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65

第65章 不可忽视员工的私利

有的企业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总会用职位的保障、收入的维持、老板的认同、顾客的态度、绩效的考评等约束员工的行为,而对于是否满足了员工的利益要求却不作过多的考虑,这难免会引起员工的不良心理反应,最终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利影响。

有这样一段著名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和助理两人之间的对话,恰当地说明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次,专家在助理的陪同下去北京做一次讲座,火车将要进北京站时,助理和其他旅客一样匆忙站起身来打理行李准备下火车。这位专家让助理回到座位上耐心等待,并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上火车时都能保持良好秩序,即便火车晚点人们也会耐着性子等待,而下火车时,火车还没有进站,人们就乱作一团了呢?”

助理一下被问住了,他对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还真没有有意识地思考过,但这位专家却悟出了其中蕴涵的管理上的道理。他引导助理说:“是什么将乘客和火车联系到一起了呢?”

“火车票”助理回答说。“对。火车票的意义就在于使火车把乘客带到目的地。现在到达目的地了,火车的目标和乘客的目标就不再一致,所以大家会乱哄哄地急着下火车。”专家分析说。

“企业就像这辆火车,员工就像上面的乘客。当企业能够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时,员工会安心地为企业出力,当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目标出现不一致时,就会引起员工的心理问题,产生离心倾向。所以,企业要不断地给员工‘连程车票’,达到满足员工私利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双赢。”

私利可以说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黏着剂”。企业员工不像家庭成员因亲情这一纽带结合在一起,也不像某一社团成员为了社交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也不像某一宗教的成员为了共同的信仰聚在一起,吸引他们的完全是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实现自身利益的舞台。企业聘用员工也是为了获得绩效并最终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组织模式、交流合作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的。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放弃对人的关注是寸步难行的。关注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利益追求和心理感受,必须提供眼前可以呈现的报酬,而不能完全依赖未来灿烂的远景去引诱员工。那些天天在老板面前喊着“为公司利益着想”的员工一旦没领到薪水,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往往跑得比谁都快。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满足员工的利益需求,顺应他们的个人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私利。

1、要承认员工私利存在的合理性。许多企业老板在评判自己员工的时候总会下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员工什么都好,就是思想境界不高,有点太自私了,所以他们会用所谓的事业心、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来教育员工,其结果往往是徒劳的。

2、认识到员工的这一心理需求之后,要利用这一心理满足员工的利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你懂得对个人的私利加以协调和整合,并予以正确引导,促使对私利的追求成为一股建设性的能量,则可期待大家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创造更好的绩效。安利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是最典型的,其薪酬模式是以人们的利益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设计而成的,可以最大化地激发每位员工的创造力,实现人们利益的最大化,连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不得不佩服地称赞说安利的薪酬体制是世界上无懈可击的薪酬模式。

3、要帮助员工树立和实现他们的私利愿望。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分派员工做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员工心里想做什么,即要弄清楚员工的私利所求,充分了解员工愿望,帮助他们实现私利愿望,倘若企业没有这样的实力就不要强求挽留员工。要知道私利在企业内既会产生强大的积极能量,但若处理不当,也会对个人及企业造成损害。有些企业效益很好,可使员工怨声载道,这是不重视员工个人正当利益的结果,从现在社会的发展来看这样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总之,员工利益无小事。只有始终站在维护员工利益的高度,不断强化企业与员工利益的统一面,才能避免或减少员工的不良心理,形成融洽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实现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