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消费创富
10732300000076

第76章 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钱工作

富人为什么会富?因为他们是生产消费者,他们拥有更多,因为他们以“我的店”的方式思考,他们以店主、而不是顾客的思考模式,然后按照这种模式去做。因此,如果你想像富人那样不在为钱而奔波,不在为钱而工作,那么你要学会做亿万富翁所做的事情。亿万富翁是生产消费,而不是消费,就是那么简单。

你呢?你是一个富人吗?或者,你加倍努力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相反,如果你更努力地工作,你绝不会孤独。联合国的一个调查发现,现在美国人的工作时间比任何其他工业国家更长。遗憾的是,延长工作时间不等于创造更多的财富。

钱可以购买一些自由,但自由只是让你有更多的选择而已。在美国,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5 000美元,其实这是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的。最大的损失不是说你现在得到的钱,而是你还没有挣到的钱。

罗伯特·清崎认为,金钱是一种情感事物,正因为如此,股票市场上才会受人类的两种情感驱动:贪婪和恐惧。当贪婪和恐惧崩溃,人们损失惨重时,紧接着的是沮丧。沮丧则由人类的另两种情感所构成:气愤和悲伤。正是在这些不良情感的驱动下,投资者往往会做出错误的操作,发生短视行为。

有这样一句格言说得好,“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点’。”遗憾的是,这句话确实适用于千百万人,因为学校没有把财商看做是一种智慧,大部分工人都“按他们的方式活着”,这些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账单。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额度,你就会明白这一说法确实道出了某种程度的真实。

纯粹的结果是大部分工人从不越雷池一步,他们按照别人教他们的那样去做: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人为工资和短期福利而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却常常是灾难性的。

很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生活却总是被别人过着。他们认为自己的房子、汽车、高尔夫俱乐部、时装、别墅等都是资产,却总是被债务困扰着,因为没有人对他们强调说:“你是欠别人债的人。”

看看一般受过教育的、努力工作的人的生活,就会看到一条十分相似的道路。

孩子出生了,然后去上学,自豪的父母十分兴奋,因为他们的孩子成绩十分出色,而且进了名牌大学。之后孩子毕业了,也许继续深造,然后像编好的程序一样做下面的事:找个安全、稳定的工作,也许是个医生或律师,或参军或进了政府部门。他开始挣钱了,而且开始购物。手里有了钱,就开始约会、结婚,夫妻两人都在工作,两份收入,他们觉得获得了成功,前途光明,于是决定买车、买房、度假并且生孩子。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需要大量的钱。那对幸福的夫妇认定他们的职业是重要的,并且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寻求升迁和加薪。加薪实现了,而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使他们需要更大的房子,他们不得不努力地工作。他们成为模范雇员,甚至可以说有为公司献身的精神。他们又进了学校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以便让自己能赚更多的钱,也许他们干了两份工作。他们的收入上升了,同时对他们的收入征的税和对他们新房子征的税也上升了。他们得到了大额的工资单,但同时也用于大量的开销。孩子们长大了,为供他们上大学和为他们自己退休需要准备的钱也越来越多。

这对快乐的夫妇,在35岁后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他们不停地为公司和老板工作,通过缴税为政府工作,通过付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为银行工作,但等待他们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债务和催款单,于是他们需要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获取债务,从而陷入财务紧张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所谓的“老鼠赛跑”。你的自由被捆绑在为人打工上,为了这份薪水,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你很多时候要忍气吞声,要牺牲自尊。难道有比没有尊严地活着更让人沮丧的事吗?更糟糕的事实是:打工(不管是打多高级的工)不可能使你富有,它只能确保你得到工资。当你没有工作能力的时候,你将如何呢?在美国,社会保障金制度被预期在2032年破产,医疗保险制度到2050年破产,当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需要这些保障金的时候,它们却不见了。在中国,用工制度和医疗制度都已经改革,现在,我们的父母还能领到退休金,而我们不仅要为现在的医疗费用操心,更得替自己的将来着想。我们借助于社会的和商业的保险,这便加剧了我们的年支出———因为回报率越高的保险,保险费就越高。

所以,致富只能是你自己的工作———你必须为自己工作,才有可能致富。当然,仅仅致富并不能说明你就财务自由了。

如果你一直都是以消费者,而不是生产消费者的模式思考,而在财务上走错了方向,现在掉头还不迟。就好像卡通片《家庭马戏团》中的比尔·金的“祖母的忠告”一样,祖母的4个孙子围在她的身边,听她说每一句话。她的忠告永不过时:“如果你曾经在生命中走错方向,请记住,走向天堂的路允许调头。”

祖母的忠告说对了,如果你要改变你的行为,永远不会太迟。她智慧的忠告不仅适用在拯救世人,也适用于财务方面:走向财务自由的道路可以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