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造势Ⅱ:公关策划的策略、技巧、案例
10720600000007

第7章 营销造势之竞争对决篇

概要:竞争永远存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是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就足够,四周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与潜在对手,决定了市场竞争将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生存大挑战。

在辽阔的非洲大地上,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狮子和羚羊就开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赛跑。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对手或者不被对手追上。这种永不停歇的追逐已经成了企业之间竞争对决的一种图腾。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种追逐与超越的游戏:当竞争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之后,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或者超越对手才能继续在市场上立足。

从竞争到恶意竞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不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仅仅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四周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与潜在对手决定了市场竞争将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生存大挑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生存规则一向如此残酷无情,而那些懂得机智应对一般竞争、沉着超越极度竞争、冷静防范恶意竞争的企业,将会是最后的大赢家。

一般竞争—激烈竞争—恶意竞争,竞争的状态随着竞争程度而不断升级,恶意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常态,而谋略深远的恶意竞争和恶意阻击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面对竞争对手的来势汹汹,企业要以什么样的谋略去阻抑或者反击?新闻公关的造势策略往往在这个时候显出奇效。

移动通信行业:中国移动PK中国联通

对决主角:中国移动PK中国联通

对决关键词:手机辐射

对决重点: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向是一个让人欲说还休的话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这个话题永远属于争议性、没有明确结论的疑难问题。正是由于问题具有争议性,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展开了激烈的新闻公关暗战。

案例名称:移动GPRS大战联通CDMA

案例介绍

作为中国两大移动通信巨头,移动与联通向来是水火不融的两大敌对阵营,所以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反竞争就屡见不鲜了,收集对方情报、分析对手动向、防范对手的攻击也就成为移动与联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数年前,联通推出CDMA之时,曾掀起一场打击移动GSM系统的新闻攻击战。面对对手的进攻,移动同样迅速启动了新闻公关反击战,对决之激烈,策略之高明,至今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竞争对决,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国移动通信业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最早在中国使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也就是最能体现使用者身份的“大哥大”;第二个阶段就是升级到GSM系统,也即是目前最普通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俗称2G时代;而第三个阶段就是2.5G——介于2G产品与3G产品之间的一种过渡式的通信产品,GPRS与CDMA就是属于此阶段。 2009年开始商用的3G则是属于第四个阶段。

由于入市的时间晚,联通正式加入中国移动通信业争夺战时,中国的GSM市场几乎完全被移动所垄断。虽然联通靠着较为低廉的通信费和大规模的宣传广告从移动手中抢夺了部分客户,但是总的客户人数与移动的客户人数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在GSM市场上,联通毫无竞争力可言。

更致命的是,联通的ARPU(每个客户平均收入)值很低——也就是说,联通从移动手中所抢到的大部分是低端客户,他们为联通创造的利润率和贡献的价值很低。如何在竞争对手固若金汤的市场堡垒中撕开一个缺口,把对方的高端客户吸引过来,成了联通殚精竭虑的心头大事。 既然靠低价吸引不了高端客户,那么就必须寻找新的卖点,从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出发,重新制定市场策略,出奇制胜。于是,联通决定以“绿色手机——低辐射”为主打卖点推广CDMA。

同时,为了攻击移动的GSM网络,迅速打造CDMA的品牌,联通开始了更具进攻性的市场推广。联通联同某省消委会做了一次手机辐射的测试,并在媒体上发布一篇题为《手机功率CDMA比GSM低842倍》的极具挑衅意味的文章。经大量媒体的转载,使得移动承受巨大的压力,许多消费者都质疑移动GSM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开始转向使用联通的CDMA业务。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向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正是由于问题具有争议性,市场嗅觉敏锐者从中觉察出了商机。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各个层次的客户都关心健康问题,所以联通的CDMA打出“无辐射”的牌子,既准又狠,既能切中消费者使用安全手机的潜在心理,又能避开与移动在网络基站方面的竞争。

绿色手机的概念推出之后,联通辅以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市场上即刻有了反应,CDMA的专卖店被前来咨询购买的人群挤爆。在很短的时间内,联通靠着“CDMA等于无辐射手机”这把“尚方宝剑”吸引了大批高端客户。

