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10728600000085

第85章 以财聚才,以才取财

大鹏高飞青天之上,是因为翼下有风力扶持;巨舟航行大海之中,全凭水力的托举。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就不能离开他人的帮助。王炽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巨大的事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注意广结善缘,广结关系网,广交天下朋友,从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自然广博天下财。

在王炽一步步踏上钱王之路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帮助的人可谓不计其数,从绿林好汉到朝廷大员,从街边乞丐、小伙计到达官显贵、大主管……假如没有这些人的帮忙与照应,王炽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1864年7月,挂着“滇南王四”牌号的马帮由王炽亲自押运,满载川货回滇。有谚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由于巴蜀在经济上、军事上以及地理的独特地位,所以每当改朝换代或分割的时代,巴蜀便成为“野心家”的乐园。

清咸丰同治年间,川滇一带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会理以北,昭觉、宁南之间,常有数以百计的“棒老二”打劫过往客商。因此,在这一带赶马行商,确实要有超乎常人的胆识。

有一天,王炽马帮从昭觉南行不到20里,只听一声响,山间窜出“曾么把”的缕罗百余人。赶马的人看到山比来了拦路土匪,纷纷丢下马驮,惊慌地四散逃亡。但是,王炽知道,不狠跳一步,就永远跟不上别人;不吃点苦头,心头就不踏实。眼前这个“曾么把”摆不平,滇黔一带的生意就做不成。于是,他随机应变,以拜会“曾么把”之名,请“棒老二”带路。“曾么把”听说“滇南王四”求见,也深感诧异,可相互通报并寒暄后,“曾么把”被王炽不卑不亢的言行和“诚意”所打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之后,“曾么把”还设宴款待了王炽及其全部人马。而且,临别时只留下了一半的货物,其余一半连同马匹依然送还给了王炽。并传令各山寨“棒老二”及众哄罗,今后凡见插有“滇南王四”旗号的马帮,一律不许侵扰。

就这样,王炽在滇川往来的路上,得到了“曾么把”的照应,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活,逐渐成了滇川马帮的大锅头。

后来,在为四川盐茶道筹银的过程中,王炽又结识了唐炯。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这位朝廷大员的照应,王炽的买卖更是越做越大,“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然,他的那些伙计和合伙人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少了一个人的帮助,王炽都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做的这么大,毕竟“独木难成林”。

“死店活人开,经营靠人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作为一个商人,王炽是深谙“以欲从人”之妙的,他延揽人才的手腕,除了以诚相待、信则不疑、用之不拘一格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财聚才,以才取财”。这一点从他招纳李耀廷这个人才可以看出。

王炽认为李耀廷是一个商界奇才,很想让他进人自己的天顺祥。但李耀廷欠天顺祥2500两,欠外庄款银5000两,这是一笔不小的欠款,但王炽为了得到这个人才,不但允许其缓时归还欠天顺祥的2500两,而且还垫付了他所欠外庄的5000两。王炽的这一慷慨举措令人倍受感动。并一下子打动了李耀廷的心,王炽得到了一个确实有能力,也的确忠心耿耿的帮手。

王炽非常注意运用物质利益这一经济杠杆,如:工友的住房、衣服、三餐都是由号上出钱。这样,一则可使雇员专心致志地工作,二则使他们感恩戴德,千起活来,自然更卖力。王炽进行利益驱动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人力红利股。这种方式使大家都有好处可得,并把各自的利害得失与票号捆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为王炽效力也是为自己效力,为自己奔波也是为王炽奔波,真所谓“福祸同当”。

王炽的做法,既有人情,又有远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商人,在开辟一项新的业务,或做一项新的投资时,可以毫不犹豫地大把花钱,但在延揽人才上却做不到如王炽一样慷慨大方。他们也有自己看似合理的想法,比如他们认为人心并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与雇员之间的交往,只要待之以诚即可,不必在乎付酬的多少;再比如他们认为雇员报酬多寡应当以经营效益的好坏来定,所谓个人收益与经济效益挂钩,效益好雇员可以多得,效益不好雇员自然不该多得。

这些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实际运作确实会有收效。但往深处看,这其中却隐藏着留不住人才的危机。

要延揽人才,收服人心,待之以诚当然是必须的,但如何显示自己的诚意却大有文章可做。生意场上有自己特殊的价值标准和交往原则,不能简单地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式照套,用人于商场搏战就是用人给自己挣钱,别人可以给你挣来大钱你却不肯付以重酬,你的诚意又何从显示?而以经营效益为付酬多寡的依据,则更是一种不能待人的做法。

薪酬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要素。第一,以效益好坏为付酬多寡的依据,实质上以自己所得的多寡来决定别人所得的多寡,这本身就给人一种你仅仅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印象,难以待人以诚;第二,经营效益的好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的好坏以及你作为老板决策的正确与否,都将是影响经营的直接原因。因此,以效益为付酬依据,不可避免地会将由不为人力所左右的客观因素或自己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转嫁到雇员身上,这也就更是无论如何不能被看作是待人以诚了。

王炽招揽人才就从来都是不惜以重金,在他看来,以财揽才就如同用钱买货,货好价必高,值得重金揽得的人也必是忠而得力的人。同时,王炽也从不以自己的生意赚赔来决定给自己手下报酬的多寡,无论赚赔,即使自己所剩无几,甚至吃“倒账”,该付出的也绝对是一分不少。

王炽的这种不惜重金聘人才的思想,在他的经商过程中,收到了卓著的成效,也给后来人以很大影响。我们常说有钱要花在刀刃上,在生意场上,得力的人才当然是刀上之刃。为延揽人才,花重金是值得的。王炽以财“予”才,以财“取”才,这给他的事业带来了真正的人才,带来了昌盛,使其成为了“清廷之国库”。这一点,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也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