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10717000000014

第14章 2 零售盈利模式分析框架

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各个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做出的贡献水平。尽管学者们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已经提出的若干盈利模式分析框架还存在模糊化和随机化倾向,造成对同一家企业的盈利模式描述不同。例如,对于沃尔玛公司盈利模式的描述存在着至少三种说法:区域领先模式(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1998)、自选+廉价模式(王方华、徐飞,2005)和规模盈利模式(郭金龙、林文龙,2006)。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盈利模式的识别方法不够具体和详细,盈利模式的具体构成要素和层次还是一个“黑箱”,自然无法给出各个组合要素对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贡献水平,这样人们从不同的企业特点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零售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零售商在零售环节为厂商承担了销售职能,厂商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让渡利润;二是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价值,顾客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追加利润。零售环节包括采购、配送和销售等基本活动,涉及厂商、零售商和顾客三个主体,发生一买一卖两次交易行为,其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商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厂商的博弈,销售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顾客的博弈,因此购销差价的“差额”是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谁在博弈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李飞,2003)。我们运用零售顾客满意度评价系统,识别零售企业为顾客带来的利益组合状态,从而分析出各个营销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做出的贡献,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表现层,简称为顾客价值层。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实现,依赖于相应的内部业务流程(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1996)。零售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就是:采购—配送—销售—采购的循环往复。这个流程产生的费用构成经营成本,“顾客支付的价格”和厂商缴纳的通道费用之和构成经营收入,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零售商利润。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中间层,简称为企业利润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