山雨欲来风满楼。移动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压力。

GPRS应运而生。GPRS的推出既是移动制衡联通的有力砝码,也是移动在自身GSM市场已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的一种战略突破,更是为未来争抢3G制高点在技术上的一种尝试,可谓一石三鸟。

相对于CDMA强调绿色手机无辐射的用意,GPRS主攻的目标同样是具有高ARPU值的高端客户——GPRS的卖点就是数据传输功能,这对工作繁忙的商务人士同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一场高端客户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

新闻公关打击CDMA市场攻势

联通大举推广绿色CDMA之时,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情报分析,力争洞察竞争对手的下一步发展动向。经过详尽的分析,移动预计联通必然在“绿色、无辐射”这一诉求点继续大做文章,并可能以此为原点,对移动的GSM网络进行攻击。

当联通联同某省消委会在媒体上发布题为《手机功率CDMA比GSM低842倍》的文章时,整个市场的战斗气氛一触即发。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移动要在市场上打响GPRS,势必要先抑制联通CDMA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场严密、有效的市场反击战,在降低CDMA市场影响力的同时,把GRPS的名声打响,移动决定以新闻公关为策略重点,进行全面市场造势,一一拆解联想的攻势,扭转消费者对GSM错误看法的同时,也给CDMA以打击。

策略一:讲事实,摆数据

首先,移动从正面出击,利用报纸新闻、网站新闻专题、BBS、电视专题、测试活动等将手机辐射的科学论据和事实展示出来,澄清有关手机辐射的报道。同时,将GPRS各优势方面突出宣传出来,清除CDMA对GPRS所加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误导,更重要的是形成GPRS代表移动通信发展方向及现有技术定位的强大优势,建立GPRS时尚潮流的形象。报纸媒介、网站全面启动,形成立体攻势,增强公关效果。

其次,将消费者重新认识手机辐射,反击、澄清、消除联想关于手机辐射对消费者的影响的说法。并针对CDMA用户做重点传达:手机无CDMA所谓的“绿色神话”,GSM和CDMA一样是绿色手机;中国移动的GPRS是真正的2.5G技术,是手机未来发展潮流和方向,是当下唯一能投入商用的2.5G产品;GPRS可以实现数据高速传输,有众多移动互联服务商提供各种服务;运营商网络成熟服务,等等。

策略二:釜底抽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移动紧紧抓住了联通所做的CDMA与GSM手机功率测试只是在联通的网络内进行,根本不够科学与全面这一点,来反驳联通所谓《手机功率CDMA比GSM低842倍》一文。

采取读者询问的方式请省消委会对5月17日某报发布的GSM与CDMA手机辐射测试比较作出一个明确的解释,请其澄清此次所做的测试是在联通网络进行的,与移动的网络无关。

用权威手机辐射测试机构的实验结果说明联通此次所做的辐射测试方法是错误的。联合手机厂家质疑消委会测试结果,消除误导。

利用多层次的媒体宣传破解CDMA的误导宣传,如组织“手机辐射知多少”专版,用科学的资料和数据说明没有“绿色手机”一说,凡是符合国家辐射标准的手机都可以称为“绿色手机”。

同时,移动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手机辐射专题,在BBS上开展反击。移动还拍摄了5分钟有关手机辐射的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和移动营业厅播放,以科学、生动、形象的方式向观众介绍手机辐射的知识。

考虑到联通攻势的猛烈,移动决定整合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形成系统回应。并尽快启动二线媒体,扩大影响范围。其中,许多高端用户都是成功人士,对一些财经类媒体的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有利于降低联通绿色手机概念的影响力。

最后,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开展“手机辐射知多少”有奖征答活动,普及手机辐射知识,教育消费者。

为了让反击战役能全面开展,移动专门成立了联通媒体监测小组,由专人每日负责收集联通在媒体上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新闻、广告、活动等,每周汇总一次,并做出详细的分析报告,从中寻找机会与突破口,从而步步为营,处处抑制、降低CDMA绿色手机概念的宣传影响力。

营销造势全面启动GPRS市场推广

在还击联想的进攻的同时,移动的工作重点逐步移向对GPRS的宣传推广上。配合媒体、公关、活动的结合,全面打响了GPRS的市场攻坚战。

移动决定正面传达GPRS在全国正式商用的讯息,确立中国移动GPRS业务是现阶段最先进的2.5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引领手机消费新潮流。

