时代就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他和母亲还一起回去过,看到小床排成长长的一排。

他自己也曾住过寄宿学校,排成两排走在大街上。

至于玛德琳生盲肠炎的灵感,更是来自于他自己的一次小小的车祸。有一年夏天他在大西洋海岸的小岛度假,一天,他骑着一辆满载着从渔民那里买回来的鱼虾的自行车回家时,与岛上仅有的一辆面包店的汽车撞到了一起。他手腕负伤,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而他隔壁的病房里就躺着一个刚割完了盲肠的小女孩,他还看见天花板上的裂痕像兔子。就连玛德琳这个名字,也是从他妻子的名字借过来的……尽管他说自己没有想象力,可是这种从现实中发现玛德琳的力量,不是想象力又是什么呢?

对于《玛德琳》的溢美之辞,相当多的一部

分是集中在它的文字上,它的文字相当少,一页至多不过三行,少的只有两个单词,但原文充满了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对于《玛德琳》图画的评价,则没有那么

一边倒了。说毁誉参半有点过头,但至少是传来了不同的声音——潦草、建筑及人物的比例不正确、看上去有点像小孩子随心所欲的涂鸦。其实,这恰恰是路德维格· 贝梅尔曼斯的魅力所在,这种大胆、自由而又无拘无束的画风,反而让孩子们有了一种亲近感。他自己就说了,他是用轻松愉快的笔法来跟孩子们一起享乐,这也像孩子们本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这本书在设计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隔几页黄色的单色页,就会穿插一个对开的彩色页,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跳跃。

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80

身都会做的事。他怕人不明白,还进一步强调说:

“一般人是用大人的才能画画,而我是用孩子一样的才能画画。”路德维格· 贝梅尔曼斯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但还是有人指出,他受到了法国野兽派画家拉乌尔· 杜飞不小的影响,《时代》周刊甚至把他干脆就称为“图画书的杜飞”。对比之下,《玛德琳》里那几幅彩色的画,确实与拉乌尔·杜飞后期的一组色彩和画面都充满了童真趣味的水彩画很相似。

《玛德琳》一共是四十四幅图,其中八幅是彩

色的,余下的三十六幅则是黄底黑白画面。彩色的除了一张病房的花之外,都是巴黎的街景以及戏剧性的场面,用电影语言来说就是远景,如第9页,孩子们穿过旺多姆广场,一个捂着帽子紧追宝石强盗的警察。第24 页救护车驶过埃菲尔铁塔耸立的街道。而黄色背景的黑白画面,多半是房  子里面发生的事,如孩子们刷牙、睡觉。

另外,《玛德琳》的诱人之处,就是画出了巴

黎的风景。附录一一标出了巴黎有名的场景,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卢森堡公园等等。

《玛德琳》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人呢?应该是那

十二个小女孩。最让人喜爱的一个画面,是十一个小女孩排成两排,一人手拿一朵花走进玛德琳病房的那个画面。一样的个子,一样的帽子,一样的衣服,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发型都是不一样的,个性鲜明。十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偶数,日本就有研究者指出,这本图画书的魅力之一就藏在十二这个数字上,因为十二既是一年的月数,又是一天的小时数,是我们日常中最亲近的一个数字。当它缺少了一个,就会引起一种不安,而那就是这本图画书引人思考的地方了。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

1898 年4 月27 日出生于奥地利蒂罗尔州。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母亲是一位富有的啤酒酿造商的女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跟随外公长大。他喜欢画画,却遭到了外公的反对。作为一名“问题少年”,他从公立学校转到私立学校,不断地惹是生非,后来还是辍学了。他拿着一叠叔叔写给纽约有名旅馆经理的介绍信,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可他在纽约的旅馆里没干多久,就因为穿着一只黄色的鞋子和一只白色的鞋子上班而丢掉了饭碗。

不过,只要他还能付得起学费,他就去上美术课。

1917 年,他应征入伍,没有上前线,而是被送到了佐治亚州的一家精神病院当了一名陪伴和德语教师。后来根据这段亲身经历,他还写了一本名叫《我与美国的战争》的引人发笑的传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又重新回到纽约,并且加入了美国籍。

1925 年,他得到了一个与别人共同经营“哈布斯堡王朝餐厅”的机会,他在餐厅的墙壁上画画,在自己住的公寓的窗户、窗帘和墙壁上画故乡的风景。有一天,Viking 出版社的童书编辑梅· 玛斯看到了这些画,便鼓励他创作图画书。1939 年出版的《玛德琳》不但成了他的代表作,还为他赢得了凯迪克奖银奖。十几年后,他又推出了《玛德琳的救援》、《玛德琳和坏帽子》、《玛德琳和吉普赛人》、《玛德琳在伦敦》,其中《玛德琳的救援》获得了1954 年凯迪克奖金奖。他一生只创作了十三本图画书。

[ 美] 罗伯特· 麦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 文· 图Make Way for Ducklings

Viking Press 1941

河北教育出版社 柯倩华/ 译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