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08

第8章 自卑让员工在工作中看不到光明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员工的普遍问题,如自卑、攀比、自负等心理问题正在企业中随处蔓延。作为一个管理者,除了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以外,还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去辅导员工的心理健康,必须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特别是成长过程引发而来的性格与行为,从观念、心理层面着手,方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帮助员工提升。我们给予员工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应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既可以体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也是保障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培养员工的自信心时,要注意到一个最大的“阻碍因素”,即员工的自卑感。不论哪个公司,总存在着一些有自卑感的人。一旦自卑感作祟,就会丧失自信,使其本身能力降低。有自信的人会不断地提出方案,踊跃地发言,做起事来非常积极。而有自卑感的人,因过于注重他人的言论,总顾忌着一举一动是否惹人注意,会不会受到他人耻笑,因此总不敢发表意见。老是以自信者的意见为意见,于是对自己愈来愈丧失自信,愈来愈自卑,最后竟然完全没有个人思想。

王玲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刚接触这项工作的她觉得非常吃力,她看到别人做起工作来都那么轻松,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卑感,她觉得自己好丢人啊,什么都做不好,好心的主管就安慰她:“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熟能生巧啊,你刚开始做自然不太容易,慢慢地就会好的,小姑娘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小玲听了主管的话,觉得挺有道理,果然信心倍增,她不再自卑,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丢人的,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没过多久,她的工作就做得非常出色了,上司还专门表扬了她,她很开心,并且明白了一件事情,做任何事情没有自信是不行的,自卑的人什么也做不好,就只能等待失败的命运。

自卑感是在与其他人比较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凡事不关心或者缺乏竞争观念的人根本就不会有自卑感。例如,某人在与资深学长或技艺专精的人做比较时,如果输了,也不致产生自卑感。但在某方面赶不上同伴或者竟然输给能力较差的人,或者看到别人都有卓越的表现,只有自己默默无闻,那除了心中懊恼外,就会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员工才会产生自信心呢?当他们知道了过去所不知道的事;完成了以往所无法完成的事;或者赢了他过去所无法胜过的人,这时他就会产生自信心。例如,某员工过去无法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可现在只要多半个工作日,就可完成规定的任务。或者他过去在劳动竞赛中从未胜过对手,现在居然赢了,此时的他,必然会信心大增,能力也会随之慢慢地成长。

自信心的提高,会使一个人对自我的把握能力加大,这种自我把握能力是一个人对自己准确评估与预见的能力,它会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能动的力量,促使个人向完善发展,并且因此而把握住一个正确的途径。但是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信心,整个人就会显得萎靡不振、毫无活力而言,而且是永无长进。

因此,管理者要指导员工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员工对自己有了自信,才能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为了更有效的消除员工的自卑心理,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引导员工远离自卑。

1、要学会分析员工的自卑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员工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敢设想结果或是对结果的成败过于看重,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他们只是看到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的差,而不知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或者说没有勇气去改变这种现状,最后造成了自己的落伍。虽然说这种现象的造成和员工本身有着直接关系,但对于管理者来说,未能培育好一个员工成长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2、尝试并帮助让他们从事较高水准的工作。这种员工一般都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持有怀疑的心理,如果他们完成高水准的工作后,在兴奋之余就会产生自信心,就会慢慢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

3、尽量让员工自己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让他们掌握自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才能产生信心,作为管理者可以在暗中帮助他们。

4、要赋予他们较高的目标,不要让他们在工作中盲目的摸索,并且让他们独立完成。他若成功了,从此就会信心大增。

5、引导员工转移注意力。不要让员工总是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引导他们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让员工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感能强化员工的自信,驱散自卑的阴影,从而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6、员工完成任务后管理者要及时的称赞他们。当一个人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信心。当然,这种称赞应当是切合实际的称赞,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自信,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意念。过分自信也会使人变成牢骚专家,甚至降低工作意念。管理者一定要努力培养员工的自信性格,从而帮助员工时刻保持轻松的心情,敢于面对各种困难的考验和挑战,甚至是“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