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慈星密码
10741300000030

第30章 曾经的技术偏执狂

勇者争天下,智者谋天下。

对于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而言,技术往往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也是区别于国外企业的弱点。在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似乎只有“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唯一道路。而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成长于坊间草根的民营企业,却正在通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用自己开发和掌握的核心技术颠覆国际企业的垄断梦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国际企业的尊重。

孙平范认为,竞争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敢于直面竞争,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正由此,通过对产品技术的提升和对服务的完善,慈星在与国际品牌的对话中,正获得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一直就保持很强的创新意识的孙平范董事长认识到同样是横机,拥有高新技术的电脑横机就能获得比技术简单的手摇横机多出数十倍的利润。同样,在横机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开发与设计新产品和新流程的能力,以及以独特方式整合关于物质世界知识的能力,包括技术诀窍、方法、程序、经验和实体设备等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企业的异质技术资产。

2003年,在确定转型进入电脑横机生产后,孙平范果断带领公司员工,移师以工业制造闻名全国的浙江慈溪,并注册成立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进行慈星牌电脑横机的研发生产。

从最初开始规模发展时,慈星就已经认识到,迅速打开市场的唯一出路就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而潜心打造属于慈星的一流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具有了这种只有始终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地通过创新进行提升,企业才能在行业竞争始终保持领先优势的意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和开发,来提高核心技术。

2005年,慈星介入了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的研发生产,打破了国外厂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有力动摇了他们的垄断地位。

2006年,慈星成立了慈星纺机研究所,组建了一支技术顶尖的高层次技术研发队伍。同时,围绕慈星全电脑横机的技术改进与成型,先后成功开发出的多种型号的电脑横机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品和不同区域的毛衫针织企业设备使用需求,使慈星电脑横机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迅速走向市场。

2009年,慈星与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正式签约合作,双方联合组建“慈星针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为慈星电脑横机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电脑横机行业领军品牌的慈星,在技术实力上已经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成功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电脑横机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品和不同区域的毛衫针织企业设备的使用需求;企业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我掌握,50余项国家专利确保了慈星在技术品质上的成熟;产品从一投放市场便受到了针织毛衫企业的欢迎,并确保了慈星在与国际品牌电脑横机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看重技术的孙平范强调,企业生命的核心还是技术,是创新,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就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加工制造环节。换句话说,自主创新是企业走向利润集聚高端的必由之路。因此,孙平范十分注重产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即使在最初从事手摇横机生产阶段,他就十分关注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不断改进和吸收先进产品技术并运用到产品中,使得最初的手摇横机的销量也位居行业前列。

为了在技术上能有更大的突破,2004年开始,慈星每年投入销售额的3%以上专项资金进行技术的研发和提升。最初,这是一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亏本”的买卖,而对于专注于自主创新的慈星而言,这项投入却是必需的。“技术创新是资金密集型的投资活动,离开资金投入就无从谈起。”

为此,慈星将研发看得无比重要,在有必要时还加大对技术投入的拨付比例,而这在国内的多数装备制造企业看来,无疑是一项疯狂的举动。相信只有每年坚持不懈地投入资金,才能取得突破。

很难将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和回报比进行量化,但可以明确的是,只有始终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地通过创新进行提升,企业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从1991年开办金星针织机械厂,到1993年自主开发国内第一台微电脑织领机,再到1998年自主研发电动横机,又于2003年成立了现在的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做电脑横机,直到今天并购国际品牌,成立国际性技术研发中心,正是坚持了“核心技术一定要自己拥有”的信念,才使孙平范成就了今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