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关键在于落实全集
10717700000022

第22章 把落实看成一门艺术

用艺术的手法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完成一项既定任务,这就是落实的能力。无论你背景怎样,职位如何,落实的能力都将影响到你在职场的发展。“落实是一种能力”,正是基于我们对这个基本事实的判断。

落实作为能力则需要不断的培养,需要员工自身自觉的训练;而作为能力的落实要求职员具有别出心裁的思维和高人一招的创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时,它需要员工具有坚强的意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备落实能力的人。职场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还记得小高斯的故事吗?在他10岁的时候,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题:让大家写下从1到100的整数,然后相加。当别的同学正急急忙忙将这些数依次相加的时候,小高斯却轻松地写出了答案,他将这些数两两配对,然后用一个乘法算式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这是解决问题的艺术,对应到职场上,就是落实的能力。在面对同样的难题的时候,普通的人(如例子中的小高斯的同学)选择最为普通的办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保证任务的完成,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真正的落实高手总是能艺术地选择最为简洁有效的办法,这种艺术让落实成为一种能力。

在这个竞争日益加剧、节奏越发加快的时代里,时间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直接决定着成功。一名真正的职场高手首先必须是一名落实高手,而落实高手与常人的不同就直接体现在这些落实的艺术上。

那么,你是一个落实高手吗?

当年,一种高产量的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感兴趣。为了提倡种植这种优质土豆,法国政府花了大气力搞宣传,但效果甚微,优良土豆却被冷落。

后来,有人出了一个“怪招”。

原来,他们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布置了全副武装的哨兵日夜把守。这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一块庄稼地怎么会有哨兵把守呢?周围的农民觉得奇怪,他们认为:这里种植的东西一定非常金贵。于是,他们经常趁着士兵“疏忽”时溜进试验田,去偷土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土豆拿回去种在自家的地里,用心侍弄。

一个季节下来,这种土豆的优点广为人知。新土豆就这样被推广到法国各地,成为最受法国农民欢迎的农作物之一。

艺术地落实就是在保证目的达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用常人想不到的方法来处理。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却只会运用庸俗的套路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才;对于那些具有新颖思维并异于常人的合理想法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天才,他们才是职场的宠儿。

19世纪中叶的美国,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传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山谷发现了一座金矿。一时间,数十万淘金者蜂拥而至,每个人都在疯狂地发掘金矿,幻想着一举能挖出个大金块,实现自己发财的梦想。

就在许多人对“金矿”趋之若鹜时,有个名叫亚墨尔的农夫,却在做另外的一件事。别人拼命地挖金矿时,他却在悄悄地挖河。经过努力,终于一条小小的引水渠挖好了,这条引水渠直通工地。亚墨尔将引来的水过滤,制成了一桶桶洁净的饮用水,卖给那些淘金的人。

一拨又一拨的旧的淘金人走了,新的淘金人又来。大家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谁也没挖到金子。但亚墨尔却跷着二郎腿,坐在水渠边,挖到了大“金块”。他靠着卖那一桶桶的饮用水,赚了上万美金。

我们常常只注意了金矿本身,却忽略了金矿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聪明的人看到并抓住了这个机遇,这就是另辟蹊径的落实的艺术家的魅力。

落实的艺术要求你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着力,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发现生机。在这个过程中,你独具慧眼的能力将成就你的梦想。别人只能看到金矿带来的财富,你却能发现饮用水的巨大价值,这是你的落实艺术的体现;别人眼中的废品,却能被你提炼出财富,这就是一名落实天才的落实艺术所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一位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现在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该是用它的时候了。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时,你应该想到一加一要大于二。”

在这个集中营,纳粹毒死了536724个人,可是,这父子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了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说:“是35美分。”“对,整个得克萨斯州每磅铜都是35美分的价格,但是你是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是3.5美元,你试着把铜做成门的把柄,你做一做看。”

20年过后,父亲死了,儿于独立经营铜器店。在他的铜器店,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并成了麦克尔公司的董事长。原来,他用铜做成锣鼓,用铜做成瑞士钟表上的簧片,用铜做成奥运会的奖牌。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来的200多吨废料,向全社会招标,正在法国旅行的麦克尔公司的董事长听说了此事。他立刻飞回纽约,投标承包了这一项目。他把废铜熔化铸成小的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和木板做成小的自由女神像下面的底座,把废铅、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形饰物。

最后,他甚至还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卖给花店做肥料。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

麦克尔公司董事长就是用属性发散的方法,对这200多吨废料进行了处理,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你看到了吗?在落实的路上,伴随着无数的独木小径,我们也有千百条康庄大道。只要我们能发现其中的一条,成功就属于你。当然,在面对这些选择时,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懂得适时地转向思考方式,打开成功之门。所谓转向思考,就是思考问题时,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换一个路径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打得蠃就打,打不赢就走”,或者说是“换一个地方打井”。“换一个地方打井”,是著名的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提出的重要概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有父子两人。一天早晨,父亲派儿子去城里打酒。儿子走到城门口,跟正在出城门的人相遇了。两个人互不相让,一直站到中午。

家中的父亲见儿子迟迟不归,便前去寻找。他到了城门口,了解了情况后,便对儿子说:“你先回去吃午饭,让我来替你站着。”

故事中的父子俩人真够执著的,执著得退后一步都不肯。让人既觉着好笑,又觉着好气。

事实上,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思维一根筋,碰到南墙也不知道转向。这种一根筋的思维方式对工作任务的落实是很不利的,它只会让我们从一个不利陷人更深的不利之中。

在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人们遇到困难,应该坚持不懈,有韧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是一名优秀职员的素质体现。但有韧劲,并非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学会转换思路,转向思考。

当你从自己的固执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选择这么多条明智之路去走。生活就像是一段通往远方的旅程,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这段路程。在那些常人都能看得见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和崎岖。恰恰是那些被隐藏的路上,风景迥然有异。

可是,有时这两条道路之间,仅仅是差之毫厘。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到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精明的老板并不服输。接到电报后,他思索良久,然后决定派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实地调查。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首先是觉得十分奇怪,然后他仔细分析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他们对于“鞋”的要求,经过仔细的研究,他研制了一种专门以当地的人为销售对象的鞋。由于这种鞋既满足了当地人对于脚的保护的需求,又不会在当地炎热气候条件下产生不适的反应,所以在当地大获成功。不到一年,销量过百万,而公司因此获暴利。

这个商业神话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鼓舞了无数的人,它告诉我们,在我们认为无路可走的时候,成功的路往往就在思维转向的那一刻,这种转向就是落实的艺术。

现在我们看到了,艺术地去落实并不仅仅讲求天分,它还要求我们在后天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努力向他人、向自然学习,多注重观察,这样才能保持我们不断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艺术落实的生活源泉。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就在你比旁人多努力、多思考的那一点点程度。

艺术地落实本身即是落实的能力的体现,只有那些聪明的人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百战百胜。那么,你需要转换思维,另辟蹊径,在别人发现不了的落实点上发挥自己的才华,而这个落实点,就是你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