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10717000000064

第64章 4 实证研究

13.4.1 样本采集

本次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在2006年所做的三次现场问卷调查,分别是针对零售企业采购经理培训班的问卷调查(2006年6月27~28日)、中国连锁协会零售业的连锁展会(2006年11月2~4日)的现场问卷调查和中国百货协会的培训班(2006年12月)问卷调查收集。实际发放问卷大约400份,回收235份,剔除其中的异常样本后,总计得到225份有效样本。

13.4.2 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的分类标准

本实证研究将依据配送的主体、物流的环节数、物流的信息流的标准和物流配送时间和数量4种分类原则来分析企业的物流模式。依据配送的主体,可把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分为以下4种类型:供应商配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根据物流的环节数把零售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供应商→顾客;供应商→店铺→顾客;供应商→配送中心→店铺→顾客;根据物流的信息流标准把零售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以下4种:信函、电话、互联网、传真,它们分别代表物流中信息流经的媒介,或者说信息传递的方式;根据配送时间以及数量把零售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以下5种: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量定点配送、即时配送。

综上,按照配送主体分类的物流模式,本次调查中分别以1、2、3、4来代替供应商配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4种物流配送模式;按照物流环节数分类的物流模式,本次调查中分别以1、2、3来代替供应商直接到客户家中(邮购零售等)、供应商直送到店铺、供应商送至配送中心后再配送到店铺这3种配送方式;按照信息流分类的物流模式,本次调查中分别以1、2、3、4来代替信函、电话、互联网、传真;按照配送时间以及数量分类的物流模式,本次调查中分别以1、2、3、4、5来代替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量定点配送、即时配送:

13.4.3 实证研究结果

实证分析借助于SPSS的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全面地分析了一些重要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对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物流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物流表现的影响,企业的物流表现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明晰了零售企业如何从物流的角度打造其竞争优势。得出的结论如下:

1.影响因素对于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

(1)依据配送主体分类,如果商品的保质期和商品的特殊运输设备这两种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则企业不会选择第三方物流;(2)依据配送时间以及数量分类,企业认为,如果商品的保质期、公司的企业实力与规模和供应商的规模与实力这三种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则不会选择定时定量配送,会选择定时定量定点配送。

2.物流模式对于物流表现的影响

(1)根据配送主体分类,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相对于供应商配送更有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配送车辆的运转率、存储区面积利用率、物流资产回报率、供应链的信息沟通水平。(2)根据物流的环节数分类,相对于供应商直送到店铺,供应商送至配送中心后再配送到店铺这种配送模式更有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配送车辆的运转率、存储区面积利用率、物流资产回报率、供应链的信息沟通水平。(3)根据信息流的标准,相对于互联网这种信息流模式,信函更容易导致零售企业的商品退货率、货物损坏比率、缺货率的增加。(4)按照配送时间以及数量分类,相对于即时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和定时定量定点配送更容易导致商品退货率、货物损坏比率、缺货率较高;相对于即时配送,定时配送更容易降低零售企业的呆滞商品比率、公司的物流成本/销售收入、公司的汽车的空驶率。

3.物流表现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什么影响

库存周转因素和订单满足因素越大,商品缺损因素越小,竞争优势因素越大。即库存周转率、配送车辆的运转率、存储区面积利用率、物流资产回报率、供应链的信息沟通水平和公司的订单满足率、公司的商品准时运达比率、公司的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与企业的竞争优势正相关;公司的商品退货率、公司的货物损坏比率、公司的缺货率与企业的竞争优势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