同时,移动正面出击,利用5.17世界电信日,形成GPRS正式商用的强大媒体声势,提高目标消费群对GPRS的认知度,特别是提高目标消费群对GPRS比CDMA更领先、更时尚的认知度。

移动多角度、高调传达GPRS正式商用、手机捆绑、回馈消费者等讯息,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同移动的负责精神和成熟服务(GPRS为什么需要如此长时间试商用),间接还击CDMA前段时间的攻击。

移动充分地调动媒介(主要是报纸、互联网)的参与和关注,并且在广告及促销活动的配合下,加大宣传力度和扩大媒介传播辐射范围,正面树立GPRS的品牌形象;从正面的角度传递正式商用的GPRS的优势:网络服务更好、手机选择更多、提供的便利和内容更丰富、增值服务更强大。

确立中国移动GPRS业务是现阶段最先进的2.5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引领手机消费新潮流; 淡化2.5G概念,强调GPRS为经严格测试的成熟技术,不是过渡性的产品,避免引起消费者驻足观望的心态。

移动强调全球五大手机巨头携手联推GPRS,有终端产品制造商的紧密合作,也有多个系列、具有价格优势的基于GPRS平台的手机支持。

移动强调得到ISP的全面合作,可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与资讯;强调在推广GPRS的过程中会不遗余力回馈消费者(例如一键无线上网、免费用GPRS连环送话费、购GPRS手机送大礼包),向消费者暗示现在是享受GPRS服务的最好时机。

这场激烈的竞争对决战只不过是移动与联通血拼的一个缩影,对手互相攻击与反攻击已经成为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情况。而新闻公关的造势策略往往在营销对抗中显示出惊人的功效,把握一定的造势技巧、防范对手的恶意攻击,已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

食品行业:娃哈哈VS达能

对决主角:娃哈哈VS达能

对决关键词:企业控制权

对决重点:十年前,达能与娃哈哈的合作被视为一桩技术换市场、利润换管理的跨国婚姻,能够带给中国饮料行业以新的生机。十年后,两家企业反目成仇。一方以法律诉讼为矛,另一方则以民族情结、国家利益为盾,毫不留情地进行攻击对抗。

案例名称:娃哈哈PK达能:错位博弈

案例介绍

2007年,中国市场上第一场并购与反并购的“国际影片”令人瞩目:“电影”主角就是法国达能集团董事长弗兰克·李布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

达能与娃哈哈从合作到反目,中间整整跨越了十年时间。一家是世界领先的饮料集团,而另一家则是中国市场领先的饮料集团。当初两者的联姻曾使不少人为之欢欣雀跃,期待着一桩技术换市场、利润换管理的跨国婚姻能够带给中国饮料行业以新的生机。

但是十年过后,两个曾经彼此寄予厚望的合作伙伴却反目成仇,毫不留情地进行攻击对抗,这实在让人感慨不已。

邱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面对眼下来势汹汹的达能,再回想双方十年的合作之路,宗庆后是否对邱吉尔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合作到对决

1996年,娃哈哈集团陷入经营困境。在百富勤的协助下,娃哈哈进行股权重组,由达能控股的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公司经营大权则仍由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完全掌控。娃哈哈、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达能与百富勤合占51%。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使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很显然,当时娃哈哈看中的是达能的金钱和技术,而且还能获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达能看中的则是娃哈哈在国内饮料市场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前提。也正是这一条款,为后来的强行收购风波埋下了伏笔。

合同签订后的几年中,娃哈哈集团在西部、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等地投资了多个相关产业公司,到2006年,这些公司的总资产达56亿元,当年利润为10.4亿元。

据媒体报道,这些公司之所以没有引入达能合资是因为双方在战略发展上产生分歧。而几年后,达能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的条款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家公司。因为达能不能容忍的是合资公司2006年销售额200亿元,利润仅20亿元,而非合资公司总资产才56亿元,销售规模也小得多,但利润却高达10.4亿元。

计划不如变化,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再海誓山盟的契约也是不堪一击的,达能与娃哈哈从合作走向决裂,似乎在多年前就已埋下了种子。

舆论造势之下的竞争对决

在中国商业市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宗庆后,不可能没有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只是这一天来得太快了,快到超过宗庆后的预料。

