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慈星密码
10741300000049

第49章 上市之路新思考

“上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方向对了,路就不远。”

——孙平范

对企业而言,如何选择上市地点,从专业角度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要考虑。

第一个就是从业务发展的需求来考虑。比如一家高速成长的高科技公司,是选择纳斯达克,还是伦敦,或是香港。目前国内的创业板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公司将来要拓展海外业务,希望塑造一个全球的平台,那到底是境内还是境外上市,这是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因素需要考虑的是融资和再融资的成本。

IPO融多少钱和企业需要花多少成本,在这方面进行考虑就是投资人对该行业的熟悉程度,就是在IPO的时候它到底给你多少,你的股票进行交易后,它可以达到多少市盈率(P/E)。

第三个考虑的因素就是公司的价格和股东的结构。

作为中小企业,目前有三条出路:一个是A股上市,创业板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第二个是境外上市,但境外上市还牵扯到了境外换股的问题,理论上可行,但是实践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第三个是一个新的模式,即同时上市,作为在境内注册的一家国内企业如何同时在A股,或者是在纳斯达克或者是在香港,两地同时上市。

上市要准备什么?

企业在上市前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两大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前者包括管理层和企业是否做足准备上市、企业的前景是否适合上市、企业是否已经达到业绩记录及盈利要求这三点。后者则有股票市场的整体气氛是否适合企业上市、是否长期吸引投资者。同时,选择合适的交易所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形象和投资者的信心。

比如在美国上市的成本比伦敦高出许多,因为每一个地区都有它的费用标准,主要是一些专业人士的费用。专业人士包括律师、会计师等,这些费用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士的收费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香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可能很贵,相对来讲香港较便宜,国内最便宜,本身这个成本就不一样。其次,因为在美国上市对每个企业的要求提高了,管理层很看重这些,以前不要做的事现在都要做。所以这个费用是相对增加。还有一点,有一些做得不好的企业,以前的做法不怎么透明公开,有一些审计的错误问题,要上市就需要替换另外的审计师。

谈到企业上市,不得不说买壳和借壳。所谓壳,就是一家上市公司在一个交易所上市的资格,这里已经有一个价值。变成这个价值后,你可以说这是可以买卖的,可以互换的,为什么这些壳可以卖,就是经营不行或者是表现不太好,投资者失望,感觉这个壳一定不太好。

不过,企业想要买到一个好的壳也是不太容易。所谓买壳和借壳的分别,我觉得主要是在关联的交易。所谓买壳上市就是跟你没关系,本身就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是通过收购一个壳,最终能达到自己上市的条件。有一些旧的业务会剥离,这是买壳。借壳方面,所谓借,谁会借给你,一定是有关系、有关联的才会借给你。所以一般我们说借壳可能是国内的一些企业,有一些子公司,比方说它在香港上市,那么它的母公司把部分资产转移到子公司,变成一个大股东在里面,这个手法等于是通过一个上市的子公司来实现某公司的上市。花钱买了壳以后,把自己的资产注进去,这个也是一种介入。

一家高成长性企业顺利上市之后,自然会面临投资者是否对其有信心,从而进行投资的情况。对投资中小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必须明白市盈率的概念,这是衡量股票投资的一种方式。市盈率包涵每一股的股票和每一股的盈利两方面。比方说,这个股票现在的市场价值是十块钱一股,每年赚一块钱一股的话,那它的市盈率是十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每年是赚一块,如果现在要买这个股票,就要付十块钱,如果它每年都是产生一块钱的利润,并且每年将这一块钱利润都派给投资者的话,那么投资者在十年后就可以收回这个成本。从这个道理来看,认为它是好公司,那么两三年就收回成本了。每一个公司都是看它的基本条件,不是看市盈率,有的公司市盈率超过一百,买者依然很活跃,这是因为大家还看好它将来的增长,高市盈率的公司基本上大家对它将来增长的憧憬很大,今年增长一块钱,可能今后几年增长会达到每股赚五块钱。因此,企业可以根据盈利能力的15倍做一个IPO价钱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