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消费创富
10732300000012

第12章 打折的水平

上面我们提到,打折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是在“省”钱而是在消费钱。这是对消费者而言。当然对于商家来说,打折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

对于消费者来说,打折当然是一件好事,所有的人包括百万富翁都喜欢减价。消费者在购物时都希望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态。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心态,为商店促销推出打折活动,但是有的商家们真的在折扣方面打出水平了吗?

科维特廉价百货连锁店的创始人尤金·弗考夫,曾经被作为一个典型美国人成功的典范。1948年,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在美国曼哈顿的一条小街开了一家皮箱商店。取名为E·J·科维特商店。

起初,科维特商店的基本进货项目是皮箱。为了方便顾客,弗考夫开始以近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家用电器。不久,他把生意扩大到自来水笔和照相器材。在最初的日子里,弗考夫以只比批发成本高10美元的价格出售它的所有家用电器。

“假如有人要买批发价是1 000美元的立体声音响设备,我们就只加价10美元然后让他买走。”在这个过程中,弗考夫对商品经营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法。科维特公司也成为了当时折价的商业先锋。

实行这一策略后,人们开始在外面的人行道上排起长龙等着能到这里来买便宜货。弗考夫发现他在出售家用电器上能赚钱,每年的营业额达到100万美元。

此后,这家公司在10年内把营业额从5 500万美元提高到75 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科维特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但是,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到了1966年,科维特公司却因其规模和速度发展太快而无法控制,最后陷入了困境。

这其中,公司的经营项目由硬货向服装及时尚商品的转变,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像大部分廉价商店一样,弗考夫开始是对一些耐用品打折扣,其中包括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立体声音响设备,还有诸如电熨斗、烤面包炉、搅拌器等小型家用电器及照相器材。但经营百货的想法把科维特公司又带进了服装和其他纺织品市场,这些商品能提供较高的利润。不过,由于式样过时或时令不合,降价和存货滞销的风险很大,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比经营销路相对稳定的耐用品要高。最后,由于科维特在纺织品和时装方面的经营失败,科维特公司不得不与斯巴坦斯工业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制造和零售低档时装的联合大企业)合并。

另外,食品的经营也困扰着弗考夫。1961年,科维特公司有两家超级商场。后来,公司开始增加超级商场,很快发展到22家,其中6家在底特律和芝加哥。这些地方对不熟悉当地肉类和农产品购买习惯的东部零售商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当然,扩大超级商场的经营是合理的,因为消费者通常每周采购一批食品,把超级商场建在廉价商店附近,顾客就能更多、更经常地光顾。

不幸的是,在经营食品时,公司却无法保证廉价多销的基本原则———高周转率。这些食品商店在没有储藏货物的仓库的情况下就开张,这意味着,假如要避免某种商品缺货的现象发生,它们就不得不各自在商店里储存更多的商品。但是,大量存货与存货快速周转及高营业额是格格不入的。还有,那时超级商场行业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到1964年为止,这一经营业务的损失达1 200万美元。

看来,这位折价商业先锋在打折方面也败走了麦城。

为了生意兴旺,打折促销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不计后果,盲目打折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可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打出折价时一定要有水平。

近年来,不少商家在节假日推出了“买100送50”之类的活动。活动大多并不是消费者买100元的商品就返还50元人民币,而是给50元的“代金券”,“代金券”仅限于当日有效,从而使消费者陷入买东西—返券—用返券买东西—再返券的怪圈,最终导致消费者钱越花越多。

其实这些活动根本就不是为了让利给消费者,若是真心让利,直接降价好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有某些业内人士自揭黑幕,明确指出有些商家根本就没有备足广告中所述超低“特价机”的数量,甚至根本没有准备,所谓“特价机”只是个“诱饵”。而且某些“特价机”之类的电器还存在偷工减料问题,或者根本就是返修品。

另外,还有一个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消费者们对待类似活动的热情和消费观念。诚然,谁挣钱都不容易,想省钱是很正常的。但盲目追求打折、酬宾等,遇上那些“买100送50”的情况,有些时候不仅省不了钱,还会为了不“浪费”代金券花掉更多的钱,因为头脑一热买下许多用不着的东西。

看看吧,无论怎么说打折都不会给消费者省钱,它只会让商家盈利。如果你继续像消费者一样思考,买每一样东西都想通过打折来省钱,最后,你只有将你的梦想打折了。

你每天都想着打折时购物,最后你的家里会堆满了用打折买回来的东西。几年后,你决定清理一下,再卖掉时,本来100元买回来的东西,能卖10元就不错了。就是说,从当时来看,你或许是省钱了,但是从物品的利用率来看,或许比不打折的商品价格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