这一桩外表看似完美的姻缘背后,其实是同床异梦。达能在与娃哈哈合作之后,又不断发力,接连收购了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乐百氏和正广和,并参股光明和蒙牛集团等公司,大大拓展了其在中国饮料市场的版图。

为了获得更多与达能博弈的势力,宗庆后也先后成立了多家与合资业务直接竞争的企业,这些公司使用的是娃哈哈商标,但股东主要是宗庆后本人及其妻子和女儿,在股权关系上基本上与合资公司或达能无关。随着娃哈哈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其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双方矛盾开始升级。

当达能忽然出手,拿出法律的武器向娃哈哈进行威胁利诱时,宗庆后毫不示弱,坚决地给予回应。

从2006年下半年起,警惕外资并购、保护民族产业就一直是社会上非常热门的话题。娃哈哈很聪明地选择了利用舆论来为自己争取优势,尤其是网络舆论。娃哈哈知道,如果单纯从法律的框架上去与达能对抗,娃哈哈是凶多吉少,所以娃哈哈必须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回应达能的挑衅。于是宗庆后举起了保护民族产业、民族情结的大旗,并广泛启动媒体舆论的造势势能,让工会、职工代表、销售代表、经销商、学者、网民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连续发表声明,大有把达能葬送于“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之势。

据内部消息透露,娃哈哈为了在网络舆论上压过达能,不惜巨资聘请第三方网络炒作公司在网上制造一个话题,指责达能是如何不遵守商业道德,它在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垮中国企业,同时将娃哈哈描述成一个被压迫的弱者。

在第三方公司的运作下,网上支持娃哈哈、保护民族品牌的言论大量涌现,各种各样的网络舆论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很快地,平面媒体也介入报道,从舆论上支持娃哈哈。

而就在娃哈哈攻势强劲时,达能也开始进行网络舆论的造势,指责娃哈哈不遵守十年协议,没有契约精神。

从双方舆论造势对决的结果看,宗氏的博弈策略显然在民间层面赢得了更多支持。这既是由于宗庆后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之一,也是娃哈哈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品牌已经拥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所以宗庆后祭起民族旗帜后立即赢得了许多民间舆论的支持,在民心的争取上已经略胜一筹。但是在官方及业界,更多人是以客观及冷静的态度看待此事,并没有轻易为宗氏的民族情结所煽动。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从短期来看,双方的对抗大战都没有赢家,最终可能是两败俱伤。在媒体和公众的聚焦下,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娃哈哈、宗庆后和达能良好的公众形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法律上来说,宗氏是理亏的,因为跨国公司奉行的是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契约的执行,这在许多时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肋。而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要真正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法律、契约在并购中的地位与应有的作用,滥用民族情结只能显示自己的气短与实力欠缺。学会在法律、契约、民族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发展之道,这或许就是达能与娃哈哈之战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快速消费品行业:农夫山泉VS纯净水生产商

对决主角:农夫山泉VS纯净水生产商

对决关键词:天然水VS纯净水

对决重点:农夫山泉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千岛湖的国家一级水资源),站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立场上,借助于一个尚有争议的营养学知识,单挑“纯水联盟”——向全国1000多家纯净水厂商挑战,进行了一次热点不断的新闻营销,为自己的新产品的特色进行了一系列裂变式的免费宣传,形成了轰动效应。更为重要的是,重创了竞争对手——纯净水,以全新的形象挺进天然水市场。

案例名称:世纪水战

案例介绍

2000年4月,养生堂公司总裁钟睒睒宣布了一项石破天惊的决策:农夫山泉不再生产纯净水,全部生产天然水。

为强势推出“天然水”概念,农夫山泉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1)植物实验。水仙花在纯净水和农夫山泉天然水中生长状况为:7天后,纯净水中的水仙花根须只长出2cm,天然水中长出4cm;40天后,纯净水中的水仙花根须重量不到5g,天然水中的根须超过12g。

(2)动物实验。摘除大白鼠身上分管水盐生理平衡的肾上腺,在喂以同等食物的基础上,分别喂以纯净水和含钾、纳、钙、镁微量元素的农夫山泉天然水,6天后,那些喝纯净水的大白鼠只剩20%活着,而喝天然水的还有40%活着。

