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10727500000006

第6章 一、羊图腾概说

图腾是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宗教意识。“图腾”(Totem)一词是从印第安语转化而来的,意为“种族”、“家族”、“他的亲族”。岑家梧先生在《图腾艺术史》一书中论及图腾的产生时认为,一切民族无不经过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而“图腾制为原始人类从事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上必然产生的集团体制。”的确如此。不同地域的原始人群,由于所处地域产生的自然物不同,生产工具的样式不同,因而狩猎与采集的对象、范围也就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以狩猎或采集同一种类动植物而形成的生产集团。这一集团人的生活主要依靠这种动物或植物,因而他们认为该种动、植与他们存在某种血亲关系,于是这种动物或植物被尊奉为图腾,并加以崇拜。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图腾崇拜也因此而产生了。崇拜对象为动物、植物或其他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物,而羊、牛、马、鹿、熊、虎等动物占绝大多数。

弗雷泽的巨著《图腾崇拜与外婚制》和《枙图腾崇拜与外婚制枛补篇》两书证实,图腾制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澳大利亚的所有原始部落,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很多部落都存在图腾崇拜或图腾崇拜残余。这些部落的人相信他们的群体起源于图腾祖先,他们以图腾命名,承认与图腾存在血缘亲属关系。

一般说来,被列为图腾的动植物是神圣的,应禁止杀食的。但是前面说过,作为图腾的动植物常常是该集团主要的衣食生活来源,是他们生存所必须依赖的,不可能绝对禁杀禁食。于是,人们就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进行杀食。这样就出现了图腾抽象化的倾向,即图腾对象由一般到个别,而图腾神和图腾祖先的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在狩猎时代流传着这样的习俗:被狩猎的动物有主宰神,人们通过祈求主宰神可以获得食物。而这些主宰神同时又是该种动物的保护神,禁止人们滥杀滥捕。迄今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的哈萨克人仍认为,牛、马、羊各有其主宰的神:牛的主宰神是“精思格巴巴”,骆驼的是“奥依斯尔哈拉”,主宰羊的神是“巧滑阿塔”,这些神还保护着各自的动物。人们在狩猎前举行一定的仪式祈求获得食物,在一定的时候又举行祈求动物繁衍的宗教仪式。蒙古卡尔梅克人奉养一头白羊为“神羊”。从不剪其身上的毛,也不出售。当神羊长大后,其主人想另选一只羊为神羊时,才把它杀掉。并邀请邻居一同吃羊肉,而羊骨骸和一部分肥膘则在土砌的祭坛上烧化,羊皮和头足要挂起来。可见原始人虽然对大自然所知甚少,但他们凭智慧、经验调节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人类的生存。

此外,图腾民族还实行图腾外婚,并有以图腾为族徽及部族名称、用图腾装饰身体及房屋、用具的习俗。在生育、婚丧时还要举行与图腾有关的仪式。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并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原始经济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因而受到世界许多地域原始人群的崇拜。

西班牙著名的阿尔泰米拉洞穴有山羊及马、鹿等岩刻,且有头戴动物角、首的人。这些人双手高举过头顶、作祈祷或跳舞状,似在以舞蹈动作表现动物变人的图腾传说。在画面中,人所戴之羊头、羊角可清晰辨别,说明这个地区曾有过羊图腾制。

法国莫斯特地区因发现旧石器中期的考古遗存,故而学术界把该地发现的文化及同一时期其他各地的文化称为“莫斯特文化”。莫斯特遗址捷什克——塔什洞穴(在苏联乌孜别克境内)是1938年被著名的考古学家A·∏·奥克拉德尼科夫发现的。遗址中首次在中亚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古人化石)遗骸。特别重要的是,在人的遗骸四周发现有硕大的山羊角,全都是一对一对的,三对山羊角几乎是完整无缺地被保存下来。其中一对是自然地呈“叉子”形,竖着安放,角根部朝上,角尖朝下;另一对的两只角彼此交叉成“+”字形,横着安放;第三对山羊角是完全自然地安放在遗骸旁边。此外,在洞穴的其他地方也安放有山羊角断片。还有一对较完整的山羊角角尖对着遗骸的颅骨。非常奇特的是,如果把洞内所有的羊角连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圆圈,而圈内是尼安德特人的遗骸。A·∏·奥克拉德尼科夫认为,该洞穴中遗骸周围安放羊角是一种对死人的祭祀,而这种祭祀是与山羊图腾崇拜交织在一起的。直到现在,中亚的山地居民仍以特殊的态度对待山羊。如塔吉克斯坦地区在近现代仍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对山羊的崇拜现象。

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关于羊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又多是羊图腾观念的反映。古印度的一种神话认为羊是人和诸神的祖先。神话说,太初一切的元素是水,从水里生出了一只金蛋,金蛋孵出了一只羊,羊又变成一人,从他的口里,创造了众神。古埃及人崇拜圣羊阿蒙,奉公羊为神兽,不杀公羊,但是在一年一度的阿蒙节上,他们都要杀一只公羊,剥掉它的皮,把皮披在神阿蒙像上。古希腊的最高神宙斯生下后被他父亲扔掉。是母山羊阿麦尔特亚(Amalthea)将其奶大,而宙斯的化身为“双角弯弯的绵羊”。有一次他在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面前显圣,披着羊毛,顶着羊头。犹太教、基督教的最高神灵——耶稣也是羔羊的化身,《圣经·启示录》中赞道:“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甚至现存一些原始民族中仍有羊图腾制存在。

