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10742500000019

第19章 让路给小鸭子

野鸭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飞到波士顿时,他们都累得飞不动了,恰好公园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个小岛,于是就飞下来过夜。

第二天他们准备开始新的旅程时,马拉太太说:“我喜欢这里,我们在这个池塘里做窝,准备照顾我们的小鸭子吧。”可他们差点被男孩子们的自行车撞翻,只好重新找地方。最后,他们在查尔斯河的一个小岛上安了家。马拉太太生了八个蛋,孵出了八只小鸭子,分别是杰克、凯克、莱克、米克、尼克、传克、皮克和卡克。

有一天,马拉先生决定要去看看这条河的其他地方,他对太太说:“一星期以后,我们在公园里见面。你要好好照顾小鸭子哟!”

马拉太太教小鸭子游泳、潜水、排成一排走路。这天早上,她带他们游到了对岸,摇摇摆摆地走上马路。可车太多,他们过不了公路,便嘎嘎地大叫起

来。警察麦可吹着哨子跑过来,站

在路中央,举手命令所有的车子都

停下来,让马拉太太和她的孩子们

过马路。他又打电话叫来了一辆警

车和四个警察,继续保护马拉太太

他们过马路。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942 年美国凯迪克奖金奖

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 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出版者周刊》“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第96名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 本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 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 图画书研究部编《图画书· 为孩子选择的500 册》

获奖及推荐记录

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82

《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是一本最仁慈的书。

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这本开本巨大

的图画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主题。作者用深褐

色、略带那么一点暖暖的暗红色

的笔触,画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

车辆,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

路的温情故事。

可是,也有人读出了另外一

层意思,不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这

种仁慈。相反,倒觉得作者是在

诘问这种仁慈:丧失了家园、徘

徊在波士顿上空的野鸭真的需要

人类的这种仁慈吗?其实,作者在书里已经把这种不安、焦灼,甚至是愤怒表达得清清楚楚了——野鸭无望地盘旋在天上,几乎碾到野鸭的疯狂的自行车,面对车水马龙,野鸭们发出的刺耳的嘎嘎声,不都可以看成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吗?

当然,这话说深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

种解读是太过深刻了。

说到这本《让路给小鸭子》,人们说得最多的

还是罗伯特· 麦克洛斯基如何获得灵感、如何买了一大堆鸭子养在公寓里画速写……关于最初的灵感,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作者最初注意到鸭子,还是年轻时每天早晨去美术学校上学、穿过波士顿公园的时候。四年后他回到波士顿,注意到鸭子的安全通行的问题,也见到了一些新闻报道,于是,就萌发了画这样一本书的念头。

至于养鸭子,确有其事,他在凯迪克奖的获

奖感言中就证实道:“为了画鸭子,虽然我兜遍了动物园、博物馆和图书馆,获得了知识,但我还想知道活着的鸭子的生态,于是我就买了好几只鸭子,和它们一起生活在公寓里。”据说他为了把鸭子画得栩栩如生,不但趴在地板上,“平等地”

观察鸭子的各种姿势,还把它们放进有水的浴缸,细细观看它们的泳姿与动作。仅仅是为了想知道鸭子在天上飞翔时,喙从下面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他就会把鸭子用毛巾裹上,放到椅子上,然后仰面躺下画上几百张速写。

不过,罗伯特· 麦克洛斯基也确实画活了野鸭马拉夫妇和他们的八个孩子。逼真、传神,还要加上一个词:可爱。当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飞抵波士顿时,一只向上振翅,一只向下振翅,我们仿佛听到他们翅膀击打空气的声音,看到他们身上细小的羽毛在风中闪动。当马拉先生一个紧急刹车躲过了自行车时,一片烟尘似乎扑面而来,我们既为他捏了一把汗,又为他那个屁股着地的样子忍俊不禁。那群排成一排、摇摇晃晃地跟着妈妈过马路的小鸭子就更让人喜爱了,你看最后那一只,因为怕掉队急成了什么样子。更好笑的是,你看当听到有路人夸自己的孩子时,马拉太太显得多神气啊,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这本书还有一大看点,就是作者使用了鸟

