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10728600000084

第84章 富而不吝,慷慨好义

王炽在自己的商旅生涯中,不但善于经营,趋利聚财而成为巨富,而且还能够把钱财看得很淡,能够富而不吝,慷慨好义,爱国惠民,乐善好施。

1893年(光绪十九年),四川泸州跨江大桥被洪水冲塌,泸州位置十分重要,是滇黔北上要冲。桥被冲塌后,过往的商人和旅客只能依靠木船摆渡,行人大感不便。王炽闻知此事后,便表示愿意出资建一座永久性的跨江铁索桥。王炽说到做到,立即派人聘请工匠,购置材料,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修建完成。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与虹溪接界的华宁县盘溪镇南盘江大桥被洪水冲毁,为了方便广大行人,王炽又捐献巨资修建盘溪铁索桥。这座桥桥面铺木板,两端有亭,桥面上盖廊房,行人在桥面行走不怕风吹、雨淋、日晒。

在此前后,王炽又捐资在弥勒与邻县接界的主要南盘江渡口建造了两座铁索桥。此后,王炽还出资修建了昆明城区至西山碧鸡关的石板路工程,这段路面修好后,商旅及车马通行便利多了。后来王炽还在家乡虹溪镇修筑了一条石板路。

后来,王炽又看到虹溪书院破烂不堪,立即捐资扩充、修建;看到地方无救荒之粮,便设义仓社仓以备用;他看到街邻子弟失学,就兴建义塾以教育孩子;见士子乡试无住宿,便捐置虹溪试馆供用;见省城经正书院膏火不丰,又捐资金1500两白银开设了“兴文当”;看到三迄举贡北上艰难,捐万数千金送人卷金会;临安匪乱,地方惨遭蹂躏,王炽又捐资济民,购米散放。

在晚清这种江河变色、天地变换的乱世之际,王炽仍然能够从大局出发,尽力来缓解百姓的困苦,所为何因呢?其实,王炽不是朝廷命官,百姓之苦与他何干?而且王炽是商人,商人的行事原则是利字当头,不及其余。但王炽明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和“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道理。因此,王炽乐善好施,为百姓着想。

王炽为什么能这样乐善好施呢?人生的一切欲望,归纳起来是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人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一些庸人、小人把物质欲望当作人生的全部,他们不惜一切追求物质,没有多少精神追求。然而,人活着总是要有一些精神的。没有精神追求,成为一个拜物教的信徒,其生活必定是无甚生趣的,有太多私欲的人,必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遇事算计利害。王炽虽然是一个商人,虽然也追求利润,但他却能以义用财,为国为民用财。

做商人难,做好商人就更难。在商业场中,大家为了一个“利”字,绞尽脑汁,煞费心机,其间的明争暗斗层出不穷。你算计别人,别人也在算计你,要想在这相互的算计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常胜将军,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做到者实在太少。真正在商场中功成名就者,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在商海中沉沉浮浮,最后随历史的潮流而去。王炽能够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商贩发展成为富甲全滇的商人,的确显示了他在商业竞争中的非凡才华。

王炽的成功,除了其非凡的商业才华外,还有他的行事处世手段。王炽不仅仅把“利”当作行事的惟一目的,更善于把中国人一向推崇的“仁”与“义”溶入商业活动中。与他进行商业往来的人都极为赞赏他的为人,乐于与他做生意。这样,王炽在商场中如鱼得水,屡屡成功,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从现代商业眼光看,王炽的以义用财,其实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宣传方式,而且是一种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几雕的绝招。第一,王炽为自己挣得了热心公益的好名声;第二,取悦了官方,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第三,利用那些受惠者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立定了脚跟。这些都为其带来了财源滚滚。

所以说,“仁”也是王炽经商的重要精髓,是王炽从商的大智慧之一。其主旨在于“有慈善心,肯施惠于广大群众”,才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才能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利润。因此,可以说,王炽的“仁”也是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