非洲土人社会中,有图腾制存在的,以北部接近地中海及大西洋的巴巴利之柏柏人为最多。他们遵守禁忌极严,对杀害羚羊、狐、鸟、乌鸦等兽禽的人都要处以死刑。因为他们认为羊等为其祖先。一个阿拉伯部落的人如发现死去的瞪羚,必须像亲属那样把它埋葬,并要服丧七天。大洋洲的巴塔基人被分裂成许多氏族,这些氏族是以父系计算亲属的外婚制氏族。每个氏族都有一种神圣的动物,有白水牛、虎等,羊也是其中的一种。氏族成员禁食这些动物的肉。因为他们认为死后要化身成这种动物,或这种动物解救了他们的祖先。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也是存在羊图腾崇拜的。陈兆复先生在《中国岩画发现史》中谈阴山岩画中的动物题材时说:“阴山岩画中动物题材的作品占全数90%以上,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动物图像是最普遍的崇拜的形式。”岂止是阴山,全国各地发现的岩画几乎都是以动物为主要内容。而羊在各种动物中所占的比例又是相当大的。在有些地方如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代表草原文化的岩画中,羊甚至可以说是先民们在岩石上刻画最多的一种动物。这一现象告诉我们,羊图腾崇拜不仅存在,且较为广泛。

石器时代的中国考古遗存中也发现有不少羊图腾文化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多绘有写实动物纹样和写意动物纹样。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绘有鱼纹、蛙纹,也有羊纹。青海民和县边墙村出土的辛店文化彩陶壶以羊角纹为装饰。彩陶纹是新石器时代最有特色、也最引人注目的艺术之一。大多数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动物纹样以及象征性动物纹样是古代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李泽厚先生在谈到仰韶、马家窑文化的陶器纹样时认为,这些纹样是由动物纹样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甚至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但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这图腾形象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先民在陶器上绘制图腾纹,一则为了表示自己的图腾,另外则是为了标明器物的所属。图腾纹由开始的写实变为后来的写意乃至符号。这个渐变过程竟然产生了美,这恐怕是先民们始料未及的。

前面说过,雕刻、塑造图腾形象,用图腾装饰屋宇及日常用具是图腾部族的习俗。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上出土有卧陶羊,这些陶羊生动逼真,显示出远古居民的图腾雕塑艺术。《魏书·宕昌羌》载:“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儿牛尾及弔羊毛覆之。”这不由使人想到《圣经·出埃及记》中耶和华晓谕摩西“造幕幔之法则”时所说的:“你要用山羊毛织十一幅幔子,作为帐幕以上的罩棚……又要用染红的公羊皮作罩棚的盖……”图腾民族之所以用图腾装饰屋宇,主要是想寻求图腾的庇护。后世人们认为高悬羊皮可以驱邪避祟,悬羊头于门上可防盗贼。如《杂五行书》云:“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人们甚至认为“弔羊角”可入药,“主辟恶鬼虎狼,止惊悸。”(《本草经》)这些实际都是原始图腾民族寻求图腾保护心理的延续。《隋书·西域传》记载,西域诸国国王的王座都镂刻为动物的图案,这也属图腾文化期的器具装饰的遗风,如氾汗国王坐金羊床;何国王坐金羊床。也有的国王坐金狮子座或金马座等。

图腾民族由于坚信其来源与图腾有关,都认为自己与图腾有血缘关系,因而常以图腾为部族的名号或印迹,唐时刻在著名的《阙特勤碑》上的印迹是图案化了的野山羊。突厥文《暾欲谷碑》第7-8行说:“我们住在总材山及黑沙地区,我们吃野山羊和兔子度日,人民的肚子是饱的。”野山羊是他们生存所必需的,因而突厥人以野山羊作为民族的象征。

新疆且末县扎洪鲁克乡发现了一组距今约3000多年的墓葬群。其中的一号墓内为一未满周岁的婴尸。孩子入葬前头戴蓝色的羊毛织帽,裹着紫红色的羊皮织被。身体一边放着羊奶袋,一边放着喂奶的羊角。二号墓主人则在死时用红黑色在脸上涂绘了羊角纹。这个墓葬正是图腾民族轮回转世信仰的体现。图腾民族认为,人死而灵魂并不死,灵魂将转化为图腾,或与图腾在同一世界。灵魂转世时身边应有图腾的标志或图腾物,否则会投错胎。因而图腾民族多以图腾物殉葬,或将死者化装成图腾。从新疆且末县的这个墓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羊图腾部族成员的墓地。后世许多地方形成的以羊角、羊骨或整羊陪葬的习俗,实际上都有图腾灵魂转世信仰的影子。

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我们也可找到羊图腾崇拜的证据。《山海经》作者把很多神灵,不管是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各地区的神灵都描写成动物,或与动物有关,而动物中又有许多是羊。如《山海经·北次二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山海经·中山经》说神伕最围“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是存在羊图腾崇拜的,因为这些“半人半神或由几种动物混合构成的神灵形态……是由动物自然崇拜向拟人形态的社会神过渡的中间形态,具有这种形态的神灵,绝大多数都是起源于对某种动物的神化和崇拜。”

我们下面将详细论述的古羌族,就是对华夏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羊图腾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