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10717000000077

第77章 3 零售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零售行业中也发展出一批依靠文化建设而取得长足进步的企业。我们以蓝岛大厦为典型案例,分析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蓝岛大厦是20世纪90年代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典范,蓝岛大厦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广大顾客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经营中走出一条“以文兴商”、“以文制胜”和“名店战略”的新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蓝岛文化。按照前面介绍的零售企业的文化构成来区分,蓝岛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蓝岛的经营文化:从“亲和一致,奋力进取”到“亲和一致,超越创新”,再到“一片情”的企业精神,蓝岛文化中最有魅力的内容是蓝岛人奉为经营宗旨的“一片情服务”。蓝岛坚持顾客之上,以真情实感打动顾客,千方百计便利顾客,使顾客“买走一份商品,带回千缕情丝”。

“一片情服务”包括:

企业对内一片情:政治关心显真情,提倡建议赋友情,排忧解难寄暖情,生活帮组送亲情,丰富生活蕴温情,公平竞争增礼情,重奖功臣含深情,培训提高献挚情,真诚服务显热情,尽职尽责唤殷情。

企业对外一片情:这里又包括对顾客的一片情;对供货厂商的一片情以及对社会各界朋友的一片情。在对顾客的一片情中,蓝岛大厦有保真保质,亲切迎送,电话购物,温情雨衣,等多种便民服务项目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蓝岛大厦还专门设立了一些特殊项目:陪同行动不便顾客购物,特制大号衬衣、鞋,送货上门,跟踪服务,退还商品,接待投诉,批量购物打折等。

蓝岛的营销文化:蓝岛大厦在经营上用“顾客总是对的”这种现代营销理念指导经营的服务活动,即消费者主导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上消费者需要组织营销活动,在商品质量上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在商品品种,规格,价格,包装上以顾客需求为转移。经营中重视服务,靠“一片情”服务赢得顾客信赖,根据企业的优势和消费者潜在需要和未来需要积极创造市场。

蓝岛的教育文化: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并提供各式各样的培训。在工作中学习,在岗位上成才是大厦培养成才的普遍形式。对有培养价值的“苗子”提供定向定期的培训和教育。

蓝岛的服务型文化:要以顾客满意程度为标尺,来衡量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蓝岛的企业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两个上帝”的口号,突出了员工和顾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蓝岛大厦的公关文化:强调情感交流,在企业的经营公关活动中,突出人情味和文化气息,将企业的利益与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达到企业、社会、顾客三者的和谐一致,形成了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每年组织一次文化购物节,是大厦公关的重头戏。采用全员公关的理念,把蓝岛文化通过每一位大厦员工传递给社会。不仅指一线售货员,还有二线员工,各部室员工,从大厦领导到每一位职员都是公关宣传员。

蓝岛的商品文化:以中高档商品为主,突出名、特、优、新、精的商品世界,增加商品中精神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使丰满的商品更加具有魅力。

蓝岛的环境文化:整体环境幽雅,布局合理购物环境淡雅的蓝白相间色调,给顾客轻松、宽敞、明亮的感觉。

结合其他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蓝岛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这样两个特点:

1.注重企业声誉、知名度的开发和管理

零售企业表面是销售各种各样的有形产品,但企业盈利水平除了直接来自于有形产品之外,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资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各个商家都非常重视自己商号的商誉,并视之如存亡之本。

在企业有形形象上,目前消费者除了追求购物的方便实惠之外,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购物过程中“休闲舒适”的精神享受。首先,许多零售企业在店容店貌规划方面很有特色,能够突出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次,建立完善的服务设备设施,使顾客能得到精力上的补充,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愉悦的心境,增加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拉近顾客与本企业的距离,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拥有星级卫生间的商场。再次,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员工的友善体现企业的宽容博爱之美,所以,许多零售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也非常注重员工的品质和素质。

在企业声誉方面,诚信待客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零售业属于服务行业,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品牌,诚信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当某些超级市场被曝光更改生鲜产品标签,或者销售不合格产品时,其企业声誉就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另外一些超级市场则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如在销售食品时,从保质期结束的前一天开始降价30%销售,保质期到达当天上午10点全部撤下柜台销毁,则充分体现了公司“诚信为本”的经营哲学。这些措施都保证了企业良好的声誉。

2.重视顾客的感受,在顾客服务中强调服务的标准以顾客满意为基本标准

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争夺顾客,是服务水平的较量。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也是现代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塔普研究公司调查发现,在购物遇到问题的消费者中,有60%的人不向商家投诉,但他们会将其经历告诉另外9~10人。如果能让顾客在店里遇到问题就投诉,并很快得到解决,这些顾客都会成为回头客。可见,顾客第一和保证顾客满意是从事零售业企业的既定的简单原则。

也正因为如此,零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顾客的重视一般情况下都超过对员工的重视,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中也以如何能够实现顾客满意为重点内容,双安商场曾经将顾客与商场发生纠纷和冲突的事例集结成册,作为员工培训的教材,让员工学会如何处理,而当年的郑州亚细亚商场还设立过“月度委屈奖”,对那些在与顾客冲突过程中受了委屈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基本要求是在顾客服务过程中,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当然,在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3.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贫乏

由于零售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再加上受传统的轻商观念影响,真正一门心思从事零售商业的人不多,使得零售业短期行为非常普遍。从企业经营者来说,许多连锁经营的超市、便利店都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更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而不时发生超市店主卷款而逃的事件,也使这一行业的整体形象受损。从企业管理制度来说,有些企业虽然有系统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少。从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由于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零售行业的人才储备相对其他行业较少。随着外资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旺盛,这导致了企业之间相互挖墙角成风,人才流动加大。中国零售企业在人才的抢夺中处于劣势,导致了零售企业人员的高流动性,这给零售企业文化的培育、积累和传播造成了相当的困难。

4.企业文化的个性不足

零售企业具有共同的行业特征,但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是有不同的个性的。然而,许多企业喜欢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80年代)、追求卓越(90年代)、和谐(2005年以后)等社会流行语汇来形容和概括企业文化。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在如何平衡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问题上,有些零售企业容易走极端,或者一味模仿和效仿,忽略自身的实际情况,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的价值观不适用,有的价值观听不懂,这样的企业文化也就只可能停留在纸面上,而不可能落实在行动中。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个性“名片”,要能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自身企业的特点,应区别于他人,并能让顾客和员工都有切身感受。

5.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足

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停留在自发阶段,其经营管理理念是在长期经营中自发而无意识积累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确定。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使命、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模仿性,缺乏个性和适应性,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对价值观的提炼和整理,企业外在形象的印证和表达,更需要企业各项制度的支撑与强化。只重视企业文化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而忽略制度层的作用,形成企业文化是不现实的。只有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