(3)细胞实验。取两个试管,一个装纯净水,一个装天然水,然后滴两滴血进去,放在高速离心机里离心,结果,纯净水中的血红细胞胀破了。

这三个实验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之后,引来行业的强烈反应。

2000年6月8日,杭州娃哈哈遍撒英雄帖,组成69家生死同盟对农夫山泉口诛笔伐。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更是跳出来大骂农夫山泉。当时,娃哈哈纯净水占到了市场份额的50%以上,它亲自牵头对抗农夫山泉,说明农夫山泉这一记猛棍果然打得又准又狠。

一场凶猛的营销对决正式拉开帷幕。

营销对决

农夫山泉的实验点燃了中国纯净水行业里的一个烈性炸药包,引发了20世纪末的一场空前激烈的“水仗”。

由69家纯净水生产企业推举的代表向国家工商局等5个部门分别提交了对农夫山泉的申诉。

申诉代表团由浙江的娃哈哈、广东的乐百氏、上海的正广和、四川的蓝光、北京的国信和鑫丽等6家公司组成,娃哈哈负责协调。代表团分别向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递交有关材料,从不同方面要求对农夫山泉进行制裁。

2000年6月8日,由娃哈哈牵头,全国69家纯净水企业在杭州集会,共商对策。会上纯净水企业发表一项声明,指责农夫山泉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养生堂公司立即停止诋毁纯净水的广告宣传活动并公开赔礼道歉。

就饮用水标准问题,代表团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的申诉请求是:“我们请求贵局对其(农夫山泉)水源进行检测,如果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应责令其停止生产。此外,要对其制定的企业标准和产品名称进行审查,同时,责令其对全国媒体公布这一切,以挽回国家标准的权威形象。”

代表团递交国家工商局的申诉材料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也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因此,养生堂的上述行为明显属于以诋毁竞争对手和发布虚假广告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为保障饮用水行业正常的竞争秩序,维护纯净水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恳请贵局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和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向全国消费者以及纯净水生产企业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同时对其上述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代表团递交卫生部的材料称:“我们请求卫生部对养生堂公司的水源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就应责令其停止生产,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竞争对手的重重包围,农夫山泉没有示弱。先是根据浙江大学的“水与生命”的实验结果,单方面向媒体宣布自己的选择,并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自己宣布停止生产纯净水的广告,继而在电视上播出新的广告片,宣传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还兴建设备先进的水厂,以环环相扣的策略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借新闻之势,产生了冲击力强、波及面广的轰动效应。

2000年7月9日,新华社发出的电讯稿报道“专家提醒”:“纯净水”不宜大量地长期饮用。终于,国家权威通讯社在新闻舆论上为这场“纯净水之争”作了结论。

新闻策划引爆市场知名度

企业生产什么和不生产什么只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但农夫山泉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在纯净水占市场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抛出“纯净水对健康无益”这一爆炸性观点,成为中国第一家全面放弃纯净水生产、转而生产天然水的企业,以一“石”激起全国纯净水企业的“千层浪”,一场“水战”由此打响,更重要的是,农夫山泉借此重创了竞争对手。新闻造势使农夫山泉一次简单的企业生产转型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社会事件,知名度由此急剧上升。

2001年1月2日,《中国经营报》刊登新世纪特刊,将“农夫山泉搅水市狂澜”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经营新闻。而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老总钟睒睒,也因成功策划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水仗”,被《新快报》评为2000年 “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天然水与纯净水之间的“水仗”带给农夫山泉的正面效应非常明显。最具深层意义的是,原先完全陌生的“天然水”概念,通过媒体的不断炒作,已基本被消费者接受,使得天然水同其他饮用水迅速拉开了距离,借此树立了自己倡导“健康”的专业品牌形象。同时,也迫使竞争对手不得不调整产品方向而推出“矿物质水” 或“天然矿泉水”。这可是花多少广告费也买不来的效果。

正如评选“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的《新快报》所说:“虽然这场水战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有定论的是钟睒睒的目的达到了,即农夫山泉再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差异化营销,就像‘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策划一样,农夫山泉让人们知道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手机行业:波导VS侨兴