瞰——真正意义上的鸟瞰——的镜头。故事一开始,就是两幅充满张力的大鸟瞰;隔了几页,又是一连三幅恢弘壮观的大鸟瞰。它们与我们常见到的那种鸟瞰不同,因为画面中多了两只飞翔中的野鸭,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动感。盘旋、下坠……我们好像是插上了一双翅膀,随同它们一起飞过波士顿的上空。就这样,野鸭的视线和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在胖警察麦可的指挥下,马拉太太和她的八个孩子终于安全地通过了马路。

我们的视线在天上重合到了一起,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故事的舞台,还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人们说到这本书时,还总忘不了提上一句:

幽默。

鸭子们说过就不说了,那个热

心肠的名叫麦可的警察的形象

也实在是让人过目不忘。小

眼睛,大肚子,看着他扭动

着臃肿而又逗人发笑的身

躯,慌慌张张地吹着哨子奔

向马路,又慌慌张张地奔回

岗亭时,谁能不笑出声来呢?

《让路给小鸭子》之所以会成为久负盛名的经

典之作,除了人们说的严密架构故事的能力、构图大胆、强调细节、巧妙的空间处理、出色的写实力以及石版画风格的对开大画面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对待图画书的那种虔诚的

态度。要知道,他出版这本《让

路给小鸭子》时,还是一个

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可是他

一生的作品极少,一共只出

版了八本图画书,是一个慢

工出细活的作家。他自己曾

经说过,他画一本书,至少要

两到三年。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

1914 年9 月15 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镇。他在一份自述里说:“我手指刚长到能练音阶时,我便上了钢琴课。接着我又开始玩手风琴、学打鼓,然后是吹奏黑管……可是我又开始迷上了各种电器和机器。我组装了能遥控的小火车和小吊车。但是高中时出刊物人家让我画插图,于是我的发明家生涯遂告结束。”1932 年他高中毕业,靠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得到的一笔奖学金,他来到波士顿,在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接着又去纽约深造。

有一天,他携着一些作品去拜访一家儿童出版社的编辑。那位女编辑翻了翻他画的中世纪的神话,便说他思路不对,劝他应该画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比如家乡的故事。这次见面,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回到住处,不知不觉便画起记忆中的俄亥俄州小镇上的各种事情,画完了,又配上了文字。后来他一直都是先作画,然后再配上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用图来思维的”。第二年,他带着原稿又一次拜访了那家出版社,这样,他终于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蓝弟和口琴》。这一年,他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佩吉结婚。

1941 年,他以在波士顿公园得到的灵感创作的《让路给小鸭子》,获得了1942 年凯迪克奖金奖。随着长女小塞尔的问世,他偕妻子女儿一起搬到了缅因州附近一个风光明媚的小岛上。这个小岛让他终身受益,他总是长时间地观察海岛和海上风光,获得1952 年凯迪克奖银奖的《海边的早晨》和《夏日海湾》都是取材于他在小岛上的体验。他另外一部有名的作品是获得1949 年凯迪克奖银奖的《小塞尔采蓝莓》。1964 年,他取得了迈阿密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2000 年,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活着的传奇人物”名录。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远的乡下有一座小房子,她非常坚固也非常漂亮。那位把她盖好的主人说:

“这座小房子永远也不能卖,出多少钱都不卖。我要一直看着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住在里面。”

小房子坐落在山冈上看风景,看日月星辰,看春去冬来,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有一天,弯弯的乡间小道上来了一群测量员和铲车,在铺满雏菊的山冈上挖开一条路。接着,有汽车开来开去,出现了小商店、加油站……慢慢地,小房子的周围变成了一座城市,高楼林立,还通了高架列车。到后来,小房子只能在中午才见一会儿太阳,晚上根本见不到星星和月亮。小房子很孤独、很难过。她不喜欢住在城里,夜里她经常梦见乡下,那开满雏菊的田野,还

有苹果树在月光下跳着舞。

一个春天的早晨,那位把小房子盖得很好

的主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女来了,把她又搬回到了乡下。坐落在原野中央的小山冈上,周围长

着苹果树,小房子高兴地笑了。她再也不会

对城市好奇了,她再也不想住到那儿去了。

天上的星星对她眨眼睛,弯弯的月亮升起来

了,这时正是春天,乡下处处安静、平和。

[ 美]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 )/ 文·图The Little House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42

南海出版公司 阿甲/ 译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