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关键在于落实全集
10717700000023

第23章 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伟大的事业与鼠目寸光是格格不入的。并不是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乔·吉拉德、齐藤竹之助、乔治·郝伯特那样的人物,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成为那样伟大的人物!

他们也许不知道的是,在他们放弃了伟大的梦想之后,他们也就放弃了全部。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只会终日沉浸在眼前的成绩中。同样,对于一名落实者来说,如果他没有把工作做到最完美的境地的想法,那他就永远只能是一名末流的职员。

作为落实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没有理想,落实的过程就味同嚼蜡。

远大的理想激励你取得大的成就,琐碎的理想让你无所收获甚至倒退。

无论你现在是一个小的职员,还是已经身居高位,远大的理想就像那投向死水中的石块,激起我们内心的勇气。

对于乔·吉拉德、齐藤竹之助、乔治·郝伯特那样的金牌推销员来说,他们不是想要成功,而是一定要成功。100%的成功等于100%的意愿。“意愿”即你达成该目标的意愿强度,也就是说你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一个人不是“一定要”的时候,连小石头都可挡住他的去路;但是“一定要”的人,再大的障碍都挡不住他想要的结果!要成功,你必须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足球场上一名前锋对于破门得分那样的欲望,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对于获得救助,留住生命的愿望,一个伟大的落实者必须渴望让自己最成功,成为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人才。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把一把斧头成功地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获得了布鲁金斯学会的“金靴子”奖。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是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推销员组织。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完成任务的学员将获得一只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金靴子。

克林顿当政期间,学会出了这么一道题: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总统。8年间,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改成:请把一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垂头丧气,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徒劳无功。因为布什总统什么也不缺,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亲自购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我认为,把一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德克萨斯州有一个很大的农场,里面绿树成荫。于是我胸有成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总统阁下’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急需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的一把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然后布什总统真的给我汇了15美元。”

这是自1975年以来,一名学员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登上如此高的门槛。26年中,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该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不因事情难办而放弃。

“这个人不会因为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难办而失去自信!”为此,布鲁金斯学会开了一个表彰大会,会上,主持人意味深长地看着参加会议的所有来宾,然后指了指身边其貌不扬、有些腼腆的乔治说:“你们好好地瞧瞧他吧,有没有发现乔治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他比你们聪明100倍吗?不,至少根据我的观察,他完全不是。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们,有关测验显示他比你们都要平庸。”接着主持人又说:“那么,是乔治工作努力的程度比你们多100倍吗?事实上,他所花费的工夫比你们大多数人要少得多。”

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完全被这一席话震住了。

“是乔治和布什家族有什么渊源吗?是因为乔治教育背景显赫吗?”

全场一片寂然,等待着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

“其实他与你们一样平凡,那么乔治的销售魔力是什么呢?我的结论是,乔治与你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乔治的思想比你们的思想大100倍。”

主持人似乎有点得理不饶人,他继续对大家说: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人脉、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思想能力的大小!有史以来所有成功的案例都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人,如果你去追求一件事,用上全部的力量、才干和睿智,满怀所有的希望、信念和执著;如果你愿意用整个生命做赌注,那么你一定能得到它!

王牌的落实者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获取成功,所以即使“不能”,他们也会创造机会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努力。“能”与“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信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坚定的落实意识。你认为你“能”,你就“能”。如果你在思想上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一件事,你就一定能做到;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你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收获。

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一句豪言壮语:“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实现”。这句话是写给全人类的,它鞭策了无数的人为了更为远大的目标而奋斗。尽管熟识这句话的人们CEO_各有归宿,但是这种精神薪尽火传,让人流连。

纵观整个人类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实现的不断创新的历史。几乎每一个伟大的构想在开始的时候,都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而已,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它真的可以实现。500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气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在飞机发明之前,科学家认为飞行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告诉怀特兄弟他们的行为既幼稚又愚蠢——因为那看起来很笨拙的装置,肯定是飞不起来的。就连他们的父亲也断言人类永远不可能翱翔天际,他说:“如果上帝肯让我们飞上青天,早就赐予我们一双翅膀啦!”但是,这两个“不孝子”以实际行动推翻了所有结论,今天的我们不但可以飞到肉眼看不到的天空,甚至可以飞得比声音还快。在麻醉药发明之前,医生坚信无痛治病是不可能的。在原子弹发明之前,科学家也都相信原子是不可能分裂的,原子弹的构想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要在4分钟内跑完1公里是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在1954年5月6日,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项世界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在4分钟内跑完1公里!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要成功!”大喊100遍后,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终于,他用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1公里的长跑纪录。有趣的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有37人打破了这项世界纪录,在那以后打破这项纪录的人更高达200之多。

每个人的智慧都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你从这个宝库里取出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你就能所向披靡;如果你取出的是一把生锈的刀子,就可能注定了你人生的败局。信念就是你宝库里的财富,你的信念不同,你的人生结局也就不同。

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吧,我们有多少时间是曾经浑浑噩噩地毫无目的地过下去的?在每一次落实任务之前,我们是抱着实现最优目标的心态去面对的吗?有多少次我们不是用种种借口来搪塞自己的短视,进而沉浸其中?

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成其大业。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上。如果我们的目标本身就唾手可得,那何必用我们自己来实现?

拥有理想的能力决定了落实过程的质量和对我们自身提高的期许程度。不要忽视这一简单的过程,正如我们不能仅仅强调砍柴的努力而忽视了刀的锋利程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