对决主角:波导VS侨兴

对决关键词:手机价格黑洞

对决重点:手机价格黑洞的整个营销造势引发了高度的社会关注和行业关注。这一新闻话题不仅曝光了手机价格黑洞,让消费者对国产手机品牌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不再盲目消费,还为某个厂商敲响了警钟,更在长远的角度推动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名称:曝光国产手机价格黑洞

案例介绍

2003年非典过后不久,中国本土手机巨头波导在上海一家豪华酒店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号称国内第一款女性高端手机——波导女人星品牌在万众瞩目中现身。几十家权威传媒机构、诸多社会名流、数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出席了此次盛典。

发布仪式之后,波导立即启动了全面的女人星市场推广计划: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播放,到轰轰烈烈的公关活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女人星品牌的投入高达数千万元,其知名度也迅速提升,市场销售量开始逐步攀升。

就在女人星轰轰烈烈推出之际,另一手机巨头侨兴却在积极研究阻击女人星市场成长的方法:他们专门组织人员对女人星的产品、广告投放、渠道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仔细研究,力图找出纰漏,从而给女人星以沉重一击。

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之后,侨兴发现其旗下CECT的Q818和波导的女人星F1(型号为SCO4)两者使用了基本相同的主板,甚至其印刷线路板的版本号也一模一样,而市场价格却相差一倍!两者最大不同只在于外壳!波导女人星存在巨大的利润黑洞。

侨兴决定从产品的角度着手,拆穿女人星的虚幻色彩,从价格黑洞角度入手,通过新闻造势的方式,给予波导以沉重的打击。

2003年7月25日,中国权威大报《广州日报》刊出一篇报道——《外观不同价格差千元国产手机惊曝价格黑洞》。该报道以一份消费者送来的手机测评报告为引子,通过对两款国产知名手机的测评对比发现,这两款手机只是外壳不同,但两者却使用了基本相同的主板,甚至其印刷线路板的版本号也一模一样,而市场价格却相差一倍!文中的叙述及所配发的图片将箭头直指波导女人星。

此篇报道一出,立即被多家媒体转载,手机价格黑洞一事迅即在业界及消费者中间掀起巨大的波澜。消费者阅读报道之后,都有种被波导女人星欺骗的感觉,波导女人星的终端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波导相信此事必定有竞争对手在背后兴风作浪,但是苦于被人抓住弱点,而且对手攻势凶猛,一时间应对无策。而消费者的信心一旦失去,任凭企业再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波导女人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销售量不断下滑。

整个新闻造势持续了近一个月,全国主流大众媒体、财经专业媒体、门户网站等做了有关“手机惊曝价格黑洞”的报道,报道形式包括专题、新闻、评论等。

其中,《广州日报》作为首发媒体,不仅以头条《手机惊曝价格黑洞》的醒目标题报道了这一事件,还进行了后续的深入报道——《新款手机价格爆炒背后》。《南方日报》整版报道《手机价格是否存在黑洞?》、《手机价格存在暴力吗?》。除广州之外,北京、上海等重点区域的主流大众媒体也均有较大关注,《上海青年报》、《福州晚报》、《东方早报》、《中国消费者报》、《经济日报》等报纸均做了1500字以上的深度报道;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和众多专业网站均有转载,引发了网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国内一家知名手机中文网站(www。younet。com)还以“这是欺诈,还是合理的销售策略”展开专题讨论,一周时间内,共有4186人参与投票,250多条网友留言。有74%的网友投票认为是欺诈,该手机网站在讨论期间遭到黑客持续性攻击,几乎被迫停止运转。

关于手机价格黑洞的报道在手机企业中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手机企业给媒体提供了更多内情。某国产手机企业人士说:“我们的手机不算最暴利的,还有更暴利的手机。”他甚至举出了国内多款暴利手机。还有一些手机企业人士向媒体陈言,目前国产手机业进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竞争时期,通过媒体的呼吁,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远和规范健康发展,加强国内手机业的自律、透明和有序。

手机价格黑洞的整个营销造势收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并引发了一定强度的社会关注度和行业关注度。不仅曝光了手机价格黑洞,让消费者对国产手机品牌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不再盲目消费,更揭发了国产手机行业的人为暴利。

一系列的新闻传播深入剖析了价格黑洞现象存在的行业背景和原因,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危害,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营销策划,不仅仅为某个厂商敲响了警钟,更在长远的角度推动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